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新兴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社会舆论热点不断出现又不断更新的情况下,主流媒体也越来越注重追踪突发新闻和热点话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分析解读能力。这是我们需要具备的能力。但是,我们在实践中意识到,主流媒体更需要具备两种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都市报等新类型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给《文汇报》这样的传统主流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压力。在社会舆论热点不断出现又不断更新的情况下,主流媒体越来越注重追踪突发新闻和热点话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分析解读能力。这是我们应当具备的能力。但是,我们在实践中意识到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主流媒体应拥有哪些"关键能力" 近年来,都市报等新类型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给<文汇报>这样的传统主流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压力.在社会舆论热点不断出现又不断更新的情况下,主流媒体越来越注重追踪突发新闻和热点话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分析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为确保新闻时效、抢占新闻第一落点,并使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起到关键作用。【方法】笔者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特征,探讨了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对策。本文借助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典型案例法说明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特征和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结果】提出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对策,对提升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能力及防范舆情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突发公共事件具备突然性、不可预见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时,主流媒体应具有为政府提供风险预警、引导舆论走向、整合社会资源等作用。本文针对有效提升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能力,推动社会秩序恢复平稳状态也提出了一定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作为地方党报,组织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抢占舆论制高点,是对地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综合考量,也是地方党报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之一.本文以《咸阳日报》对2013年盛夏的一次城市突发供水危机事件报道为例,探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信息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一场大考。作为离广大群众最近的县级融媒体,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主流媒体应有的作用,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重庆市荣昌区融媒体中心为例,就该中心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进行分析,探讨县级融媒体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正确引导舆论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7.
要面对全媒体时代多元、复杂、活跃的舆论环境,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应着眼大学公共形象的塑造,把握新闻宣传规律,发展现代传播体系,通过树立舆论引导新理念,加强新闻组织策划,不断提高议程议题设置能力;建构舆论引导新格局,推进校园媒体融合,充分放大正面信息传播效能;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有效转化突发事件舆论危机,从而切实增强高校在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8.
突发公共事件,比较特殊,会给新闻舆论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阐述了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舆论引导,从社会学以及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主流媒体要承担的使命,希望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嘉琪 《视听》2022,(4):64-67
新媒体时代,后真相事件频发对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造成了极大损害,也给新闻评论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快餐式"的信息无法满足受众知情与舆论引导的需要时,能够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的主流媒体评论就凸显了巨大价值.《新闻1+1》节目坚守理性原则,在多元的舆论场中通过对即时热点的追踪、优质内容的打造及社会敏感话题的触及传递...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给传播方式带来影响,同时也为传媒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研究新媒体对突发新闻进行话语建构的方式和内容有利于了解新型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行为.基于此,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四川日报"三家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三家主流媒体就2019年3月30日四川木里森林火灾事件中发布的相关文章(总计71篇)将新闻内容主要分为"致敬英雄""科普辟谣"等五个方面来分析,以此来探究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对于突发新闻舆论引导的特点和影响力,并尝试提出从内容深化、新媒体技术加持等方面来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疫情冲击下舆论呈现出信息冗杂、舆论失焦甚至舆论极化的现象,以"央视新闻"微博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通过多样报道、权威发声、视点下沉的方式对舆论加以引导,打赢了疫情舆论攻坚战,为主流媒体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它关系到社会群体性的向心力或离心力。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媒体责任在身。从引导公众舆论方面,应该充分发挥都市类媒体的作用。都市类媒体面向广大市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深深扎在市民心中,受市民的信赖。但在媒体变革中,都市类媒体的影响力在下降,需要加强都市类媒体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笔者以为: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能力是通过新闻舆论引导社会主流意识,凝聚社会共识和支配话语的能力。都市类媒体应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建设,从提升引导力、技术创新、改革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前所未有的传播技术革命,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颠覆性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百年未遇之深刻挑战。面对时代之问和现实之需,苏州广电一以贯之地坚持绿色舆论生态的理念,从负面报道清单到建设性切口,在新闻实践中实现主流媒体的价值回归和理念跨越。借鉴建设性新闻的理念和方法,从最早的个案探索切入,到新媒体品牌栏目建设,坚持从"建设性"的出发点来反映世界、改造世界,着力唤起用户积极心理行为,培养公众的理性思考能力,在推动社会发展问题的有效解决中,培育共同价值观,助力新时代的治国理政。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话语表达,新闻评论不仅反映社会现实,并具有生产性力量,推动着社会事件的发展,塑造着公众的舆论生态。本文从话语建构的角度分析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分阶段的新闻评论类型及特点。从话语生产与社会事件演进机制结合日本地震分阶段的灾情特点,本文初步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新闻评论分为人道主义话语、启智话语、理性话语和危机话语四种新闻评论类型,四种话语评论类型纵向、动态地构成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新闻评论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满足于维吾尔语传统主流媒体信息的受众对新闻评论内容认同态度研究的基础,进一步对媒体发展做出思考,并结合三大传统主流媒体的特点,提出在新闻评论方面可以做出的改善,从而提升维吾尔语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杨子平 《新闻实践》2014,(12):42-45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新闻传播呈现快餐式、碎片化特征。作为传统媒体,除了紧跟"快时代"、追随"快传播"之外,还可以反弹琵琶,进行"不求最快但求最好"的"慢传播"。即自愿地花精力去寻找独有的新闻素材,追求传播对象的最优化;自觉地花时间去等待合适的传播时机,寻求传播时间的最优化;自动地花工夫去雕琢完美的新闻作品,力求传播产品的最优化,从而实现传统媒体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完整性与完美性,在新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中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赢得自身应有的舆论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主流作用,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7.
《军事记者》2009,(3):1-1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有效措施,取得新的实效。努力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无疑是当前新闻战线尤其党报党刊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主流媒体如何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旭日 《青年记者》2005,(12):50-51
所谓舆论引导能力,实质上就是用新闻舆论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的能力,以媒体的立场观点改造公众的立场观点的能力,简言之,就是导致公众“态度的改变”的能力。对我国主流新闻媒体舆论引导能力,个人的基本估价是:正在逐步提高;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舆论引导能力?我的理解就是掌控主流媒体的舆论宣传来引导社会公众舆论的能力。现在媒体众多,而且各种新媒体,边缘媒体,甚至也能传播信息的非媒体在不断地出现。信息繁杂,信息爆炸,接受信息的对象也在不断分众化,不断个性化。在这样的形势下,研究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我认为,像广电媒体、党报等仍然是党和政府能有效掌控的主流媒体。特别是广电媒体,它的受众人数,它的影响力和传播能力仍然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20.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推进使内容生态和舆论格局得以重塑,新闻舆论工作和相关的社会治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经济、科技、健康、环境等各领域的专业报道因涉及较多专业知识,在新闻实践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专业性考验。主流媒体应重视专业报道的专业化建设,保持内容定力,重视报道的建设性;具备问题意识,把握好主旋律;保持社会连接,增强舆论引导的前瞻性,不断增强专业报道的公信力,提升主流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