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及其教育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来,不断耳闻在校学生自杀事件,痛惜之情萦绕于心.为什么这些学生的生命力如此脆弱?虽然社会变革带来的竞争压力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但面对压力的人生选择很多,他们为什么选择死?他们究竟是如何理解生和死的呢?这是一个生死观问题.我国教育虽然也包括人生观教育,但它多是从人生理想的角度进行的,给予学生的往往是具有抽象性的价值信念,很少涉及生与死的具体过程、意义及情感体验等问题,所以许多青少年学生对生死问题的认识是蒙昧的,对生命历程中的各种困扰也不能作出正确评估和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现实表明,生死教育是学校工作不能回避的任务,西方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一点,把生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这对我们具有启示作用.但是,我们在借鉴国外教育经验时不能盲目套用,因为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具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人们都追求高尚纯洁的爱情,彼此忠贞,矢志不渝。于是造就了兰芝与仲卿的爱情悲剧。可当这对举案齐眉、相亲相爱的夫妻遇到人生的又一波折时,难道就真的“闯”不过去了?既然有勇气选择死,为什么没有勇气选择活下去?只为了那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吗?两位年轻人,人生之路刚开始,碰到这么一个考验人的难关,真的就无路可走了吗?为什么不再去说服媒人,推掉婚事?为什么不再去说服母亲,接受兰芝?更何况以死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两个年轻的生命去天堂相会了,可兰芝与仲卿,你们忍心让养育了自己多年的双亲为你们…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人镜"魏征屡冒杀头之险苦谏太宗?为什么鲁迅顶着反动的压力"横眉冷对千夫指"?为什么白求恩冒着漫天的炮火来到中国?为什么邱少云趴在烈火下一动不动?为什么…… 以上人物这样选择自己的道路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他们作出如此选择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在他们心中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理解与教育意义的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教育作为人类有意义的活动,在整体上是怎样与学生的生活和人生发生意义关联的?教育是怎样与学生沟通的? 接受教育虽然是属于学生的人生过程中的,但教育与学生的生活总是有距离的,教育意义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经验总是有距离的。正是这种距离保证了教育对学生生活的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纯洁无瑕的学生。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怎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本文探讨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途径。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教师为什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造成教师心理问题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  相似文献   

6.
杨哲 《班主任》2006,(2):40-40
最近看过一个报道,说的是有一所中学举行阶段性考试,某班总考第一的学生却没来.老师说他的爷爷死了,全班竟是一片欢呼声.原来学生们认为他当教授的爷爷死了,这次他肯定考不了第一,以后也很难再当第一……看完报道后,我颇有感触.为什么本应充满爱心与同情心的学校里竟有如此冷漠的学生呢?为什么学生会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呢?又为什么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一群学生竟把一只只青蛙活活地剥皮以取乐,把一只只蜻蜒从脚到头一点点撕烂并以此为游戏呢?他们为什么对生命如此的冷漠呢?是学生的错,还是老师的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们的教育要负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江苏教育》2014,(17):80
<正>本套书荟萃了近年来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和部分二等奖作品,由管理、语文、数学、英语、其他五个部分组成,每篇包括"原文重读""获奖感言""专家点评"三个栏目。本套书的作者系教育教学骨干、教学能手、特级教师等,在教育的世界里,他们是一批勇者——虽然教育的环境日益复杂,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自身负担的压力日益增大,但是,他们仍然勇立教育教学改革的潮头。他们是一批智者——他们明白.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其结果一定是"读书死":教师"死教书""教死  相似文献   

8.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相似文献   

9.
许多学生喜欢玩游戏,尽管学校、家长一再禁止,但效果甚微。因为游戏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既然如此,如果借助游戏来引导学生,把玩游戏变成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的手段,又将如何?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设计了一堂班会课——玩“扫雷”游戏体味成功法则。首先,我让学生观看我扫雷的过程,学生们觉得扫雷很容易。然后,我让学生们推选大家公认的班上最聪明的又没有玩过扫雷的几个学生上来扫雷,他们没动几下鼠标就“炸”死了自己。于是,我让班上一个扫雷玩得好的学生扫雷给大家看,他顺利完成任务。学生们“啧啧”称叹。我问大家:“为什么有的一上来就被…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学生的成长都是不利的.然而,在当今的社会大背景下,相当一部分教师甚至学校仍然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成绩所带给学校与社会的影响.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现实?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这还得归责于相关社会群体以及有关部门对我们教育的总体导向.虽然说到处都在讲"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但落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一理想往往都成为空谈.那么我们的教育究竟到了哪里?是不是没有了成绩我们就找不到自身的价值?有很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直都比较困惑——是要让学生快乐地健康成长,还是要逼着学生先考进一所大学,然后再进行人生的二度规划?诚然,上大学是一张门票,没有这一张门票我们可能就看不到一场精彩的演出,但是,人生不仅仅在于欣赏一场演唱会,其实我们本来就可以成为这场演出的主角.作为一名教师,眼光应更加长远,而作为一名班主任,则更应当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去规划他们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正卞老师发现这个学生打人,首先想到的不是马上批评或者进行说教,而是问"为什么"。"为什么王要欺负超呢?是天天欺负,还是偶尔?到底有几次?"这是一种科学的、探究的态度。了解到他有压力,卞老师认为他需要一个释放压力的渠道。于是先对整个宿舍教育,教他们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怎样处理相互间的矛盾,然后提供机  相似文献   

12.
李颖  冯翠翠 《文教资料》2007,(34):178-180
《失乐园》中的已婚男女,相遇相恋,情不自禁,最终殉情。他们为什么要选择死亡?因为在作者眼中,他们在幸福的顶点死去,生命已经完满。他们选择了死亡,也是选择了永恒。这死亡折射出日本民族独特的生命观,也是日本好色文学传统中情死故事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郑蓓 《幼儿教育》2012,(11):6-7
生命教育这么丰富的内容,对幼儿来说可行吗?我们又该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呢?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生命有着许多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生病?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人会死掉?死是什么?回想一下小时候,当我们提出类似问题时,家长和老师是如何回答的呢?过去,针对上述问题,大部分家长和老师的回答是:"等你长大后就知道了。"或是以一些带有教育目的的善  相似文献   

14.
闫红 《成才之路》2012,(18):45-45
应试教育下,死读书、死学习的学生与日俱增,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是他们不会总结规律,不会自学。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势在必行。虽然我有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活,但改革我的数学课堂是我一生都要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变黯淡了?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现在竟提不出问题了……今天的少年儿童,离得最近的是学习和教育,但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有创新性并令学生愉快和自信的教育究竟离他们有多远?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学生在老师面前常常表现得很守"规矩",而当老师不在身边时似乎就没了规矩.因此,我们做老师的习惯于死盯,这样虽然很累但却有效.我们发现学生对校规的概念是模糊的,只有当给某个学生处分了,校规才那么清晰地被人认识.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7.
迷茫人生     
卓玛:我是个高中生。在这个年龄段,别人都朝气蓬勃,正如八九点钟的太阳,可我却早已对人生失去了信心。也不知为什么,升入高中的我更加讨厌生活,厌恶身边的一切,而我自始至终认为是朋友和家庭的伤害造成的,他们说我自私,说我做人差,让我连死的心都有了。我真的好困惑,他们为什么都不理解我?不站在我的立场来体验我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史铁生、李贺相隔一千多年,两人虽然生活环境不同,生活历程不同,生命状态不同,但他们感悟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思考人生,追问宿命,通过对死的探索,寻找人生的意义,他们有相通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9.
正众所周知,当今的教学正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劳心劳力的教学却是那样的沉闷和乏味?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作业中失去了兴趣和快乐?……问题的根源也许有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作业游离于生活之外,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正如陶行知所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游离于生活之外的作业成了一种单纯的训练活动,机械、呆板;而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如何回归生活,也值得人们去探讨。长期以来,受应试观念的影响,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往往是书本上的练习题或练习册的习题,学生做  相似文献   

20.
虽然社会总谈论给孩子减压,但是沉重的压力不得不让孩子们加紧做作业。孩子最烦恼和最矛盾的事情是什么?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到底在哪里?来自南京的小学生们大声说出他们的心声:学习不快乐!教育专家指出,尽管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繁重,但真正的教育却被荒废了,因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