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专论中有两篇是过去广播电视研究中不曾涉及的新题材,其中吴贤纶的《试论我国广播影视事业的整体性》,立论新颖,并从宏观上对总体发展战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宏观环境内考察广播电视事业的前景吴贤纶编者按:吴贤纶同志的这篇文章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些看法,有助于开拓思路。文中有些看法带有预测性,正确与否,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关于广播电视的发展战略,是需要研究的一...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语境是语言传播和语言理解所依赖的环境,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对不对”“好不好”都需要在广播电视语境中作出判断.本文对广播电视语境系统及广播电视媒体语境的重要构成因素进行了论述,特别强调了广播电视语境系统的整体性要求,认为传播主体在把握某一具体语言传播的语境个性时,要在广播电视语境的总体框架内定位自己的个性语境.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所属专业机构之一——国际电信联盟于1989年10月2日至8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电子传播媒介讨论会及展览会”。广播影视部副部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徐崇华,部总工程师、学会副会长何大中以及学会副秘书长吴贤纶等六人应邀出席。电子传播媒介的主体是“电子大众传播媒介”,概括各种利用电子技术手段(无线、有  相似文献   

5.
这期的“专论”栏刊出七篇文稿。我们以欣喜的心情,向读推荐吴贤纶的《广播电视的软科学研究刍议》一文。软科学研究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基础。广播电视系统的软科学研究刚刚起步,尚未走上正轨,亟需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此文对广播电视的软科学研究发表了比较系统的见解,是一篇带有开拓倍质的力作。当然,同本刊的其他文章一样,此文也是作者的一家之言,例如关于广播电视的含义问题,广播电视界就有不同意见。本刊欢迎读者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6.
口头语体? 人们对广播电视语言的语体定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意见认为广播电视语言属于口头语体。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广播电视语言是一种借助于电子传播技术创造语境、面对广大的个别听众而又无及时反馈的有备性谈话语体。”这里所说的:“谈话语体”是与“书卷语体”相对立的、与口语“相适应”的一种语体①,论者抓住了广播电视语言区别于其他语体的最根本的特征,这就是使用电子传播工具,面对着广大受众而做的有备的谈话。 的确,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无论是播音员的“播”,还是主持人的“说”,其实质都是对着那些“…  相似文献   

7.
现在人们对广播电视语言的语体定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意见认为广播电视语言属于口头语体。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广播电视语言是一种借助于电子传播技术创造语境、面对广大的个别听众而又无及时反馈的有备性谈话语体。”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节目创优和评优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是检验广电人正确引导舆论、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经过年复一年“创”与“评”的历练,节目创优和评优工作在总体上已经成为广播电视界的自觉行为。但是,仍有一些具体理念和工作方式需作深入研究与理性思  相似文献   

9.
<正>一、网络传播的新特征网络媒介是一种“双向型、去中心化”的“新型互动媒介”,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点对面的线形模式,是对人际传播点对点互动模式的回归,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的网状传播结构。 1、迅捷性:传统媒中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烦琐:素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传播的兴起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广播电视”概念和“广播电视史”研究范畴因网络媒体的加盟而“扩容” ;网络技术为广播电视史学的受众研究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网络传播催生了广播电视史学研究的“大历史观”。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广播电视在完成新的任务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进行自身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经济建设是中心。经济宣传是广播电视宣传的主要任务。因此,广播电视学刊经常地总结、传播经济宣传的新经验、新创造、新观点,既要为广播电视改革服务,也要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信息传播路径不断丰富、传播速度加快,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现如今,信息传递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互联网+”创新了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形式与内容,对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者能力与编导专业教育水平均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转变以往教育模式,充分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本文以“互联网+”时代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影响入手,分析“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现状,提出“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古典传播方式”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正是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大大提高了语言传播的速度,大大拓展了语言传播的范嗣,大大增加了语言传播接收者的数量,大大丰富了语言传播的内容,使社会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4.
“研讨会一览”栏目中,有2005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在京举办的会议综述;有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亚洲媒介信息和传播中心(AMC)联合举办“AMIC第十四届年会暨2005中国传播论坛”的综述;有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主办的“2005年国际优秀纪录片观摩研讨会”综述;有陕西电台舆论监督节目《秦风热线》研讨会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我国广播电视已经逐步融入国际大传播格局。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是广播电视在对外传播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期“视听专论”对此进行了专门讨论。《树立“大外宣”观念实施“走出去”工程》一文,从“青岛市广播电视媒体对外宣传工作的现状分析”、“实施广播电视对外宣传‘走出去’工程的对策”、“实施‘走出去’工程的有关建议”等方面阐述了对外宣传的使命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逐渐成为大众传媒,“传播新格局”因时顺势而生。新格局并非既有的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叠加而成,而是报刊、广播与互联网协同发挥传播作用的全新状态。历史上,曾经网为广播电视成为大众传媒而有了“传播新格局”。当时,广播电视很好地弥补了报刊在传播速度和覆盖面上的不足,不过在本质上仍属单向传播。与之不同,今日“传播新格局”则表现为:由于报刊、广播与互联网亦“互”亦“联”,从而完全改变了单向传播方式。这对提升传播效果具有划时代意义。深入了解新格局,把握今日传播特点,顺势借力,是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9年第4期上发表了陈尔泰同志《试论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一文,其中有不少观点颇为精辟、并有见地,但也有个别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仅就尔泰同志论及的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中“物本”与“人本”问题淡点不同看法,以就教子尔泰同志。尔泰同志说:“在研究广播电视的理论中,常见的是不自知广播电视理论应是物本理论还是人本理论。……现在用传播学观点研究广播电视的理论就是很典型的人本理  相似文献   

18.
分析2004年至2013年我国广播电视研究的关键词,发现广播电视传播新技术、新媒体是近10年来广播电视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广播电视传播新技术的发展影响广泛而深远,我国广播电视研究具有关注实践的传统,是近10年来我国广播电视研究呈现出鲜明的“技术导向”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是网络经济的时代,社会发展与网络信息同行,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了质的飞跃。然而,传统形式下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因互联网的出现受到了严重的波及,大众在互联网的支撑下,通过智能设备上的各类APP能够快捷、简便地获取相关的传播信息,致使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在传播方式上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其传播程度也逐渐降低。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必须正确认识“互联网+”下的传播特征及带来的影响,积极结合“互联网+”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上的应用开展新型的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20.
韩菊 《中国广播》2007,(3):34-36
一、谈话节目的概念界定 谈话节目来源于西方,在英文中叫做talk show,港台译作“脱口秀”,即没有脚本,脱口而出,即席发挥的意思。中文的“谈话节目”,顾名思义是以谈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广播电视节目,其主体构成要素就是谈话。按照传播学的观点,交谈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口语传播,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