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有的思都是诗"。(海德格尔)所谓"诗意",《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如果可以给诗意下个定义,我以为,人生一段经验或一时感受,加上对全人类的文化成果的感悟,便是诗意。如果说人类需要诗意、教育需要诗意,那么,语文则更需要诗  相似文献   

2.
牛汉的诗,乃是诗人生命历程中"带血的风",它闪亮着生命的本真;亦是"不羁的灵魂"写照,它既是心灵的雕塑,又是中国脊梁的诗意造型;同时,诗人在诗路跋涉中所进行的灵魂拷问,还构成难得的"冰山风度".诗人牛汉,有鲜明个性而无"角色化"的定位,且不执著于任何一种流派或创作方法.牛汉的杰出之处,则在于他以与兽性较量中得以升华的人格美,荡涤着当今喧闹而低迷的诗坛.牛汉不愧为"诗之赤子".  相似文献   

3.
诗画有机地结合,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理想和标准.王维在文人画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他被誉为"文人画之鼻祖",他在绘画中融入诗意、禅意,开创了山水画独特优美的"禅境?表现.诗与禅都是性情的流露,诗中追求画意,画中追求诗意,诗画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4.
帅男"倾城"?     
<东方·文化周刊>2010年第40期刊登了雪小禅的<那时的光景>,原文中有这样几句话:"那时一个女孩子绝望地恋着辅导员.因为辅导员的确是帅而且有才情--再也没见过那么帅的男子,高,瘦,一笑倾城."试问:"倾城"能用于"那么帅的男子"吗?"倾城"一词,古已有之.语本<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郑玄笺:"城,犹国也."孔颖达疏:"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  相似文献   

5.
诗以"歉疚性"的顿悟,吟咏出了"叔叔"敬佩性的感喟:清纯的坚强,美丽的乐观……让成人世界的"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感奋、感动、感悟.这首诗,诗语清新,诗情真纯,诗意隽永,如清泉之水,甘冽新甜,似清茶之香,绵厚纯净.……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汉语词典》对"诗意"的解释是这样的:"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由此可见,"美"是诗意的最显著特征,给人以美感享受应是语文课追求的目标。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生命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诗意。在语文面前,每个学生就其天性来说,都应该是"诗人",而我们教师,则应该是"种诗"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播下诗意的种子呢?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是指居住于存在的澄明之境中,大道(存在)通过道说(语言)给出澄明,道说在本真的"人言"即诗与思中保存,诗与思是人之栖居的本真筑造方式.海德格尔的诗性生存之思对于现代人之生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真正记事是从诗开始的。《诗经》如此,荷马史诗也是如此,而海德格尔引用的荷尔德林的"人,诗意地栖居"一句诗,则使人感受到诗对于人生的必要意义,诗也许更代表着人类本质追求的美。我们欣赏"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含蓄美,欣赏"亦知之所善  相似文献   

9.
<正>诗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希腊艺术鼎盛时期,神话、史诗、悲剧、喜剧、诗歌、音乐是希腊教育的主要教材。诗人是公认的"教育家""第一批哲人"。艺术和诗人都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中国是重视"诗教"的国度。孔子说:"不学诗,无以立。"诗与教育的渊源在今天继续受到重视,许多教育家都在提倡"诗性教育",要让师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那么何谓"诗意教育"?答案多种多样。可以说,"诗意"教育不同于"公文味"教育,不同于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平铺直叙、程式化、无波澜、无起伏的教育,是有押扬顿挫、有节奏、  相似文献   

10.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散发着诗的气质,能营造出诗意。在诗意中我们感受文学的魅力,感受人性的真善美。学生写作,也需要学会诗意表达,使写作更贴近人的本真需求,展现一个真诚、自我的精神世界。一、关于诗意“诗意”一词,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如王昌龄的《诗中密旨》即云:“诗有二格:诗意高谓之格高,意下谓之格下。”朱庆余《送吴秀才之山西》一诗中也有“东湖发诗意,夏卉竟如春”之语。这里的诗意,或指诗歌品位高下,或指行诸于文的美感体验。今人张思齐在《宋代诗学》中对“诗意”的范畴界定,则比较明确和直接。  相似文献   

11.
剑在传统冷兵器中,被称作"百刃之君"、"百兵之帅"、"短兵之祖"。其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发生的,中国文化对剑文化的发展演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剑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剑作为一种符号被赋予了许多文化内涵,本文就是对剑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层剖析,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剑文化。  相似文献   

12.
对杜牧《清明》诗旨之理解,历来多有分歧:或为"雨中伤感"说,或为"踏青游春"说,或为"哀悼亲友"说。反复揣摩诗意,则第三说最为切实。诗中所表达的就是诗人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定场景中所产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与思想情绪。诗旨主要在于表现生者"行人"对已故之亲友们的沉痛伤悼之怀与深切怀念之情。此诗艺术手法高超,别具形象圆整、叙事曲折、画面丰盈、章法自然之审美价值。后人甚爱此诗,对其采用删缩、变体、仿拟等再度创作之方式,形成一道诗歌接受的亮丽景观。《清明》诗以其思想与艺术的杰出成就,奠定了清明哀悼诗千古绝唱之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与诗意同行     
马卡连柯曾说:"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的确,教育是个崇高的事业,触摸的是灵敏的心弦,谱写的是诗意的乐章.教育可以让心灵充满幻想而变得诗意盎然,也可以让本是明丽的心灵变得困惑不堪而诗意全无.  相似文献   

14.
诗歌不同于一般文本的最大特征在于诗意的生发性,清朝王闿运说:"无所感则不能诗,有所感而不能微妙,亦不能诗".诗的生命特征是蕴藉的,了解这一点是写诗和读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图"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里的"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没有一个明确的"意",犹如兵之无帅,人之无神,只剩下一盘散沙,一具躯壳,也就没有了战斗力,没有了生命力。对高三学生而言,忽然面对揭封解密的作文材料或题目,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并确立最为恰当的"意",是作文考试成功的前提。这就需要在立意方面给出方法,  相似文献   

16.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是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时,针对日益严重的鸦片泛滥形势,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的条陈。道光帝阅后深受震动,深感兵弱银荒给国家带来的威胁,于是痛下决心禁烟。  相似文献   

17.
理学的内圣境界是敬畏与洒落的统一,理学诗歌是内圣境界的诗意体验.理学诗歌的意境以"有"的境界为主,又充分吸纳了佛道庄禅"无"的智慧,从而诗意地展现了理学家有无合一的人生境界.理学诗境的主调是"诗可以乐",表现的是理学家津津乐道的孔颜之乐.  相似文献   

18.
在审美情趣上,中西的"惜花诗"都表达了对美的怜惜与爱护。但中国的"惜花诗"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一种人在自然中"诗意地栖居;"西方的"惜花诗"则受基督教传统中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思想的影响,提倡人们"诗意地面对"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西"惜花诗"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之前的隐士虽已有零星的诗歌创作,但他们多为坚守儒家"穷则独善其身"教义的苦隐者,尚未出现真正把归隐生活和诗意人生相结合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则是第一个把归隐生活与诗歌创作、诗意人生相结合的诗人,陶渊明则在归隐之后,他的精神寄托主要在做诗。陶渊明在诗歌的世界中,构筑了一个诗性的精神城堡。陶渊明归隐于诗的生存样态,为他以后的士人提供了一种精神范式。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07年9月起,我校就提出了构建"诗意校园"并确定了"以诗养德,以诗启智,以诗培艺,以诗促美"的目标。根据小学生特点,我们学校开展里一系列的活动,古诗文诵读、《诗意童年》的编写,还有一系列"秋之韵""夏之曲""春之声"等文艺活动。非常有幸的是我参加了校本课程《三字经》的编写;此外,所教的班级在这几次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