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中国广播》2010,(9):I0002-I0002
8月8日凌晨,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甘肃广电总台新闻综合广播启动突发事件报道应急机制。于9:00开始推出《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特别报道》,连续7天覆盖式、不间断地对抢险救灾情况给予及时报道。同时与其他省市电台节目联动连线、录音报道,并与山东、安徽及威海等电台并机直播。  相似文献   

2.
王求 《中国广播》2014,(10):10-10
从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到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再到今年8月发生的云南鲁甸地震,在历次重大自然灾害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和各地方电台的同志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进行了应急广播的有益尝试。尤其是2013年的芦山应急电台和今年的鲁甸应急电台,就是中央电台与地方电台合作的两次成功尝试。在这两次灾难中,我们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迅速启动对灾区民众定点、定向播出的广播,显示出应急广播的巨大作用。开办应急电台,既是中国广播人传播理念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各级广播电台成功合作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3.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这一突发事件再一次考验了政府的应急管理,而在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南方风雪灾害中,广播因其独特的媒介属性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广播是兼具大众传播功能与通讯功能的“二合一”媒介,它在大灾发生通信、电力中断后,  相似文献   

4.
以2008年南方抗击冰雪灾害和汶川抗震救灾报道为契机,突发事件报道将由非常态转变为常态,成为媒体担当其社会公益责任.获得公信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报道领域。与中央级广播媒体相比较,地方广播媒体覆盖面较窄、目标听众相对集中.在突发事件报道上要把握好“事件选择”、“核心报道主题设计”和“报道程序设置”三个环节.着力构建贴近性、服务性更强的报道,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区域影响力,形成差异化报道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国家应急广播"在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例,对突发灾难事件中应急广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应急广播发展现状、规划进行了阐述。应急广播具有灾害发生前提前预警、灾害发生中指导救援、灾害发生后抚慰心灵等重要作用,是国家应急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人类从洪荒时代就从未停止过与自然环境的斗争,大自然孕育了人类,却又将无数的灾难降临到人类的头上。仅2010年上半年,我国就经历了玉树地震、安徽洪灾等自然灾害的考验。这些灾害的到来,不仅考验了国家的救援机制.也考验了新闻工作者在灾害面前的应对能力。随着媒介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灾害的报道,广播作为接收性最强、接收条件最低的媒体,在灾害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的发生,给媒体带来了严峻考验,全国各地的媒体为此展开了一场报道战。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之一,以其反应快速的特点在第一时间投入到地震报道中,而且一改以往做法,不断增强节目的服务性,提供大量的救灾信息,注重心理干预类节目的作用,创新节目内容。广播在这次灾害报道中的表现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然而,随着近年来世界各地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的频发,广播的作用再一次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2008年国内发生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及汶川地震中。广播以其独到的贡献再一次证明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涛 《中国广播》2014,(9):F0004-F0004
2014年8月3日下午4点30分,云南鲁甸发生里氏6.5级地震,人员财产损失严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决定在灾区开办“应急电台”。“国家应急广播.鲁甸抗震救灾应急电台”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云南广播电视台、昭通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办播出。震后48小时,8月5日下午4点30分,“应急电台”在震中龙头山镇龙泉中学利用学校大喇叭开始首次播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当代广播人又非常幸运地迎来了广播百年华诞.业界还为此设立一个非常特殊的论坛——“女性与广播”.给广播界同行出了一道非常有意义的研讨课题,这无疑会引发我们进行一次“非常”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媒介",反应迅速、到达及时、传播高效是广播的特点,"打起背包就出发"、"永远在路上"也成为广播记者的工作常态.因为身份和报道领域的特殊,军事记者更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执行急难险重报道任务的"突击队"和"尖刀班",我自己也参与了近年来几乎所有重大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报道.汶川地震、渤海抗冰、西南抗旱、玉树地震、长江抗洪、舟曲泥石流……每一次报道都是第一时问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当今,收听广播的行为是否已经落伍?广播在突发事件中的责任与作用又有哪些?从2008年我国发生的南方大雪灾和“5、12地震”两起突发大事件中,让我们又看到了广播发展的春天。事实证明,当今时代发生的许多事件,广播媒体都发挥了其它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国际广播在几十年的实践中,逐步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在“如实而又鲜明地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1983年5月26日下午,国际台日语部从日本电台广播中获悉,日本东北地区和北海道部分地区发生强烈地震。这是与为数众多的日本人民性命攸关的大事,也是日本举国上下最为关切的事。国际台的对日广播在当天下午的新闻节目和“听众信箱”节目里:便向遭受灾害的日本人民表示慰问,同时还向受灾地区的听众寄发了400多封慰问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14.
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出应急广播的声音。广播在一定阶段,特别是像地震这样大的灾害时期,广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国外,比如说日本,他们的家庭应急包里面,主要的东西除了应急灯和简单的一些药晶外,收音机是必不可少的。在地震造成电路、通信中断后,幸存者不知道外界的情况,除了广播没有其他可以传播的媒体和载体。  相似文献   

15.
李雪 《新闻世界》2008,(11):102-103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达数十天。中国之声在此次地震中的报道是继今年年初南方遭受冰雪灾害后的又一次成功接力,也充分表现了广播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本文从广播媒介的特性,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广播功能在突发事件中拓展三方面来分析中国之声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旨在思考和总结广播在媒介变革中独特优势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王亮 《中国广播》2015,(1):63-66
本文以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抢险救灾中引起广泛关注的“浑水泡面”报道为例,梳理抢险救灾行动报道中,以国家电台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舆论场、互联网舆论场之间的互动传播现象,剖析舆论生成的机理规律、传播失效的矛盾困局,探寻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效果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7.
周均 《军事记者》2013,(9):30-31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抢险救灾成为关乎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非战争军事行动而备受关注。搞好抢险救灾宣传报道.成为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一、抢险救灾行动政治性强、敏感度高。必须着眼全局夺取舆论宣传“制高点”  相似文献   

18.
一、坚持“开门办广播、广播平民化”的节目宗旨 鹤岗人民广播电台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现如今走出了一条“开门办广播,广播平民化”的发展之路。通过举办大型广场直播活动,由过去的在直播间播节目到走进社区面对面地为听众主持节目,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交流、互动,提升了广播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得到了听众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06年10月15日.我台又策划推出了鹤岗市首届“的哥的姐”表彰暨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活动,经听众投票选出了“十佳的哥的姐”.同时我们把这十名的哥的姐的感人事迹排练成小品、情景剧、相声在节目现场进行演出,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强势媒体存在客观优势的条件下,许多人开始怀疑广播的作用,一些人甚至认为在传播手段日益先进的今天,广播是不是会选择退出。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我们除了看见电视的生动画面,我们还发现广播在地震灾区大显身手。笔者随便摘录几条消息,“解放军四总部为抗灾部队配发17万台收音机”、“河北紧急向灾区调运帐篷、收音机等救灾物资”、“共青团贵州省委向76位来自四川震区的伤员赠送了收音机等相关慰问、  相似文献   

20.
周波 《声屏世界》2011,(4):53-54
在由互联网、手机、IPTV等营造的自由、开放、共享、个性的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曾为之自豪的“快捷”“低廉”“互动”等优势已经不明显。重大新闻发生,特别是突发性灾害事件、群体事件发生,也许一段手机视频消息就被发出去了。人们似乎习惯了“听”电视,看“视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