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骨文是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一公元前11世纪)中晚期的文化遗存,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历史纪实,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关于甲骨文中贞人是不是卜辞契刻人的问题时至今日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以契刻贞人字体不同为例,指出:甲骨文中的"贞人",就是卜问问龟的史官.而不是契刻甲骨文字的契刻者.而契刻甲骨文字还需有另外一批人.  相似文献   

2.
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秦汉简牍和明清档案,被誉为二十世纪档案史料的四大发现,为东方文明史增添了绚丽多彩的新篇章.四大发现呈现给世人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原始材料,清晰地再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足迹,使中华民族的文明历程更加光彩夺目.殷墟甲骨文一举凿破了历史的鸿蒙,使疑云笼罩的商史被……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一般是指殷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符号,从概念上与"档案"并无对等关系,因此讨论甲骨文是不是档案的命题不应该成立.在殷商甲骨中,除了卜辞甲骨外,还有一种家谱刻辞甲骨,后世的谱牒档案可以说与之是一脉相承,由此我们反推出"刻辞甲骨"可以称作档案,即可作"甲骨档案".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都是刻在龟甲与兽骨上的,线条比较简单形象,其传达出来的卜辞文学意蕴更是让人浮想联翩,甲骨文字不能从文字的表面意思来理解,必须对这种符号所代表的深层意思进行挖掘,因而也就给人一种很诗意的场景。  相似文献   

5.
邢立志 《兰台世界》2014,(2):153-154
甲骨文都是刻在龟甲与兽骨上的,线条比较简单形象,其传达出来的卜辞文学意蕴更是让人浮想联翩,甲骨文字不能从文字的表面意思来理解,必须对这种符号所代表的深层意思进行挖掘,因而也就给人一种很诗意的场景.  相似文献   

6.
追根溯源,探讨档案、图书各自的历史渊源,发展史,有着"同亲共祖"的亲缘关系,有着共同的"起跑点",即:"结绳"→"刻契"→"甲骨文"→"青铜器"→"简册"→"纸张发明".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般公认有五千年的历史。书籍是文化积累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字是书籍构成的先决条件,没有文字就没有书籍产生的可能。先民们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由刻画符号进而创造出文字。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符号,人们称它为甲骨文。这种甲骨文的作品当然还称不上确切  相似文献   

8.
概念模糊不清,往往会影响一门科学正常发展。目录学既然作为一门科学,就应首先澄清其最基本的概念。在我国目录学研究中,不少同志对目录、目录学、目录工作,这几个概念不清,以至许多推论让人感到难以置信。本文试图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阐述,以此来看我国目录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目录”二字在许多先秦古籍和出土文物中,是分开的。“目”是眼睛。在甲骨文中即为一个象形的眼睛。“录”字,在《说文解字》里解为刻本、象形。即象一把刀把要记的事情刻在木头上。甲骨文是先写后刻,叫“书契”,因出土于殷墟,又称“殷  相似文献   

9.
早在三千多年前,即我国商朝时,就有了最早的书籍实物.是用乌龟壳和兽骨作载体,在上面刻上象形文字,叫作甲骨文,也就是甲骨的书.到商朝后半期,开始出现青铜铸造的日用品.  相似文献   

10.
对于岩画的史料价值,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推崇者称之为"刻在石头上的史书",贬斥者认为岩画多为"涂鸦"或"随意"之举,难以为之征信。与传统文献相比较,中国岩画资料的确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崖壁石头为载体,以凿刻、描绘为记录手段,以图像为主传递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中国岩画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献特殊形式之一,以直观形式保存了人类远古时期的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我国档案史料大发现的年代。殷墟甲骨文、汉晋商牍、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等,是我国近代档案史料的四大发现。这些长期以来或深埋地下、或扃锁秘室、或视同废物的历史文化瑰宝,都以其夺目的光彩展现于世人面前。在发掘、搜集、保护、整理这些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我国学者们编纂公布了大量的编研成果,既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也使档案史料编纂公布活动出现一个新的高潮。一、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编纂公布殷墟甲骨文是商朝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记事的文字记录。我国著名甲骨学者陈梦家说它实…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刻辞中保存的占体、表体、谱体、令体、册体、祝体、诰体、典体等公文文体原始形态或文体名称.昭示了这些重要公文文体的起源、性质和特点,为纠正历代文体学家所谓"文章皆源于五经"的误说提供了有力实证.  相似文献   

13.
碑的内容 《校官之碑》(以下简称《校》)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十月,即公元181年11月。此碑为石质,高134厘米、宽77厘米、厚12厘米,上有穿孔。在当时,470多字的石碑花了整整20天才凿刻竣工。  相似文献   

14.
出版印刷业以文字为主要对象,还需以某种物质作为承印材料。文字出现、印刷术发明后,记载文字、反映出版内容的载体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不断变化着。不同的载体,不仅代表着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反映了汉字字体的发展变化过程。原始汉字刻在陶器上;甲骨文作为成熟的汉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青铜铭文为大篆;石刻文字、竹简、帛书由小篆演化为隶书,最后发展到楷书,完成了汉字字体的演变。我国最早原始形态的汉字,或象形文字的前身,从仰韶文化时期开  相似文献   

15.
商王朝之前存在一个由夏族人建立的夏王朝,这在较为可靠的先秦文献中有充分的论述。考古学为夏的存在提供了坚实依据,传世文献有关夏的一些记载得到了考古上的印证,地下出土夏至东周时期有关夏史的金文、甲骨文、竹简、陶文、骨刻辞等文献材料,也为夏的存在提供了实证或旁证。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文献相比较,中国岩画文献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崖壁石头为载体,以凿刻、描绘为记录手段,以图像为主传递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中国岩画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献特殊形式之一,同样具有"考证、辨误、补遗、存史"之功能,对于社会史、经济史、民族史、宗教史、艺术史、民俗史等研究,都是不可缺少且直现形象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7.
分析甲骨文数字化和甲骨文文献出版存在的问题,得出了甲骨文数字化和出版的最大障碍是甲骨文字库的设计和甲骨文编码。提出了现有的甲骨文字库设计和制作过程的不足之处,就甲骨文字形的采集、字库的制作给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八面来风     
高校档案可有偿供个人或商业使用;山东发现骨刻文字 时间或早于殷墟甲骨文;魏县档案局加强民生档案工作;衡水市档案局为省局对档案事业发展状况综合评估作准备;秦皇岛市档案局全面落实奥运档案工作;做好民生档案工作 为构建和谐丰宁服务;遵化市国家档案馆接收死亡干部人事专题档案进馆;  相似文献   

19.
据说,中国的文明历史如果按文明传播方式的递进次序而言,大约先后经历过刻木结绳、陶器文、甲骨文、青铜铭文、竹简、布帛等,自从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和宋代毕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以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为此,有人曾说,如果没有中国人的造纸术和印刷术这两大发明的话,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般公认有5000年的历史。书籍是文化积累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字是书籍构成的先决条件,没有文字就没有书籍产生的可能。先民们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由图画刻划符号逐渐进而创造出文字。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符号,人们称它为甲骨文。这种甲骨文的作品当然还称不上确切意义上的书籍,但它已经是人们有意识地使用文字来记录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例,以便日后稽查。它开始起了积累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功能。从这意义上说,它是书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