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听说,对于汉字的使用,有所谓“识繁写简”之说。因为向来不看这一类文章,不知道这种主张的细节,但从字面上也能看出来,是应该认识繁体字,但是可以(或者应该?)写简体字。这种主张对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采取什么态度不得而知,姑且就这四个字的口号谈点意见吧。 已经会使用简体字的人,再认识几个繁体字,是好事,是锦上添花。但是如果说织锦必  相似文献   

2.
繁体字与简体字都已成为中华汉字文化的有形载体,在文明社会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从文字发展规律看.简体字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但也掩盖不了繁体字深厚的审美智慧和文化蕴含.在面对简体字改革基本成功已既成事实的现状,我们既能充分意识到恢复繁体字的种种益处,也更为深入地领会到继续规范使用简体字对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能为妥善处理繁、简体字间存在的矛盾问题,早日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策略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3.
用简体字写作时,如果要引用繁体字版古籍中的文句,则应把其中有简体字的繁体字简化.但各种繁体字版古籍中也有少许字用的是比今天的规范简体字笔画更简的字.本文将常见的这些字分门别类列出并附书证,然后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论述处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和政治实力.使用简体字已成了一种趋势。为了顺应这一潮流,美国波莫纳谷中学校的中教程要完成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的转化。“几年前.我们就做出决定要教孩子们简体字。”学校主席鲍尔温·王说.他和其他学校的领导觉得含弃繁体字将能使孩子们为未来做好准备。有越来越多的大学选择了简体字。鲍尔温说.学校教学从繁体字转变成简体字有助于学校打进当地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社区。学校的教务主任吉姆·秦说,尽管来自台湾的家长——包括她自己——更习惯于汉字的传统书写方式,但学校必须要适应时代潮流。一些白人家长渴望他们的孩子学习中国大陆所使用的汉字简体书写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鍾"与"鐘"的简体字同为"钟",然这两字却是音同而义有差,在使用过程中需加以斟酌,不应任意混用。由于汉字简化形式多样,很多繁简字之间并非一对一的简单对应,这就给人们进行简体转换繁体时带来了困惑,也由此带来了许多繁体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尤其是繁体字具有它独特的魅力,正确认识和运用繁体字对推动汉字规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体字并非1949年之后才出现的,它的历史可能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漫长得多,其实,它在宋元已经大行其道了。古代书法家很早就写简化字支持繁体字的一个著名段子说,汉字简化之后,"不见,无心"。不过,爱这个字,"无心"的历史要长得多。其实,爱里  相似文献   

7.
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简体字的来源多种多样,同音代替是汉字简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减少了汉字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使用汉字的难度。但这种一个简体字对应多个繁体字的现象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当我们在同繁体字打交道时,就要注意“饥”与“雠”,“歌”与“鬟”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汉字繁体字和简体字,从不同的角度看,各有优缺点.我们应了解和掌握繁简字的利弊优劣,着眼于汉字使用的现状,不应偏执一方,而要寻求沟通,使繁简体各臻其美,各尽其用.  相似文献   

9.
最近的新闻不少,经常看新闻关注两会的自然不会不知道有人又开始说要恢复繁体字。笔者一直在观望,直至两会结束。我们更应该理性的看待政协委员潘庆林的提案,诚然,恢复繁体字并无坏处,但是废除简体字这一条建议就显得有些可笑。大陆数亿人民使用简体字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如今大规模的繁体字应用区域是在港澳台等地区,  相似文献   

10.
以隐喻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大陆人在简体汉字的知识背景下认知繁体汉字的认知过程.我们对于繁体汉字的认知由三个步骤组成,由形达义,由音达义和由义达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已存在于大脑中的心理字典,根据繁体字的形、音、义,寻找与之具有相似性的简体字.最终通过简体字空间与繁体字空间的互动与投射完成对繁体字的认知.为此,提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11.
每月作文题     
邢剑良 《语文教学之友》2014,(3):F0004-F0004
汉字的繁简之争已持续多年。最近有人提出:繁体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应以繁体字来传扬中华文化之美。 据此,人们就使用“繁体字”与“简体字”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表意性质是汉字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字的最大特点。但在现代生活中,大量简体字的使用,使汉字的表意功能消失殆尽。用文化语言学的方法,从字形、字义和简化三方面探讨了繁体字"義"的形义关系和演变。  相似文献   

13.
茅于轼 《中学教育》2005,(12):19-19
从1950年代末推广简体字以来,应该说,大大地节约了书写的时间和劳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两种字体在阅读方面并没有什么差别,看繁体字和看简体字是一样的,但是在书写上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4.
汉字简化的历史悠久,张有<复古编>的简体字呈现出"弃字源俗"和"存简弃繁"两个现象.该书中被否定的简体字大多来源于前代的俗字.另外一种情况是字头本身就是现行简体字,后来出现过一段时间的繁体字体,张有在<复古编>中维护了简体字形,而对繁体字形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5.
国人要爱国语国文刘煌添国人爱国语国文,我认为这是爱国的一个具体体现。所谓国语,就是祖国的语言,包括汉语和各少数民族语、普通话和各地方言,但代表祖国的统一语言是普通话。所谓国文,就是祖国的文字,包括汉字和各少数民族的文字、汉字的繁体字和简体字,但代表祖...  相似文献   

16.
《简化字总表》是目前社会用字,包括出版物用字最重要的规范性标准之一,因展现了部分繁体字和简体字复杂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一部繁简字对应字表。以《总表》为纲,字词典对繁简字音义对应关系详尽的辨析,就将简化字系统与繁体字系统联系在一起。编辑在工作中应审慎地对待繁简字的对应转换。  相似文献   

17.
正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海峡两岸一边使用简体字,另一边使用繁体字。大陆所说的"规范字",指简化字,排除了异体字、错别字、生造字等,自然也不包括繁体字。台湾人士所说的"正体字",指自古传承下来且经过规范确认的字,不包括异体字、错别字、生造字等,自然也不包括大陆的简化字。所谓"传统字",实际上就指经过整理的繁体字。无论换哪种说法,都绕不开海峡两岸的繁简争论。繁简两种字体都从传统中来,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但因政治地域多年隔绝而产生的歧异,对两岸同  相似文献   

18.
李艳军 《文教资料》2014,(28):49-50
针对韩国初、中级汉语习得者的简体汉字教学,应注重繁体汉字背景对简体汉字习得的影响,教学中应注重区分二者易混淆的部分,努力提高学习者繁体字转化为简体字的能力;在注重汉字自身形体特点的同时,兼顾韩国语汉字词等对简体汉字学习的影响;注重教材和教辅用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提升初、中级汉语习得者的简体汉字水平。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书面语言交流还是网络语言交流,其核心的终端载体都是汉字。汉字字形的简易、清晰、规范是交际行为建立的前提,更是提高交际行为效率的重要保障。可是目前在网络语境中却出现了大量的汉字字形不规范的现象。其中脑残文字也称为非主流文字、火星文字,指的是网络聊天室、论坛、贴吧、个人空间等语境中使用的由繁体字、异体字、别字、部件、字母、外文、符码及少数简体字组成的一种特殊的表意形式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和政治实力,使用简体字已成了一种趋势。为了顺应这一潮流,美国波莫纳谷中文学校的中文教程要完成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的转化。“几年前,我们就做出决定要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