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胡同文化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先生《胡同文化》说的是北京城里的胡同。“胡同”是北方话里的词儿,跟南方人说的“弄堂”或“里弄”是一个意思,指的是比通衢大道小一些的街巷。当然,现在有的大路也叫“××胡同”,那是城市发展,小街变成大街的缘故,我们不去说它。“胡同”一词是怎么来的呢?语文课本附了四种说法(选自《北京风物游览典故》),我们不妨调其次序,辨其真伪,弄明白“胡同”的来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师喜欢上的一个篇目。不过,纵观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参上的导读都将这篇文章理解为由这三部分组成:首先,写了胡同的特点:从第五节开始写胡同文化的内涵:最后一部分是作者表达对胡同的复杂情感。对于这样的理解,笔者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说文章前四节写的是胡同的特点,那么它和胡同文化是什么关系?作者用那么多篇幅写胡同,难道仅仅是在交待胡同文化的环境?胡同起源的众多名称、胡同里的叫卖声等等难道不属于胡同文化的内容?在笔者对教参上的看法存疑的同时,查阅了有关资料,想从根源上去把握本文的题目“胡同文化”。  相似文献   

4.
由繁华的鼓楼大街拐进黑芝麻胡同,仿佛进入了真正的老北京地界。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幽深的胡同,婆娑的古树,安闲的老人,即便是胡同两侧的各色小店,都是古香古色的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北京黑芝麻  相似文献   

5.
侦探打工仔     
周末进城去表哥家,他告诉我说他在打工了——用亲手挣来的钱援助灾区小朋友,那感觉就是不一般。"去小饭馆洗盘子吗?"我问。"你才洗盘子呢!"表哥神气地说,"我干的是技术活!不信?今儿我带你去上班!"我们穿过两条大街,钻进一条脏兮兮的青石胡同,爬上一个吱嘎作  相似文献   

6.
乙:这不是乐乐吗?五.一放长假,你到哪去了?甲:我去了趟姥姥家。乙:你姥姥家在——甲:口外。乙:口外,胡同口外面,往大街上啊。甲:什么大街胡同的,口外,就是张家口外边。乙:我明白了。你这次到姥姥家又找了不  相似文献   

7.
北京的胡同     
上海人住着石库门房子,北京人住着四合院。上海人走着弄堂,北京人走着胡同。胡同是元朝的产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胡同”,据说这蒙古语的意思是指水井。大概当时每条胡同里都有一眼水井吧。如今去那些最古老的胡同走走,  相似文献   

8.
于伟玲 《大学生》2013,(8):32-33
正来自广州的Candy和来自波士顿的David是一对情侣,他俩都在胡同里上班,在一家叫青年志的公司做人类学研究员。公司养了一条中华田园犬,名叫小黑。每天清晨或者傍晚,Candy和David都会结伴一起去遛小黑。因为他们的办公室在北京东城区的花园胡同里,因此每天固定的"遛小黑"项目便成了胡同深度游:胡同里的建筑、胡同居民种菜的空地、胡同里风格迥异的屋顶以及在屋顶上盘旋的鸽子……Candy和David每天一边遛小黑,一边好奇地打量着胡同里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郭品 《华章》2013,(14)
《胡同文化》是作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但他并没有从摄影艺术的角度去写,而是由影集表现的对象胡同入手,再由胡同引出胡同文化,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衰败、没落的胡同、胡同文化的一种伤感和无奈。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笔下却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面对这样一篇精美的散文,我一直在想怎样才能上出那种文化的味道,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出那种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此,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搜集了大量关于老北京胡同的素材,希望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利用这些素材来渲染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0.
翟华 《留学生》2010,(2):42-42
多年前一位北京朋友去了香港,归末后和我谈起他的感触:香港和北京一样.到处是小胡同,只不过香港的胡同是垂直的。垂直的胡同上下,就全靠“车立“——电梯了。电梯和民主一样都是好东西.不仅实用,还可以观察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11.
<正>四块玉,是元曲曲牌中的一个名字,也是北京胡同的一个名字。作为一条老胡同,这个名字在明朝就存在。当初,为这条胡同起名字的时候,是不是想起了元曲曲牌"四块玉"这个名字,只能是一种揣测和联想了。我对四块玉这条胡同一直充满感情。20世纪90年代,我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他  相似文献   

12.
四块玉,是元曲曲牌中的一个名字,也是北京胡同的一个名字。作为一条老胡同,这个名字在明朝就存在。当初,为这条胡同起名字的时候,是不是想起了元曲曲牌"四块玉"这个名字,只能是一种揣测和联想了。我对四块玉这条胡同一直充满感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他在光明小学读书,放学回家,抄近道,就是走西四块玉胡同。那时候,他刚刚学会骑自行车,骑得正来劲儿,特别愿意在这样弯弯曲曲的胡同里骑车,游龙戏凤般显示自己的车技一  相似文献   

13.
2000年8月下旬,我随队到北京旅了四天,24日这天上午自由活动,备下午坐火车返回。别人都去王府购物去了,我忽然想起这天是人民术家老舍“自绝于人民”34周年的子。于是我决定去看看他的故居。经打听,老舍曾住在小杨家胡同8。在别人的指点下,我坐上了公交,几经周折才找到了小杨家胡同。小杨家胡同幽深静谧,大多是黑灰墙、脱漆大门的老四合院,有的头爬满了藤蔓。在繁华喧嚣的大都里,实在少有这样清静的居处了。在这样的胡同里,会给人一种超凡俗的感觉。依我经验中的想像,老故居虽不如后海北沿的宋庆龄故居样醒目,也该像…  相似文献   

14.
有的孩子爱玩游戏机,有的孩子爱踢足球,有的孩子爱好音乐……我这个胡同里长大的孩子最爱串胡同。记得小时候,老爸接送我上幼儿园时,就骑着自行车带着我穿胡同,比走大街可近了,顺便教我认识门牌号和胡同名。一来二去我认识了许多胡同名,也对串胡同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15.
诱人的胡同     
<正>在大街上行走,常有人问:想看看北京的胡同、四合院,附近哪儿有?许多三轮车载着外国人、外地人在胡同里穿梭,车上人对碧瓦朱檐、雕梁绣户的老北京建筑很是喜欢,不停地拍照。北京的胡同有多少故事,如何沧桑,怎么诱人,我也写不出来。我只能说说我家胡同里的那棵大槐树和大槐树下理发店的阿姨,大槐树高二十多米。夏季里,枝繁叶茂,笼盖百平方米。树干粗壮,需两个成年人才能  相似文献   

16.
北京有许多地名与动物有关。这些地名通俗明了,一看便能知其来历,它们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故事。北京有一条大街叫"珠市口大街",原名叫"猪市口",本是京城里的生猪交易市场。后来,文人们觉得这个街名有点儿不雅,于是,用其谐音改叫"珠市口大街"了。著名学者纪晓岚就曾住在这条街上。他博学多才,又风趣幽默。有一年,乾隆皇帝和他对对联,要纪晓岚以他的脚为题,说出一个字,既要符合他皇帝的身份,又不  相似文献   

17.
胡同情结     
<正>我有很深的胡同情结。无论到哪座城市,我都喜欢一个人在胡同里窜来窜去,看拖着鼻涕的小孩坐在门口的石凳上发呆,听虚掩的门里传出的咿咿呀呀的戏曲声。外面的高楼大厦都是一个模样,而胡同里的生活却各不相同。南方的胡同清而雅,建筑外型大多是随水势而长,仄仄斜斜,自有一种无言的风韵。南方胡同狭长,河道与胡同交错而生,常常在不经意的拐弯处与石桥边的茶楼迎面相遇。茶楼都是古色古香的,木制柜台与楼梯,似乎年代已久远,走在楼梯上会  相似文献   

18.
《参观北京记》在处理深邃的文化积淀与崭新的人物风貌二者的关系上,是十分合理妥帖的。作者写了作为古都文化符号的胡同和四合院,但没有怀旧,写了它们的认识意义,便从胡同深处走出来,在现代化的繁华大街上,感受到北京人的热情大方,在细致耐心的解答中注入了关切,在朴实简明的致歉中流露了责任,感受到北京人对生活坦然处之、充满信心的心态,正是与时代潮流产生共鸣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9.
小朋友们,你们的语文老师是怎么给你们上语文课的呢?我同忆上小学时给我上语文课的几位语文老师,似乎都是一个模式的教法:一、注释字词;二、划分段落;三、归纳中心思想;四、总结写作特点.这样学语文,如同鲁迅先生说的"在黑暗的胡同里摸索".到中学毕业时,我还不知道如何去品评一篇文章,如何去写作文.  相似文献   

20.
[设计说明] 作者汪曾祺说,读小品文是悠闲的,可以得到有文化气息的健康的休息.读他的<胡同文化>,就有这样的感觉.因此笔者在课堂设计时努力体现"快乐语文"(米卢有"快乐足球",我们也应该有"快乐语文"):在快乐中增长见识,了解胡同的特点及胡同文化的内涵;在快乐中体验感情,感受北京市民散淡平和自足及作者怀旧感伤理智超脱的情怀;在快乐中品味语言,体会京味语言醇厚活泼的魅力;然后在快乐中拓展开来,由远及近,从北京的胡同文化联系到家乡的地域文化--中央台多次报道过的江山市廿八都镇"飞地文化".在初步的介绍后将此确立为班级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