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定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之时,而对章士钊创办的《甲寅杂志》与《青年杂志》的渊源关系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所起的重要作用,一直予以忽视,实际上。《甲寅杂志》与《青年杂志》在人员和思想上有相当的渊源关系,它对于新文化运动核心人物群体的形成及其政治和文化取向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并且为新文化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身处新文化运动中心的北京大学学生领袖罗家伦,在所编辑的《新潮》杂志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杂志界》一文,批评矛头直指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等刊物。《东方杂志》被迫实行编辑改革。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更换主编,陶惶存(又名陶保霖)接替了杜亚泉。于同年七月,陶惺存发表署名为“景藏”的回应文章,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杂志观,对杂志的概念作了独到的界定,并把杂志的社会职责分为三类来认识,进而提出了杂志的六条编辑标准。以编辑学术观点来审视罗家伦和“景藏”的杂志观,后者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前者。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2007,(9):27-27
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网开通博客整整五个月了。当时,偶然的机会进入了杂志网,浏览了杂志博客以后,被它的清新、专业所吸引,于是也在这里开通了博客。没想到,开通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如果有一天不能亲近博友们精美的文章,就感觉丢掉了什么,心中空落落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江峰 《阳光搜索》2014,(3):M0003-M0003
《科学课》杂志的内容契合教学第一线,一直伴随着我的教学,是我的良师益友。每年征订教育杂志,我始终把她作为首选。每次拿到杂志,我都会从目录中找一找我喜欢读的文章,然后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5.
毕业参加工作之后,投稿时首选是母校华东师大的《数学教学》杂志,但是开始的投稿均被退稿,这对自己是不小的打击.但这种打击伴随的是一种安慰,因为毕竟得到了退稿通知,这种免费退稿的形式在我国的数学教育类杂志中,除《数学教学》杂志外我至今还没有遇到过,这是对投稿的极大的尊重和鼓励.很荣幸,本人的一篇论终于在《数学教学》杂志2005年第2期上发表,并在其中领略到杂志编委严肃的学术风范,用稿通知一稿件专投认定一稿件发表时间一稿件校对一正式发表,莫不令人深受感动和教育.在其杂志中,先进的国内外数学教育理念的介绍、国内外各类重要数学教育会议的报告、别具一格的“编后漫笔”等栏目无不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中文自修》2005,(11):42-43
近两年来,《中文自修》杂志上刊登的文章多次被《读者》等知名文学杂志转载,很多教师和学生也都对我们的杂志情有独钟。下面,我们刊出其中的部分内容以示感谢,也作为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相比前两月的平淡,7、8月出于0的《山花》、《作家杂志》明显热闹了许多,也好看了许多。 两期《山花》的两个头条都是中篇小说,都有可观之处。  相似文献   

8.
2005年1月10日。我的良师益友——2005年第1期《科学课》(小学版)杂志迎着凛冽的寒风、冒着皑皑的白雪来到了我的身边,我欣喜若狂。收到杂志后,我爱不释手,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对2005年第1期《科学课》(小学版)杂志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读书杂志》是清代朴学大师王念孙所作的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其在训诂学上的成就独步当世。本文以《读书杂志·汉书杂志》为例,详尽分析其训诂方法,以期深刻体会王氏所归纳的古书通例。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在“日据时期”所发行的教育刊物,以《台湾教育会杂志》最为完整,且横跨的时间也最久。其内容富含重要的史料价值,成为研究“日据时期”教育的资料宝库。通过分析该杂志的发展及内容,并与《教育杂志》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在当时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皆含有丰富的学术成果,在引进外国教育思想、扩大教育视野、制订政策与推动各项措施等方面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时至今日,鲁迅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间有了某种隔阂、壁障以致对立,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鲁迅与其他现代作家研究的发展,制约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内部分裂乃至对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研究可以看到,这些矛盾、差异乃至分裂、对立发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内部,统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具有自身根基的整体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2.
董秋芳与鲁迅交游良久,深受鲁迅的关心与支持。在鲁迅的影响下,董秋芳走上了译介弱势民族文学的道路,为现代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中国读者了解俄国、挪威、波兰、印度乃至拉美国家的文学作品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有关鲁迅思想的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文章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特意从中概括、梳理出十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左联、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与现实主义、鲁迅与激进主义、鲁迅与中外文化、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鲁迅的接受研究等。述中有评,评述结合,既为读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也在评述中显示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原鲁迅":在传承与超越中的跨文化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藤虎丸认为,形成一种"真正的个人主义",即"个"的思想的"原鲁迅"构成了后来鲁迅思想与文学的原型,但是这一"原鲁迅"并不仅仅是鲁迅留学日本与西方近代相遇而形成的。鲁迅与西方近代的相遇早在1898年赴南京求学时便已经开始,并且始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展开的,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涌流着的争取人的解放、反抗专制和精神奴役的思想暗流构成了鲁迅"个"的思想的中国"固有文化血脉"。因而是一种复杂的中西跨文化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发展与世界同步,《狂人日记》便是开山之作。从国外回来的鲁迅写了一篇纯粹的意识流小说。他用以反传统见长的西方现代派小说样式来举起反封建的大旗。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萧军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萧军在为人和为文上是深受鲁迅影响的。他一生追随鲁迅并在鲁迅的提携下成长为杰出的革命文学家;他不仅对鲁迅独立的精神人格深为钦仰,且在人生的一路独行中秉承鲁迅人格之独立精神并将鲁迅的侠义质素发扬光大;同时萧军还在文本实践中与鲁迅精神中的流浪气质遥相呼应,并在杂文创作中继承鲁迅杂文现实主义的文风。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精神、思想和人格对胡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鲁迅文学和精神传人的胡风,从鲁迅逝世到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几乎每年都要写文章纪念鲁迅,并且还特意标明是为了纪念鲁迅而写,每一次谈论的问题和重点也有差异。"鲁迅纪念"是现代思想文化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胡风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阐述鲁迅精神的同时,也在建构自己的思想文论,维护鲁迅所开创的新文学传统,批判客观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宗派倾向。他在复杂的文学斗争中张扬鲁迅精神。  相似文献   

18.
陈方竞在中国新文学发生学研究、鲁迅与地域文化关系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等方面多有建树。他以视角独到的鲁迅研究跻身学术殿堂,这源自于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而鲁迅研究的经历和积淀又为他对中国新文学探源活动提供了可能,探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现被文学史遮蔽的现象和问题,在解蔽和去蔽的过程中不仅使文学史本原面目得以还原,而且自然彰显了研究者自身的学术品格和价值,其扎实沉静的学风和专一孤注的精神对当下浮躁的学风不无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在日本影响最大的“竹内鲁迅”为中心,讨论日本在传播和研究鲁迅的过程中,是如何对鲁迅进行多重解读,从而不仅将鲁迅定位为中国近代文学的起点,同时也将“鲁迅的问题”,即中国面对世界化和近代化的问题,转化为日本自身“同构”而“异质”的问题进入讨论。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论鲁迅——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研究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专门论述“鲁迅精神”,概括“鲁迅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的是毛泽东;第一个最全面最正确最深刻地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光辉业绩、崇高地位和巨大作用的也是毛泽东。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以三“家”一体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从“文学”、“思想”、“革命”三个视角来评论鲁迅,对我们认识鲁迅,研究鲁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