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新闻官司也随之大量出现。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民主气氛的日渐浓厚和公民与组织法律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舆论监督方面法制建设的相对落后、无法可依。新闻舆论监督法制化问题,日益引起新闻界及关心新闻立法的人们关注。一、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认识舆论监督是一种权利。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在今日我国的治国理论中,新闻舆论监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责任,新闻舆论监督和立…  相似文献   

2.
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导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媒体的一种特殊职能。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的监督,是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民主政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赵黎 《新闻知识》2012,(3):90-91
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实行的监督。在舆论监督中,新闻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新闻媒体作为一种舆论手段,是社会的利器,它能够捍卫真理和  相似文献   

4.
李小琴 《新闻传播》2010,(7):31-31,33
舆论监督是社会民主政治的产物,是公民通过新闻传播。媒体拥有的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依法对国家机关、各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人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了解和评论,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权利。舆论监督与党内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监督体系。而舆论监督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种监督,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然而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当前由于舆论监督逾越法律界限,引发诸多新闻侵权诉讼,影响了舆论监督的顺利进行和监督的社会效果。为构建安全的舆论监督机制,新闻舆论要巧妙地利用法律规则,避免在舆论报道中违法损害他人利益。  相似文献   

6.
党报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媒体,舆论监督是其基本功能,是党报权威性和战斗性的重要体现。它与行政监督、人大监督、政掷监督、党派监督、公众监督等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监督。而且,舆论监督还是一种全方位的监督,是其他几种监督的放大,具有敏捷性,是快车道。正确地使用舆论监督,也是舆论服务,同样是一种惠民行动。它可以帮助党委、政府改进工作,密切干群关系;也可以弘扬正气、鞭笞丑恶,起到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有效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闻仲 《今传媒》2003,(3):13-14
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批评报道干预社会生活的一种政治现象,是包括报刊在内的所有媒体的一项经常性的社会职能。在当前我国监督体系的六大类监督,即党内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中,舆论监督是最特殊的一种监督。它虽然不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监视和督促。近年来.舆论监督成为人民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才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力。”党的十五大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在论述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时,把开展舆论监督,作为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的内容之一加以强调,要求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这是新闻监督的法律和政治依据。近些年来,正是舆论监督对端正党风、匡正时弊、严肃法纪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舆论监督.也成为新闻宣传中最受关注的内…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实行的监督.在舆论监督中,新闻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借助大众传媒形成关于某个问题的舆论,得以表达公众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对国家、社会事物实行监督.注释: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具有的基础功能之一,也是我国对社会主义监督有关体系中的六大监督中的其中一种形式,党报舆论监督不仅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和政治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公开性、群众性等。在对社会进行监督的过程中,要求要有一定的立场性和鲜明的观点,另外还要对方法和分寸进行注意,特别要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使党报舆论监督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杜佰芳 《记者摇篮》2004,(5):52-52,50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利监督机制,它虽不像司法监督具有强力的约束力,但在大众的心目中它是一种具有威慑力的监督。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既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有人称舆论监督是当今我国社会生活中除党务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之外的第四种监督。  相似文献   

13.
记者招待会:短兵相接的新闻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舆论监督的视角来考察,记者招待会是一种短兵相 接的新闻舆论监督,其特性表现为:焦点问题的集中监督和现问现答的交互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监督,内容广泛、影响力大,其运作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记者招待会作为一种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公开举行,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它虽不像司法监督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但在大众的心目中它是一种具有威慑力的监督。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既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党和人民赋予他们的一项权利。在舆论监督中,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使舆论监督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增强法律意识,也可使新闻工作者在舆论监督中不至于触犯法律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就有新闻记者因为泄露国家秘密、侵犯他人隐私而被判刑的先例。法律意识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观…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媒体的一种特殊职能。在信息爆炸化的今天,新闻媒体在社会舆论监督方面,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作用。不仅在正面宣传上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曝光、揭露社会阴暗面上也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针对足球运动,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及时正确引导群众导向,弘扬社会正气。更针对足坛时弊,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促成了中国足坛反赌反黑风暴。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舆论监督与西方舆论监督目的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一种重要社会职能,它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表达公众对于国家事务、公众利益和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的意见,从而实现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决策、行为以及种种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监督。舆论监督一词是我国特有的。西方国家没有这一词语,但其在理论观念上是认可舆论对社会的监督,且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活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由于社会主义新闻与西方新闻所服务的社会制度不同,所代表的阶级的根本利益不同,所以开展舆论监督的目的也有着根本的不同。一、社会主义开展舆论监督的目的1、维护…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是舆论发挥作用的形式和途径,是公众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反映舆论,影响有关的权力组织和个人行为的一种社会现象。新闻舆论监督具有监督面广,影响面大,作用力强的特点,把握不好,就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波动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何搞好新闻舆论监督呢?笔者认为,应把握好四个特性。导向的正确性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任何一种制度下的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都存在导向问题,超阶级、超现实的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整体约束机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新闻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新闻舆论监督的特殊性。新闻舆论监督既有和诸如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等其他社会监督手段相同的使命和任务,同时自身也有其特殊的监督形式和方法,是其它监督手段所不能代替的。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 是职责也是义务 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改革开放以来,舆论监督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发挥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党政监督、法律监督、民主和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五大监督”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舆论监督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为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所以监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体,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新闻舆论监督属于舆论监督的狭义概念。即指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对社会生存环境的监测。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党和人民群众通过新闻舆论对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及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对社会事务实行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