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媒体新景观:报纸袋装卖 去年12月29日,南京街头上千家报摊上的报贩们,脸上绽开了笑容。上午8:30,用塑料袋装好的、对开、116版、零售价5元的《南京日报·世纪特刊》刚一上市,立即引起热心市民的围观与抢购,仅半个小时,5万多份报纸就被抢购一空。解放路一个报贩一次进了200份,20分钟即告售罄,小老板又派人到报社发行部去补货。  相似文献   

2.
去年3月2日,50多万伦敦居民和往常一样,在街边桔色和白色相间的报摊旁停下来,购买《旗帜晚报》。它是伦敦唯一的一家下午出版的报纸,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它的销售量自然独占鳌头。然而,过了不到24小时,伦敦的晚报生意就乱成了一锅粥。街上骤然出现了崭新发亮的红桔相间的报摊,报摊上堆满了《伦敦每日新闻报》,在另一些地方,头戴苏格兰呢帽的报贩则站在蓝白两色的报纸销售点旁高声喊叫,竭力宣传《新闻晚报》如何值得一看。中午刚  相似文献   

3.
徐晓芳  范高农  杨小红 《传媒》2007,(11):89-90
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发行工作愈来愈被报人所重视,发行营销能力强弱与否成为衡量一家报社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各家报社在发行上"重兵集结",发行市场硝烟弥漫:报纸越来越厚,定价却越来越便宜,甚至出现"0元订报纸,新闻免费看",导致"卖报纸不如卖废报",报贩直接将印出的报纸送收购站的现象;报纸的发行量越来越大,报社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利润却越来越低甚至亏损严重.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笔者亲历半天报贩生活,感触良多。虽然办报与卖报的性质相去甚远,前者是脑力劳动,后者是体力劳动,但换位“工作”,让记者上街叫卖报纸,体验一下报贩的生活,确有裨益。其一,有助于客观地认知、评价自己。不论是记者采写稿件,还是编辑编排版面,都是个体精神活动。既然是主观产品,就有一种共性:每个创制者都自觉或不自觉认为自己的东西好,因而在自我价值的认识上都存在高估自己的倾向。有种说法叫“老婆是别人的漂亮,文章是自己的好。”这话虽然土了些,但确实有一定道理。另一方面,记者常常在报纸上抛头露面,很快就有…  相似文献   

5.
昔日风光今不再“广播电视报的好日子过去了!”——如今,广播电视报的同仁每到一起,往往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样的感叹自有对过去的欣慰和留恋——曾几何时,广播电视报真是个不愁嫁的“皇帝女儿”。电视节目单编排妥当,再加上点影星逸事、文体趣闻、副刊散文,往报摊上一撒,报贩们保证是踊跃地卖广播电视报!十几万、几十万的发行量几乎都是  相似文献   

6.
您见过无人售报的报点吗?在北京城郊清河镇小营两路路北的安宁庄公交车站旁就有这样一个报摊。半年下来,报摊运营正常,报纸与钱数都能对得上。摊主程丽霞女上连连称赞:“北京人素质真高!”程女士告诉记者:“我刚开始在安宁庄车站附近卖报时,只是拿着报纸在路边兜售,收入很有限,想多设几个点,人手又不够,就想出了这个办法。”报摊设立初期,效果并不好。因为担  相似文献   

7.
白利君 《今传媒》2006,(1):46-47
报刊亭主立处于整个报刊发行网络的末端,对于报刊发行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在旧中国,报贩团伙操纵报纸发行的事情时有发生。在新中国,报贩操纵报纸发行已难觅踪影。但是,作为一个天天从报刊亭买报纸的读者,笔者发现个别常销报纸在某一段时间里会从一些报刊亭消失,一些报刊亭的老板会把同类报纸中的某一份压在其他报纸的下面,只有读者问起,才会拿出来销售。根据个人长期观察经验,得出如下基本判断:报刊亭主对所卖的报纸有积极性高和积极性低的区别。那么,什么因素影响着报刊亭主的售报积极性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笔者和西安外国语学院2…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零售报摊上,各种报纸琳琅满目,争奇斗艳,竞相展示自己美丽的面孔。一版是报纸的门面,一版头条稿件是市场比拼的亮色。一版头条的质量可以反映各报实力的差距,也可以从  相似文献   

9.
张大天 《传媒》1999,(6):40-40
在当今社会中,报纸在媒体中处于什么地位呢? 最近,我们走访了北京市海淀、西城、崇文、宣武、朝阳等区的众多报贩,根据他们提供的情况,北京地区报纸零售市场的大致情形是这样:卖得最好的报纸竟然是电视报。另外在各类报纸中最受欢迎的都是一些休闲娱乐服务性的报纸,而纯粹以新闻为卖点的《新闻周刊》,竟只排名老八。  相似文献   

10.
冯建 《新闻窗》2005,(1):39-39
在平常的日子里,党报总是被关在机关办公室和图书馆的深闺之中,总不能像晚报、都市报一样在校园、街头的报贩或报摊上很随和、很方便地与我们学生亲近。  相似文献   

11.
一、市场形势逼迫法制类报纸必须办好要闻版,以参与市场竞争 要闻版是一张报纸的“拳头”,是吸引读者的亮点。据北京地区报纸读者的调查,有76%的读者之所以喜欢阅读报纸,为的是从报纸上获取各类新闻。这个数字也告诉法制类报纸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要办好要闻版,用高质量的法制新闻去赢得76%的读者中的一部乃至大部。这份调查材料又说,通过读报纸学习法律知识的读者约占34%,与通过读报了解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生活等方面信息的读者数量相比居于中游。这又提示法制类报纸,必须把办好要闻版和充分施展自身在法律专业知识方面的专长结合起来,以生动活泼的法制新闻和具有权威性的对法律知识的宣传,赢得更多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这份调查材料还表明,“在报摊邮亭零买报纸已成为读者第一位的读报来源”,在18岁以上的读者当中。52%的人是“在报摊或邮亭零买”而获得和阅读报纸的。因此,法制类报纸应当及早对自己的发行方式、发行渠道作出战略性调整,在巩固和发展固定订户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和面向零售市场。而要做到这一点,办好要闻版,把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吸引和促使他们慷慨解囊就成了自然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街头报摊奇景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主要商业街——蓬比杜上,两旁是一种奇特的“热带雨林式”的商业组合体。这种组合体分三个层次:最高层是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店,最低层是出售各种小商品的地摊,中间一层是卖报纸杂志的。形状很別致,既不象报亭,也不象报摊,可取名为“报棚子”或报架子。它是用各种支撑杆架成的,一人多高,横杆上吊着许多夹子,夹子上挂着报纸和杂志。报上的彩色照片和套色标题,  相似文献   

13.
白利君 《今传媒》2006,(1X):46-47
报刊亭主立处于整个报刊发行网络的末端,对于报刊发行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在旧中国,报贩团伙操纵报纸发行的事情时有发生。在新中国,报贩操纵报纸发行已难觅踪影。但是,作为一个天天从报刊亭买报纸的读,笔发现个别常销报纸在某一段时间里会从一些报刊亭消失,一些报刊亭的老板会把同类报纸中的某一份压在其他报纸的下面,只有读问起,才会拿出来销售。根据个人长期观察经验,得出如下基本判断:报刊亭主对所卖的报纸有积极性高和积极性低的区别。那么,什么因素影响着报刊亭主的售报积极胜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笔和西安外国语学院2003级新闻专业的学生在西安市东西南北中五个地理区域里,对近百个报刊亭主进行了面访调查。  相似文献   

14.
张文 《传媒》2000,(11):12
在北京各大报摊上都能看到一张四开16版的小报,这张小报在报摊众多报刊中非常抢眼,若问这张报纸叫什么名字,曰《男报周刊》。 新闻出版署是否批准过这么一个奇怪的报纸?答曰:没有。那么,它是哪里出的报纸?  相似文献   

15.
近一个月来,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倡导、推动和支持下,人民日报的出版发行工作采取了两项很有意义的、将产生深远影响的举措:一是本报摆上了北京等大城市的报亭报摊,进入报刊零售市场;二是明确宣布,本报不再设置形象展示专版专栏。两项举措,广受好评。办报的人,谁不希望自己办的报受人欢迎,发行多多呢?党报摆上报亭报摊,只是为扩大发行创造了新的条件。但能不能销得出、销得畅、销得好,还要看我们的报纸办得是否引人入胜。所以,党报上报摊,对我们是机遇,也是挑战;是激励,也是压力。订报买报的人,谁不希望从报纸上多得到一些有益有用的信息呢?《…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一生是和报纸密不可分的。他曾说过:“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他酷爱报纸,甚至可以说有点嗜报成癖。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在18岁那年,他参加了反对清政府的革命军。那时,军队里每月发给士兵七块钱的饷银。别人拿了钱就上街吃喝玩去了,但毛泽东除拿出两元钱吃饭买水外,剩下的一个钱也不花,全部用来订报买书。1913年春,毛泽东考进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这里订有多种省内外报纸,毛泽东充分利用这个条件阅读报纸,以了解国内外大事。同时他自己也订了一份报纸,把重要内容剪下,分类装订成册。后来,毛泽东回忆道:“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总共只花了160块钱——其中包括我的许多报名费;在这笔钱里大约有1/3花在报纸上,订阅费每月约一元。我还常常买报摊上的书籍和杂志。我父亲责骂我浪费,他说这是把钱挥霍在废  相似文献   

17.
在山城重庆的报摊上,四张主要都市报的摆放似乎没有太多讲究,拿报的数量也差不多,对报贩来说,无论哪家多点哪家少点,只要都卖出去就好.对于报业参与者,差异则代表市场变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每三人一份报纸弹丸之地的香港,新闻传播事业比较发达。漫步在香港街头,到处可以看到出售报纸、杂志的摊档。一些繁华的商业区的路旁、茶楼酒店的门前、码头车站的出入口处,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五颜六色的报摊。它们占据着大片空地,相互间隔只有二、三十米。早晨上班的行人,脚步不论怎样匆忙,总有不少人在报摊前停下来,掷下几个硬币,拣出自己爱看的报纸才走。许多报摊,除了出售香港当天出版的中、英文报刊,还可以看到隔天的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英文《中国日报》、《羊城晚报》和台湾报纸。  相似文献   

19.
刘鹏 《新闻知识》2000,(9):12-13
报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公费订阅在发行中的主导地位渐渐动摇,街头报摊成了报纸竞争的另一个重要阵地。我们有必要研究读者通过报摊购买报纸的行为模式,并据此调整、改进内容编排,以更符合读者的购买习惯和阅读心理。 最近,笔者对上海市部分报摊进行了观察和访问,发现读者的购买表现,大致可分三类。 三种购买模式 常规型购买很多报摊,都有一批固定客户,他们在大体相同的时间出现,每次购买同一种或几种报纸。对于这些读者来说,买报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些是在买菜时,有些是在上、下班路上。买什么报纸,事先也很明确,…  相似文献   

20.
周末版走向浅析陈中冀这几年,报业一派旺相,各种报纸纷纷推出周末版进入市场。一方面,这是新闻改革中报纸与市场接轨的成功尝试;另一方面的收获,则是在周未版推动下,文化的大众化终于成为报摊上眼见的事实。现在,一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读者,只要他愿意,就可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