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润德堂主 《收藏》2011,(12):97-98
竹雕艺术是我国的艺术奇葩,历史源远流长。清顺治、康熙年间,为嘉定竹刻的璀璨期,吴之瑶为领军人物,被誉为继明代三朱之后嘉定竹刻的第一名手。  相似文献   

2.
张博阳 《收藏》2008,(3):168-168
我家有一件传承了很多年的竹雕笔筒,它是我奶奶的爷爷用过的。我奶奶的爷爷是晚清的一名秀才。我很喜欢这个竹雕笔筒,但是它具体好在哪里,我又说不清楚,更让我想不明白的是,古代的匠人怎么能雕刻出这么可爱的一件工艺品?  相似文献   

3.
王照烽 《收藏》2014,(6):123-127
本文通过大量的举证和对“嘉定第一竹雕高手吴之皤”雕刻艺术技法的剖析,结合作者自身多年从事竹雕实践的经验,探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御题诗竹雕刘海戏蟾图笔筒刻款之真伪,并将其与吴之瑶其他竹雕作品进行艺术风格比对。虽为一家之言,亦颇有值得关注之处。  相似文献   

4.
成春到 《收藏》2009,(1):163-163
近几年来,明、清时期的竹雕笔筒在古玩市场上受到追捧,价格走高,许多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争相收藏。一些人在买到了自己满意的竹雕笔筒以后,却不知道如何收藏养护,致使有的竹雕笔简出现裂纹,或生霉、生虫,严重影响其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5.
梁明晖 《收藏》2006,(5):91-91
30年前,上海博物馆举办竹刻展览会,我收藏品中有一件古旧笔筒,上面刻有庭院、仕女、梧桐、松竹、芭蕉、山石、池水、回廊等,构图精美典雅,雕刻层次有五六层。  相似文献   

6.
王国庆 《收藏》2007,(9):124-125
明末清初竹刻名家张希黄,字宗略,浙江嘉定人,他倾慕宋明文人画的笔墨意境,书法似赵孟颛,遒丽苍健,传承了唐代留青刻法,创造了阳文浅浮雕留青技法,终成一代竹刻大师。张希黄集各类竹刻技艺于一身,风格细腻,刀法娴熟,神形兼备,见者无不叹服。  相似文献   

7.
谢定彪 《收藏》2009,(11):108-109
明晚期以来,笔筒作为文人案头的实用文具和最具装饰性的珍玩,异军突起,各种质地、样式、图案、题材的笔筒各领风骚,颇受文人墨客的重视。进入清代以后,在众多笔筒中,材质典雅清新、文化内涵丰富、书卷气息浓郁的竹雕笔筒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广受青睐。特别是明清两代文人爱竹、颂竹、画竹、咏竹、刻竹成风,竹刻笔筒更是作为一种清雅脱俗的时尚而备受推崇,以致文人墨客和儒雅之士争相藏玩,从而催生出一批竹雕名家。  相似文献   

8.
姚悦 《收藏》2014,(3):93-93
文房中的竹雕笔筒一直是文人雅玩的文案宝器,尤其是上了年头有名家刻制款的竹雕笔筒,更是价值不菲。从近几年各大拍卖行成交的竹雕文房雅器拍卖纪录来看,落有名家刻款的明清竹雕作品都相继以高价位成交。  相似文献   

9.
阔石 《收藏》2015,(3):92-93
黎纯,字勉亭,民国瓷艺名家。2006年,《收藏》杂志第3期刊登了一篇署名孙涛的文章《民国瓷艺名家黎勉亭》。文中除简要介绍黎勉亭的艺术生涯外,着重介绍了黎勉亭如何在中国画传统艺术技法基础上,利用金刚石钻头,采用磨琢雕点钻等技巧,成功刻制出具有极高艺术水准的刻瓷作品。文中还谈到,当时有人出重金请黎氏为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刻制头像,袁看后大为惊奇,随即由工商部电招黎氏入京,授以工商部主事一职,令其刻英王乔治像。黎氏历时5个月始造像成功,时乙卯年,  相似文献   

10.
杨长禄 《收藏》2006,(1):95-95
笔者2002年收藏到一只黄梨皮紫砂山水笔筒,从器形、绘画、刻工及沙地质量看,为清代晚期之物。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11.
盛建国 《收藏界》2013,(8):97-100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刻笔筒是文房清玩中的重器,不光为文人雅士所青睐,更主要的是笔筒身上所蕴涵着的文化意韵:"虚其心,坚其节,供我文房,与共朝夕。"竹子那谦逊劲节之气、静雅萧疏之态正是文人雅士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笔筒虽小,其集绘画、书  相似文献   

12.
成日至 《收藏》2009,(6):111-111
近到市郊农村走亲戚,发现亲戚的邻居家有一个祖传的清代景泰蓝花鸟笔筒(如图)。由于这户人家已长期不再使用,而文房用具又是笔者的重点收藏,于是,通过协商,将其买了回来。  相似文献   

13.
郭旭东 《收藏界》2010,(10):70-70
在“以文为业砚为田”的传统社会里,笔筒一直是翰墨飘香的书斋中,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之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相似文献   

14.
方竟成 《收藏》2013,(9):128-129
一般认为,晚清笔筒仿清三代痕迹较浓,创意性较少。工匠味增多。其实,具有特色的晚清笔筒颇多,尤其在载道、载文、载诗、载画上,屡屡可见精品。这可看作是对笔筒作为文房用具的一种风雅传统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马起来 《收藏》2009,(4):109-109
足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安徽省博物馆珍藏的一件明代文房用具——象牙笔筒,上面雕刻着一幅蹴鞠图,便是古代一场足球赛的生动再现。  相似文献   

16.
冯健郁 《收藏界》2011,(9):68-69
我国的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废除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历经1300年,是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然而,对于那时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却是取得功名和高官厚禄的有效途径。科举时代,读书人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许月祥 《收藏》2006,(2):91-91
吴之璠字鲁珍,号东海道人,清初竹刻大家。他是继明代著名竹雕家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之后嘉定派的第一高手。他善于继承得三松真传,更富有创新精神,溥地阳文竹刻是他的独创,其留青技法更是独步一时。  相似文献   

18.
周天春 《收藏》2006,(3):63-63
笔者2002年买来一个瓷笔筒,笔筒高12.6厘米,口径11.4厘米。正面绘有一幅山水画,画面上远处浓雾飘绕,山峦微露。近水中有一叶小舟,舟前端有一渔翁。岸边山石树下有两位身着蓝色长袍的老者。背面从右到左横书“亲爱精诚”4字,落款:“甲戌秋月,心斋老弟雅玩,史张瑞卿赠。”底部落矾红6字楷书款“九江振东公司”。甲戌年为公元1934年,此笔筒已有70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9.
李萍 《收藏》2019,(1):72-79
乾隆一朝60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也取得了空前的繁荣,粉彩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且荟萃了一批名师名匠,在督陶官唐英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数十万件,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收藏界》2006,(4)
清翠雕松鹤图笔筒尺寸:高10厘米成交价:RMB 132,000拍卖公司:天津国际拍卖日期:2005-06-16点评:翡翠水头较好,高浮雕松鹤山石等图案,工艺精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