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二月热帖     
《网络传播》2014,(1):90-91
2013年,境外记者为报道中国、传递中国信息做出了积极努力,中国各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为及时发布政府信息、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国新办举行了50多场新闻发布会、吹风会,为记者采访提供了服务。蓬勃发展的中国已成为一座巨大的新闻富矿,  相似文献   

2.
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中国记者第一次大规模投入到一场灾难报道中的集体行动,也是对中国记者专业水平、职业操守的一次集体检阅。五年之后,芦山地震发生,勇敢的中国记者们再度集结起来奋勇进入灾区为公众报道新闻,但记者们也遭到了质疑:记者进入灾区是帮忙还是添乱?近期,深蓝财经记者联盟组织了关于灾难新闻的专题研讨会,多位嘉宾和同仁通过QQ群线上交流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下面刊发研讨会内容。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11,(19):20
本刊讯(记者韩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历史进程中,众多红色记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写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篇章。在建党90周年之际,由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编写的《中国红色记者》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6月27日,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红色记者与党的新闻事业暨《中国红色记者》出版座谈会,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翟惠生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座谈会由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主持。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历史进程中,众多红色记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写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篇章。在建党90周年之际,由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编写的《中国红色记者》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6月27日,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红色记者与党的新闻事业暨《中国红色记者》出版座谈会,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翟惠生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座谈会由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主持。  相似文献   

5.
我也许是<中国记者>忠实读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了,我只有15岁,虽然订<中国记者>只有一年时间,但是我已经与<中国记者>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有一种拿起放不下的感觉,尽管这本杂志上有好多术语我不太懂,尽管这是一本专门为业内人士量身定做的杂志.  相似文献   

6.
以1857年《伦敦新闻画报》开始向中国派遣一批又一批的特约画家兼记者为标志,西方各国或派出记者与画家对中国进行了解,或通过《伦敦新闻画报》派遣的特约画家兼记者对晚清中国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7.
1937年,随着抗战开始,外国记者的对华报道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抗日战争作为中国革命的又一高潮,此时吸引了形形色色的各国新闻工作者,其中既有长期从事中国报道的“中国通”,为战争所吸引的流动记者和业余记者,也有临时为各种报纸和通讯社服务的传教士和其他冒险家,还有一批学者、政治和军事活动家电加入了这支报道大军的行列,这使得此间在华记者的人数达到了近代历史上的最高记录;他们各不相同的经历及其报道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与各国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的宝贵见证。  相似文献   

8.
记者挨骂     
2008,是中国记者最忙碌的一年。这一年,大事一件接一件。报道这些大事,记者是尽了力的,效果有目共睹。但是,有的也挨骂了。  相似文献   

9.
记者在2008     
记者这一职业是专为变化而设的,2008年,是中国大事多发之年,这些大事为记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也使他们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问题多多,困难重重,但中国记者从没有因各种“前所未有“而畏缩不前,困难和问题反而激发着他们的活力与激情,书写出一篇篇动人的华章。  相似文献   

10.
资讯     
《中国红色记者》为革命为人民立言记事近日,由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编写的《中国红色记者》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首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中共著名记者为主的进步记者进行系统梳理与介绍的书籍,于中国知识界、新闻界、出版界皆意义重大。书中收入了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邹韬奋、范长江、  相似文献   

11.
周玉明 《新闻记者》2008,(10):30-35
一 43年的记者生涯让我心感实证:记者,一个正直的记者,永远应是中国的良心所在;记者的笔永远带着时代的体温、灵魂的呐喊!  相似文献   

12.
简光洲 《青年记者》2012,(31):44+42
又是一年记者节,这是我从业以来的第10个记者节,相比2000年才确定的这个节日,10年也算是不短的经历了。无论现在的记者节开始时间的长短,记者应该是一个不算新的职业了,所以关于这个职业的特性早就有了不少的共识,如:记者是看门狗,是船头的瞭望者等。虽然中国和西方记者的工作环境有较大的不同,但记者的这些职责似乎都被双方认可。其实,对于中国的记者来说,公众对其赋予了更多的责任、提出了更高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2009,(1):80-80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 为向驻京境外记者及时介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给境外记者提供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新闻信息,2008年12月12日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二期“新闻茶座”在京举行。本期“新闻茶座”的主题是:“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60多位外国驻京记者、驻华使馆新闻官以及港澳台在京记者部分中国境内记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令人疑惑的“爱恨情结”《国际新闻界》今年第2期发表了方汉奇先生的《美国记者的爱恨中国情结》一文 ,回顾了百年来美国记者有关中国的报道。方先生对来华的美国记者大部分历史时期(1949年以前)的作为是持肯定态度的 ,认为他们是“爱”中国的 ;而近二十多年来 ,美国记者是“妖魔化”中国的 ,是“恨”中国的 ,由此构成了百年来美国记者对华的“爱恨情结”。从这篇文章来看 ,美国记者的“爱恨情结”是继时性的 ,是先爱后恨的 ,而不是共时性的 ,不是爱恨交织的。读至此 ,不禁令人生疑 :上个世纪前五十年 ,中国四分五裂、兵连祸结、政劣…  相似文献   

15.
在2008年记者节前后,曝出了近年来有关记者的最大丑闻,相信许多年以后记者同行仍会为这一幕感到耻辱,这一幕将会永远钉在中国新闻业的耻辱柱上:一群真真假假的记者竟然在一场矿难之后,像乞丐一样排着队向欲瞒报的矿方争领“封口费”。  相似文献   

16.
时间:1988年1月5日地点:新华社内413会议室主办单位:《中国记者》编辑部 [场景:会议室正面墙上挂着黄山风景巨幅彩画,两侧各树立着一个大标语牌,上书:探索新闻改革,增进社会理解。来自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农民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社、解放军报、经济日报和新华社的近50名中青年新闻工作者围坐在长桌两侧。几位老同志——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中国记者》编委会副主任成一,新华社新闻研究所顾问、《中国记者》编委方言等,饶有兴趣地侧耳倾听。北京电视台的记者拿起了摄像机……] 余振鹏(《中国记者》总编辑):《中国记者》创刊一年来,还是第一次举行这样的座谈会,我  相似文献   

17.
孙旭培 《今传媒》2007,(4):11-12
前几年,我曾读过被称为"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的王克勤的事迹,颇为感动;近日,我读到原《南方都市报》政法记者石野的两本书,更觉激动人心!石野不愧为"中国卧底记者第一人".特种兵出身的他,真是一位以笔为刀的响当当的记者!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中国记者》的老读者了。自1990年毕业到企业做宣传报道干事起,便和贵刊结下了不解之缘。15个春秋里,或订阅、或零买,无论何种方式,我们每个月都会见面。15年来,我书柜里过期的杂志卖了一批又一批,而《中国记者》等新闻期刊占据的位置却始终没有动摇。15年来,她就像一位老师、一位好朋友,守候在我身边。她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看到了国内外新闻界的新动态;她丰富了我的知识,让我学到了许多前辈们的宝贵经验;她提高了我的业务能力,使我从一名基层通讯员,成长为一名专业新闻记者。我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不能没有《中国记者》编辑部各位老…  相似文献   

19.
早年我在浙江西部的一家县级党报当记者,2008年成为《中国环境报》一名驻地记者。作为一名国家级专业媒体记者,我总想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恰巧这一年开始,《中国环境报》开展风格年活动,鼓励驻地记者采写提问式深度报道,我就将此作为主攻重点,相关报道近几年来获得一定好评。回顾几年来采写提问报道的体会,我大致经历了"提不了问题、问不到点上和向善于提问努力"三个过程。提不了问题开始采写提问式报道,还真的一下让我迷惘了——不会提问!因为没有这方面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在县级党报当记者的时候,跑的是领导会议线,到了现场就有领导讲话稿、背景资料、新闻通稿等,几乎不用采访,就可做成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记者》读者调查”活动共回收到问卷1003份。为感谢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合作,本刊将回收的问卷按收到时间统一编号,采用摇奖方式产生了65位获奖读者。一、二等奖获得者的奖金已按地址寄出。考虑到读者已办妥订阅1994年《中国记者》杂志的手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