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国奥队马岛失利的原因,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介已分析得太多太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很有参考价值。但我们不能不警觉:中国足球的出路究竟何在?四年之后怎么办?不少足坛人士又把目光聚集到留学巴西的中国健力宝青年队身上,对他们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2.
奥运会后第一年的中国体坛向来是寂寞和冷淡的。足球世界杯的出局、全运会的丑闻、刘翔世锦赛的失利,使原本寂寞的2005中国体坛更加乏善可陈。复兴的中国现在是世界媒体都关心的热点,而他们对于这样的中国体坛,都作了什么样的总结、描述和评论呢?  相似文献   

3.
没脾气     
足球比赛有输有赢。所以对于国奥队再次失利于韩国队,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可是每一个热爱足球的中国人都希望我们的国奥队能出现在悉尼奥运会的赛场上。  相似文献   

4.
当中国足球又一次栽倒的时候,中国足球目前最需要的是,静下心来,认真地总结十强赛失利后的经验教训,而中国足球诸多的需要反思的因素中,教练员整体水平低下,缺乏真正的领军人物,又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从年维泅、苏永舜、曾雪麟再到高丰文,他们带给我们的只有失望与遗憾,及至徐根宝的国奥队,再到施拉普纳的国家队,哪一次又给过我们哪怕是点滴的惊喜?直至戚务生,他使人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的足球教练,尚不具备把中国足球带出亚洲的实力和能力!当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十强赛究竟输在哪里时,急于去哄炒下届国奥队乃至…  相似文献   

5.
国奥队兵败吉隆坡后,各界人士研讨中国足球出路问题已取得共识:中国足球必须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而且胆子要大、步子要快。中国足球存在弊端。补偏攻弊、敢问路在何方? 违反规律的怪现象——弄虚作假之风不杀,中国足球无望。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学角度对国奥队再次兵败吉隆坡的分析、研究和建议国奥队重蹈覆辙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为什么心理因素会成为失利的重要因素? 怎样才能在实战中建立心理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奥队完成了自己的比赛,四分之一决赛中0比1不故同样以国奥队出战的日本队。 赛后, 国内舆论又出现了总结的声音,关于国奥队战术、主教练、 人员配置等方面都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在以往中国队每次失利之后都会出现总结的声音,1997年“定位”就是最可笑的一次。然而我想说的是,这种呼声是不可少的,中国足球除了反省外,必须要注意一些实际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8.
邱少虎 《乒乓世界》2004,(4):i030-i030
2004年3月3日,中国两支国字号球队一起遭遇了一股“韩流”:中国足球国奥队在韩国队的围攻之下以O:1输掉了比赛,继续延续着中国足球的“恐韩症”,而在另一个赛场上(多哈世乒赛)中国男女乒乓球队却分别以3:O和3:1干净利落的将这股“韩流”斩落于马下,以至于很多主流媒体打出了“乒乓球又赢了,足球还是输”的大标题,足球的再度失利让我们着实地郁闷了一把,但乒乓球队胜利总算是让我们中国人得以扬眉吐气了。  相似文献   

9.
绚丽的香港岛上没有“飘”来中国足球的佳音。在第三届东亚四强赛上,中国奥林匹克队以垫底的身份惨淡而归,尽管这已在预料之中,但还是让人颇感沮丧。因为我们对这支球队有理由寄予厚望:它是中国足球今后的希望。中国少年队在巴西跌跌撞撞,中国青年队的战绩每况愈下,而这支国奥队同样令人难以产生振奋之情。国奥队征战东亚四强赛无一胜绩的事实表明,中国足球之路依然崎岖泥泞,亚运会的一时辉煌差点让人们忘掉了这一点。 东亚四强赛,我们唯一的收获是,人们再一次认识到,中国足球没有救世主,戚务生亦如是。 记者对现在这支国奥队的班底略知一二,从1993年的东亚运动会上,一直在追踪着他们,不幸的是,几年过去了,国奥队一班人马给人们未带来什么欣慰。去年,上海国际足球邀请赛上,国奥队低劣的表演,成为拉德先生最终被“调整”的最直  相似文献   

10.
四年一个轮回,周期往复,四年同样的命运、同样的结局。失败无需大惊小怪,冲不出去是正常现象的正确反映。1996年12月27日中国足协主席袁伟民在中国足协换届会议上一锤定音:“中国足球在这几年遇到几次失败后都没有好好总结,我感到有问题,多次失利都是这个样子”难道现在又要“认真”地去“总结”?否!现在应该是下结论的时候了。 为什么几次失败后都没有好好总结,笔者认为:几十年来,中国足球一直在亚洲巡视着自己的位置,看到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威望的提高,相比其他体育项目在世界体坛卷起的风暴怎能不使操纵和从事足球运动工作的人焦虑万分、坐卧不安?他们心理上完全失去了平衡,迫不及待地想找点成绩以说明自己工作上的业绩,似乎这  相似文献   

11.
施拉普纳带领中国队的失败,是中国足坛的一个转折点。 中国足球刚刚打开的走向国际化的大门又变得“半遮半掩”,在使用外籍教练时显得小心翼翼,甚至患得患失,这才是那次失败令人最痛心疾首之处。之后国奥队的拉德形同虚设,广州松日队的维尔纳中途被废……中国似乎成了外籍教练的“百慕大”,而且众口一词的理由就是不了解中国国情。 如今中国队兵败十强赛,足球界再一次陷入和1992年时一样的讨论,中国该不该聘请外籍教练?我认为,只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的差距,这就不是一个难解的学术难题。 为何要请外籍教练 清末时魏源曾提出:“师夷长技  相似文献   

12.
中国超白金一代国奥队冲击奥运会失败的事实又引起了广大球迷的困惑,中国足球到底缺什么?中国足球缺的是适合本国足球运动发展的文化土壤,中国足球要取得质的飞跃,就必须兼容并畜地吸纳先进的足球文化;强化队员的敬业精神;构筑起夯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3.
铩羽东南亚,梦断吉隆坡,带着"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的豪言壮语,雄纠纠、气昂昂挥师南征的中国奥林匹克足球队还是没能实现"冲出亚细亚,进军西班牙"的夙愿,中国足球在前进的道路上又一次折戟沉沙.国奥队的失利并不是偶然的,其败因大都出在主观自身上.  相似文献   

14.
国奥队再次折戟沉沙,说明一个时期中国足球战略选择上的失误。中国足球一次又一次犯下几近相同的错误,反映出足球界理论的空乏和实践上的盲目。 作为中国足球的拥趸者,笔者通过国家队(亦指国奥队)20年不同阶段所讲求的风格和技战术,探讨中国足球的出路。 1980年至1982年,苏永舜时期讲求“控制中场,两翼齐飞”,在与东、西亚列强对抗中均取得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力争打进亚特兰大奥运会足球赛决赛圈,这已成为中国足球在1996年压倒一切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由戚务生率领的国奥队能否冲出亚洲走向奥运,不仅是对中国足球23岁以下阶层足球实力的一次检验,更是对中国足球近两年职业化进程的一次大检阅。1996年3月,中国球迷的目光将齐刷刷地投向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国奥队将在那里与同在第二小组的沙特、韩国和哈萨克斯坦3队作殊死拼杀。本组前两名将与第一组前两名进  相似文献   

16.
屡战屡败的中国队在出战世界杯的征途上,洒满了悲伤的泪水。花谢花又开,绿茵烽火再起。饱经风霜的中国队又一起发起了进军世界杯的冲击,但是对于能否在亚洲区预选赛出线,人们大多持悲观态度。中国足球真的要续写无缘世界杯的历史吗?笔者认为,中国队冲出亚洲,进军法兰西并非没有可能。 国奥队魂断马岛,国家队泪洒海湾。一次又一次的失利使人们对戚务生的执教才能提出质疑,也将这归结  相似文献   

17.
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王俊生在谈到1999年中国足球的任务时指出,男足奥运会外围赛和女足世界杯是头号任务,两者相较,中国国奥队的征程更让球迷关注。从1月4日到1月19日,重新组建的国奥队在美国进行了一次集中训练。 5月23日,国奥队将开始他们的奥运征程。阵容:主力框架浮出水面由于最初组队时的一些原因,健力宝队以及基斯·布伦特所率领的国奥二队都未能成为国奥队,最终国奥队是由亚运混合队中的适龄球员和国奥二队的优秀球员共同组成。在教练员人选上也发生了变化。霍顿的成绩和浑厚的足球理论越来越受到中国足协的重视,在今年  相似文献   

18.
老实人郝海东自述 那天,爸爸送给我一个小皮球,“玩吧,用脚踢,不准用手拿。” 由于爷爷当时是所谓的历史反革命,所以父亲丧失了当一名足球运动员的希望,于是很自然地,他把这个心愿交给他儿子来实现。爸爸带我踢球一直踢到10岁,1980年的八一队到青岛招收少年队员,我成了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个被带到北京,开始了正式的足球生涯。少年队、青年队,18岁到八一一队开始打甲级联赛,1989年在徐根宝的国家二队,后来又进了国奥队。国奥队期间是我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后来的马来西亚失利是有生以来最大的挫折,不过也好,使自己成熟一些。后来进了国家队,  相似文献   

19.
为冲出亚洲所做的努力又一次受挫,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次失利带来的冲击,成为真正关心中国足球的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中国足球输在哪里?在认真总结了失败的教训之后,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中国足球的未来与希望在哪里? 在11月14日《足球世界》杂志与北京润迅通信公司联合主办的“润迅”中国足球研讨会上,一些足球界的元  相似文献   

20.
心系绿茵的球迷朋友,您晓得身为中国足球双料(国奥队和国训队)主教练徐根宝的风格是什么吗? 是“快、抢、前”吗? 是“抢、逼、围”吗? 是“高快结合”吗? 是“长传冲吊”吗? 众说纷纭。凡是看过国奥队或国训队训练和比赛的人们,都有一个共感:徐根宝教练叫得最响的风格是“喊破嗓子”。不是吗?请看,他训练时喊,比赛中喊;赢了球喊,输了球更喊;在国内比赛喊个不休,到了国外,喊得更凶。前不久,国奥队刚赛了几场,无论是客队,还是观众,连新闻界都知道了中国队有位“喊破嗓子”的主教练。他那带着上海味的略嘶哑的男中音在比赛中始终不绝于耳,可真是喊出了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