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子法 《海南教育》2013,(11):22-24
儋州市思源实验学校是二期"思源工程",招生对象为全市范围内的孤儿、少数民族学生、库区工业区失地农民的孩子和偏远生态区贫困家庭的孩子。特殊的招生政策造就了特殊的生源状况:孤儿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多、留守儿童多,成为学校一大特点,全校1800多名学生中就有孤儿57人,单亲家庭的孩子72人,另外还有200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共同的特点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缺少家庭的温暖、  相似文献   

2.
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留守家乡的孩子和父母亡故、家庭离异的中小学生一起被称为"空巢"家庭学生.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形单影孤,他们在思想、行为、心理上多有偏差,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难点. 一、"空巢"家庭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和行的脱节 目前"空巢"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知和行的脱节.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社会,每个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大人围着孩子转,导致很多学生到学龄前,很少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上学后有的父母会要求孩子"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而在生活中父母没有做好榜样,不愿倾听孩子的话。这就造成孩子内心对"倾听"缺少足够的认识。因此我想谈谈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会倾听"?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其中,家庭教育是子女受到的第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环境在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至关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家庭环境对学生有着什么样的影响?1.家庭环境塑造着孩子的个性和人格。著名教育家鲁洁认为:"家庭不仅影响受教育者的在校学习,而且参入塑造他们的全部个性和人格行为,家庭教育复制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合作意识和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班主任通过在家庭之间引进"游学"机制,让学生互相交换成长的空间,在交换的空间里发挥孩子和家长的作用,让学生体验不同家庭的生活和文化,通过学生间和家庭间的相互影响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一切给尚未确立正确人生观的学生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造成的心理问题也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一、家庭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家庭环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品质都或多或少地烙着家庭  相似文献   

7.
正家庭至要无如教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我们应该把培养习惯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守规则、有条理、会学习、善交往、爱阅读等这几个方面。对照这几个要点,建议家长最好能做到"四少四多"。一、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要少说教多示范家庭的教育没有课本,重在言传身教。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教材,有意无意的举动对孩子都有影响,甚至你不  相似文献   

8.
<正>为建立健全与"集中办学"相适应的扶助机制,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教育支出压力,推进"扶贫消辍",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2011年8月以来,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家庭困难学生每年提供130元至360元不等的交通补助,以确保学生们上下学安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来,出现了不少孩子新的  相似文献   

9.
<正>成都市实验小学西区分校坐落于三环外农民集中安置的培风小区,是成都市及青羊区教育局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民生工程。这些农民工子女家庭生活普遍困难,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文化水平低下,无法指导孩子,满足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发展需求;家庭经济窘迫,无力开辟学生智慧展示的舞台。"为了生命的美好"是学校执着的教育信念,一诞生就承载着"一切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有过一个报道,说是有个小孩生下来没多久就学会了数数.这件事引起了很多人好奇和关注,但是经过了解以后才发现:原来孩子的父母酷爱打牌,为了打牌带孩子两不误,常常怀抱小孩来上阵,如此耳濡目染,难怪小孩会成为数数的"神童"了.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养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界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合作提高学生的素质并无疑义,认为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强化教育效果.有些学者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或"三结合"的教育理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培养的中职学生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劳动技能外,还应当具有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从何做起呢?简单地说,我们应从头做起--从小孩子的教育做起,抓好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习惯的变化,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犯罪家庭等特殊家庭数正呈上升趋势.父母不仅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孩子精神上的依托.父母离异、再婚等一系列家庭变化,会对孩子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并且很难冶愈.笔者就此问题特别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如何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规定?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主渠道,通过推进校园读书活动,构建书香班级;家校携手,倡导家庭读书活动,塑造书香家庭;专业引领,提供读书展示平台,培养阅读之星。多渠道并进,以读书为纽带,将学校、家庭、社区聚合成一艘"读书航母",让读书成为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奠定一生发展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3.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中小学校安全工作涉及亿万家庭.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何谈发展。做好中小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广大师生安全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基本前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学校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  相似文献   

14.
孙瑞雪 《母婴世界》2008,(12):10-10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孩子和妈妈、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在一个家庭中保持这样的序位,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感,感受到被重视。"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孩子和妈妈、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在一个家庭中保持这样的序位,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感受到被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农村的环境之中,单亲家庭的状况越来越多,这种情况最容易影响的就是家庭中的孩子。这些孩子由于在家庭中缺少关爱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他们在学校中很容易成为"问题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导致他们的"问题"比例越来越高。身为教师,要正视这些现象,用正确的方法转化这些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16.
刘志芳 《成才之路》2020,(6):142-143
离异家庭的日渐增多使得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上升到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爱和疏导离异家庭的孩子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用真心、爱心、耐心和细心引导、鼓励、帮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合理施教,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文章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教育环境。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言行对学生的行为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家庭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这次去美国访问,其中有个突出的感觉,就是亚裔学生,特别是华裔学生比较用功,学习成绩一般都比美国学生和欧洲等其他各洲学生要好。为啥美国华裔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比美国和各洲学生好呢?我们和不少华裔家长、学生探讨这个问题时,大家有以下三点共识:一是华裔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无论在纽约、华盛顿,还是在芝加哥、洛杉矶,跟华裔家长谈起孩子的学习,家长们就会滔滔不绝地跟你谈起他家孩子的学习如何如何,他们是怎样关心帮助孩子学习的等等。给我们的感觉是,几乎所有华裔家庭都把孩子的学习当成家庭头等大事来抓的。我们在纽约住了十来天…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阶段是一个人发展中的关键阶段,小学阶段的成长环境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也关系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他们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会在小学阶段形成初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关系到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然而,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现阶段的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同时也导致了越来越多"问题学生"的出现,这一群体的出现会对学校,家庭,甚至社会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对"问题学生"的转化不容忽视。目前在转化"问题学生"方面的工作仍然有很多不足,存在诸多误区,这就需要我们探究新的方法和对策,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后提出了对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勇  潘玉娥 《贵州教育》2012,(21):23-24
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无私的爱。在班级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或者是家庭异常贫困、或者是成绩落后、或者是问题不断、或者是平平淡淡、或者是心理还有点异常,成了不受班主任看好的学生。但作为班主任就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正视和关爱所有学生,甚至要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一、班主任不要漠视"贫困生"一次学生聚会,酒过三巡后,小王微有醉意,可能酒后吐真言,也可能这话在他肚子里憋得太久了,不吐不快。小王当着在座的同学说:"初中三年,我最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