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晓燕  金乾生 《情报杂志》2007,26(11):87-88,91
通过对网络经济下知识的特性及其边际效用递增性的研究,构建了在网络经济下组织内部知识转移定价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组织内部知识转移的最优定价,给出了模型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阳  李二玲 《资源科学》2021,43(1):69-81
当今世界农业发展呈现绿色化和集群化趋势。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集群是将二者结合实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构建了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分析框架,并以中国典型绿色农业集群——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从绿色网络形成和组织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和条件。研究发现:①微观主体层面,各类农业主体在绿色创新和环境规制作用下进行绿色化转型,形成了绿色生产性主体、绿色经营性主体、绿色服务性主体以及绿色规范性主体;②中观网络层面,绿色主体在知识溢出和专业化分工作用下进行结网互联,形成了绿色组织网络;③宏观环境层面,在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推力,与环境规制的约束力以及支持性政策和中介服务的拉力作用下,形成了绿色发展环境;④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是绿色创新和环境规制在价值链网络中的流动和协同,即规范性的绿色发展环境和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技术促使集群内主体的绿色化转型,进而在外部经济效应下以绿色主体专业化分工组织出的绿色网络形成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是集群内全产业链的绿色化,是绿色创新和环境规制对3个层面中每个环节、每个行为、每个主体的绿色化和协同。  相似文献   

3.
摘要: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不仅搭载了全球知识与价值分工体系,也决定了垂直专业化分工生产方式下的利益分配格局。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和VAR模型对垂直专业化分工下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困境进行分析及检验,结果表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知识与技术封锁是一种常态,装备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并没有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升级的目标,相反还会陷入发达国家的俘获型产品价值链条中,从而遏制产业升级的步伐。为此,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企业应在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知识、技术外溢成果的基础上,以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培育开放式创新网络为突破,摆脱低端锁定状态,建立起覆盖全球的价值网络,实现产业升级。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垂直专业化;产业升级困境;博弈分析;VAR模型  相似文献   

4.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受到环境的制约,会计理论也不例外。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均受到影响。认清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内涵的变化,在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强和改进会计工作。  相似文献   

5.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与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伙伴关系是企业组织在知识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链组织之间的交易与市场交易相比具有交易成本优势,能减少交易成本对知识分工的限制。此外,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使企业组织获得知识共享与知识外溢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从而增加企业组织的专业化分工收益,进一步减少交易成本对企业组织参与知识分工的限制,促进企业组织向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演进。  相似文献   

6.
网络经济中信息活动的性质及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枫林 《情报科学》2001,19(7):768-770,775
本文探讨了网络经济中信息活动的特点及性质,以及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活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说明企业对网络信息活动的需求及加强信息活动的规范管理是网络经济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从多维角度分析项目环境下知识转移的复杂机理,建立项目环境下知识转移模型,并从技术层面、文化层面、机制与制度层面、组织层面提出项目环境下知识转移的策略,以探寻促进项目环境下知识转移的途径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网络经济的全新环境给中国邮政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通过对邮政通信网络,业务体系,组织管理等若干要点的分析,指明中国邮政的优势与不足,并通过对邮政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流程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改革邮政管理模式与生产流程的设想和实施,指明电子邮政是中国邮政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突破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先运用专业化分工理论分析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指出分工发展和交易效率的改进使中小企业采用资产证券化融资成为可能。通过对我国法律、制度环境的分析,认为可首先采用担保和信托方式作为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突破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结构、信用提高方式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分析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加工贸易的关系及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所面临的问题,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提出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下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加权秩和比的评价方法,对1993年全国各省(市)高校的科研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为定量评价科研的综合实力和效益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Three approaches of studying innovation in services are recognized: the assimilation, demarcation and synthesis approach. The synthesis approach attempts to arrive at a theory relevant for service and manufacturing. Gallouj and Weinstein [Gallouj, F., Weinstein, O., 1997. Innovation in services. Research Policy 26, 537-556] were one of the first to take this approach.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synthesis approach by revising their theory to enable reasoning about recent innovation trends in networks of organizations and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ervices. The theory revision is based on several case studies. Implications for the study of innovation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results from recent demarc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13.
以2000~2009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关于江苏省"211"高校研究数字图书馆的论文为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别对其文献数量变化、研究主题分布、著者分布和期刊分布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总结出江苏省"211"高技对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效专利区域分布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衡量我国有效专利的区域空间分布状况,然后利用布局系数指标对有效专利结构的区域分布进行分析,从专利有效率角度将区域专利发展状况归纳为四种模式,即专利申请量大,有效率高模式;专利申请量大,有效率低模式;专利申请量小,有效率高模式;专利申请量小,有效率低模式.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国内图书馆应用RFID的基本情况,归纳了应用RFID开发设计的主要功能,评估了这些功能的实现情况,分析了RFID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RFID在国内图书馆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持续出现且继续深化的各种新社会生活形式,如虚拟空间与信息交流的广泛渗透和升级,社会流动与文化观念的不断加速和变迁,劳动分工与工作方式的日益精细和专业化,人际交往与心理体验的普遍拓展和功利化等,倒逼着人们比其他任何历史生活年代都更为迫切地诉求在社会实践和社会互动中营造普遍的信任环境,实现有效的合作。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诚信的社会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社会治理进程将会面临信任的三大变迁,即:从内群信任转向外群信任的群际信任变迁,从人际信任转向制度信任的抽象信任变迁,从低信任社会转向高信任社会的社会信任变迁。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资产占企业资产的比重也不断增大。专利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无形资产的主要内容。然而,在现行会计制度中对专利的研发、计量及摊销过程中的核算方法并不符合当今企业的实际情况。这篇文章将企业专利权划分为资产性专利权和非资产性专利权,试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分析目前企业专利权的会计核算方法,找出存在的缺陷,并尝试解决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19.
Excel在图书排架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Excel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等特点,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对排架图书进行分类汇总,为图书排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背景下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辽宁省54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气温、降水、积温、风速、日照、蒸发等9个气象要素年资料,分析了近半个世纪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的空间、时间特征,以及其变化对农业和气象能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的气温、积温普遍为增高趋势,降水、风速、日照、蒸发普遍为减少倾向;气温、积温、日照、蒸发等均具有突变性和阶段性特征,风速、最低气温无显著突变性,而是存在明显的趋势性;从长远看,气候资源变化对辽宁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虽然观测表明风速有下降趋势,但不能说明风能资源蕴藏量有下降趋势,需要今后进一步关注,但太阳能资源有一定的减少倾向;辽西地区易发展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