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罗玉凤征婚事件为例,从媒体弱智论、受众心态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对低俗化炒作作一分析,并指出俗化炒作对媒介生态环境和媒体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对河南省农业大市商丘市农民的媒介接触状况调查显示,农民的传播生活非常单调,媒介接触严重失衡,传播渠道关系很不平衡,人际传播不正常地突出,现代传媒接触对其生活影响相对弱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媒介依赖理论为参照,采用随机抽样电话调查方法,通过对安徽省淮北市民众的定量研究,发现他们的媒介接触和使用行为呈现出如下变化、特征和趋势:受众对媒介的依赖正在从传统媒介转向新兴媒介;除电视外,受众的媒介依赖与媒介信任之间,出现一种过渡阶段的反差现象:对新兴媒介相对依赖而不太信任,对传统媒介相对信任而不太依赖;受众对新闻的需求越大,则越依赖新兴媒介;受众越依赖新兴媒介,则越信任新兴媒介;作为新兴媒介的网络和手机,已取代传统媒介中的报纸、广播、杂志,与电视一道,构成了当代受众接受新闻的三大渠道;受众对手机这一新兴媒介的发展前景普遍看好;新兴媒介的依赖度与年龄、教育程度相关,但与性别、收入无关,即:越是年轻、高学历的受众,越依赖新兴媒介. 相似文献
4.
一、媒介伦理叙事的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范畴,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人,人是构成社会的基础,人的个性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立足于大众传播理论和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论内涵及现实表现形态,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与社会公正认知、态度及社会权利表达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接触行为呈现出以新兴媒体、社会化媒体的使用为主的显著特征。大学生群体认为,目前中国社会表现最不公正的领域依次是"言论表达"、"民主选举"、"财富分配"和"职业选择",而法律和社会体制的不完善则是导致社会不公正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网络、手机)和社会化媒体(微博)对大学生的社会公正认知程度、态度偏向和社会权利表达行为的影响更加直接;大学生的社会公正情感态度偏向对社会权利表达行为有显著影响,社会公正态度对社会未来发展信心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主办的"春暖2007"大型电视公益活动虽然已经过去近3年,但由于其史无前例的规模,极具特色的创新性,良好的社会效益,无疑是对电视公益活动一次有突破意义的尝试,并对其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和长远的影响。本文试从此次活动浅窥电视媒介公益活动的一些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7.
2010年,"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接力送薪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本文以媒介生态学为视角,通过对"信义兄弟"报道过程中的社会系统、受众系统、媒介系统的分析,探讨在三大系统的相互作用下,"信义兄弟"呈现出的"道德标杆、社会良心"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8.
在自媒体时代,屡禁不绝的虚假新闻已引起广泛关注,传媒生态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要求研究者们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文章以免疫论为切入点,引入媒介免疫的概念,分析了受众心理在媒介免疫的作用,沿这一路径出发构建了媒介免疫的理论模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媒介免疫力的相关策略。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受众媒介素养,维护传媒生态有相应的启发意义,从受众心理出发提高媒介免疫力的运作机制为基础的理论模型也将推动媒介生态健康发展的研究。未来研究将从受众的复杂性来探索媒介免疫机制的动态多样性,从跨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媒介免疫机制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20余万,是内蒙古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该地区因为国家政策以及地理状况等因素,媒介发展和普及形成了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2007年至2010年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农牧区受众媒介接触状况。 相似文献
12.
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印刷媒介的生存遇到了巨大的压力,新媒介生态下受众与广告商媒介接触偏好的变化,意味着大众传媒被迫进入了与网络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相互竞争的环境。谁能够理解、跟踪和满足作为消费者的受众,谁将从传播权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以成都市餐饮业女性服务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城市中这一弱势群体对媒介接触态度、接触频率、接触内容等状况.调查显示,女性农民工接触媒介比较被动,显示出消极的一面,并且她们对媒介及信息内容的选择趋向单一.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电视媒介平台化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以"湖南广播电视台"为例,探讨电视媒介实现平台经济盈利的模式。中国电视媒介平台化发展盈利的关键在于打造平台、生产优质内容、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整合营销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长期行为解释度更高的感知价值理论,采用近似历时研究多截面数据比较研究媒介感知价值对受众行为影响机制的阶段性演进。通过3164个样本的大规模问卷调查,采用多个结构方程数据比较,不同阶段的媒介使用受到不同主导价值的驱动,总体上呈现为体验价值、功能价值、社会价值的递进,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保罗·莱文森的玩具、镜子和艺术的三阶段理论。媒介组织应当适应媒介演进阶段中受众感知价值的变化而进行动态的战略调整,初期突出体验价值,成长期则应关注工具价值,成熟期和衰退期中应着力于创造受众社会价值感知。 相似文献
17.
结合"信息传递"与"媒介仪式"两种研究方法,本文建构了基于传播过程的"媒介仪式"研究框架,并通过对"蚁族"群体的实证分析阐释了媒介的仪式性功能。社会"媒介仪式"大体上分为身份导入、互动开展和认同形成三个阶段,其实质是符号身份与社会接纳的形成,整个过程为媒介所主导,"舆论共振"则是其形成影响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以湖南卫视的《天下女人》为标本,通过分析该节目的背景、定位及其特色,论证女性在当代传播中特有的地位和符号性的作用,并以传播学中的符号及意义为核心支撑论点,将女性作为一种特定的传播符号来看待时,她们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美学意义,从而确定女性传播的正确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强调了媒介在影响大众"想什么"的层面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介议程设置必然包含着"议题"选择的过程,而媒介机构的"议题"并非凭空产生,它必然来源于世界中的生活万象,比如突发事件、节庆活动、名人秘事等等。本文就以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为例,试图探讨出重大体育事件这一"议题"对媒介的议程设置如何产生影响,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