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由班杜拉最早提出,他认为人对自己的行为除了结果期待外,还有效能期待,所谓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良好的结果会使行为被激活和被选择。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现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教师的教学效能感(thesenseoftea…  相似文献   

2.
2012年最令人期待的作品《爱情雨》即将与观众见面,张根硕与允儿怦然心动的邂逅让人期待感爆棚。在该剧的新闻发布会上,张根硕聊到了很多自己的心情感悟。  相似文献   

3.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心态。(1)教师要对教学充满心理期待。有了这种期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有激情,就能全身心投入,并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教师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其他因素影响自己的教学心态。有些教师常常会因为家庭关系不和而影响自己的教学情绪,  相似文献   

4.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导师,如果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和技巧,很可能无意中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聪明的父母常说下面5句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被期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1."这件事还可以怎么做"培养价值感。比如陪孩子做手工课,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做。此时,父母在指导孩子做好一件手工之后,就可以问问他:"除了教你的这种方法,还可以怎么做呢?"这句话能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慢慢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背景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因人而异,各有自己的期待,当他们的期待视野与作品之间产生距离时,会产生更强的吸引力,诱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当学生不满足于一般的理解性阅读,就会对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进行再思考,这就进入了阅读反思阶段,甚至是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多年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仍受特定的社会观念束缚,教参、教师、专家对作品的解读呈现单一化、概念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朱栋霖、丁帆、朱晓进几位专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以下简称《文学史》)一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 ,《文学史》客观地选评了大量的作家作品 ,特别是一些以前的文学史中见不到的作家作品。这使得《文学史》在作家、作品的选择上给人一种陌生感。恰恰是这种陌生感 ,标示出它与过去一些版本的现当代文学史教材的截然不同。《文学史》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 ,按照文学自身的逻辑追寻其发展的线索 ,在深刻洞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前提下 ,对一些在历史和现实中曾被忽略或者不被重视的作家…  相似文献   

7.
假如你做了十件事,九件事做好了,一件事没做好,校长因这一件事而否定你其它九件事,那么你就会敷衍塞责,或者干脆撒手不干,“少干少出错”嘛;假如因这一件事而否定你这个人,那么,你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对立情绪,因为他在你周围设置了一个敌对环境,无论你怎样努力,也是改变不了他对你的印象。这样不仅是无益的,而且会带来消极效应,使批评变得可怕,以至减弱它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8.
1、教学效能感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人对自己的行为除了结果期待外,还有效能期待,效能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现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努力去实施这一活动。高自我效能感可以促进教学效能感的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两个部分: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细读罗布——格里耶的小说的人大都有一个印象——他的小说总有那么多令人费解的地方。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并不是一件坏事,事实上,发现罗布一格里耶小说中的费解之处,恰好是理解他的作品的开始,这也是罗布一格里耶在创作中有意这样做的。罗布一格里耶小说让人费解的现象之一是,读者不容易象阅读传统小说那样,一下子认清作品的中心人物是谁。这一现象的存在,也就容易使读者对作品叙述的内容与含义产生误解,或者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年轻的王子,名叫皮革马力翁,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并且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于是,他每天不吃饭不睡觉,凝望着这尊塑像。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就给了雕塑以生命。这个故事蕴涵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期待是一种力量。这种期待的力量就被心理学家称为皮革马力翁效应。皮革马力翁效应体现于教学中,就是教师对学生深切真挚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这种期待是学生上进的动力支持,学生从中看到希望,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超越自卑,战胜困难,健康成长。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刚刚讲完如何…  相似文献   

11.
掌握被使用人员的心理特征、气质及性格,使人员使用科学合理,被使用人员心情舒畅,不但能充分发挥被使用人员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充分发挥被使用人员的群体结构优势,提高群体工作效率,增强群体内部团结,改善人际关系,促使人们向着既定的管理目标奋进。要实现人员使用的管理目标,必须遵循以下六条原则。一、信任原则信任能使人产生安全感,心理有了安全感,人心理活动的效率才能充分得到发挥。信任还能使人产生期待感,期待对人是一种鼓励,能激发人的进取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  相似文献   

12.
提高阅读能力是高中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技巧,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效率的有效途径。这里谈一谈预测阅读技巧:预测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文章的心理过程,它是读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读材料进行猜想、想象的一种心理过程。它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它能使读者产生某种期待,读者带着这种期待去读文章,就会努力为假想去寻找证据,印证自己的猜想,这样他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去理解文章。如果预测与文章内容吻合,与作者思路相似,作者犹如在理解自己构思的一篇文章,阅读理解就变得非…  相似文献   

13.
王丹丹 《语文天地》2012,(18):54-55
"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他只要观看某一个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在当天或当天某个时候那个对象就成为他的一部分,或者继续许多年或一个个世纪连绵不已。"这是惠特曼的《草叶集》中一首诗。这首诗告诉我们,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着的,当教育者呈现给他们以美好时,这些美好就会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对孩子的人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现在的学生,阅读的作品很多谈不上美好。时下网络小说泛滥,很多学生喜爱表面情  相似文献   

14.
不碎的碎片     
陶艺家许君匠心独运的一件艺术品,被山里来的泼娃打得粉碎!人们都知道,打碎了的瓷器是不能“复活”的,即使勉强把它粘回去,也会失去韵味的。这件艺术品被泼娃打碎的原因 是,他觉得它“实在太奇了”!奇在哪里?泼娃说,它奇在“就像我们村里老得动弹不得、求人别杀它的老黄牛的眼睛……”这件艺术品是许君的得意之作,为此他特意邀请许多朋友来欣赏品味。有的说它有米开朗琪罗般的悲剧情调,有的说它有令人遍体清凉的禅意……见仁见智,不一而足。不管对它的看法有何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大家都“哄然叫妙…  相似文献   

15.
果戈里是一个要求自己十分严格的作家、他的每二部作品,都要经过反复推敲,一再修改。他对自己认为不满意的作品“毫不惋惜,往往付之一炬,不是很快就完成的作品,或者是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本次习作要求写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大家知道,一件事即使重复做了几次,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次,因为人在第一次做事时,心里会产生陌生感、好奇感、新鲜感、自豪感、失败感、自卑感……这是第一次带来的  相似文献   

17.
记得王小波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件事,说是一个年青人为了抢救一棵被洪水冲走的树,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于是,不同的人对这件事有了不同的看法。如果这棵树是他自家的树,这就好办了,大家会一致认为这个年青人不值。但问题在于,这棵树是国家财产,这个问题于是就有了复杂化的必要。从物质本身看,长成一棵树和长成一个人,在资源的消耗量上当然后者要多得多,以这样巨大的代价去换取一段木头显然是不值得的。但把这个问题放到国家治理或者公民道德准则上,则会陷入一种令人尴尬的悖论之中。如果不赞成这样做,遇到同类的事情都去权衡利弊,利大于…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位读者在接触读物时,都会有一种自觉不自觉的阅读期待。这是由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驱使的一种心理指向。这种指向使人们在面对读物时,会因熟悉的召唤或陌生的诱惑而产生一种阅读冲动。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这种期待现象,引导  相似文献   

19.
§1 茅盾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精湛的艺术品。如果说他的短篇是件精炼的工艺品,那么他的长篇该是一座端庄大方、朴实无华的巨型建筑物了,而且,将长篇剖成一个个片断,又都是优秀的短篇。这是众多行家的评论。一个内容要求一定的文体来适应,而一定的文体又要求用一定的语体来体现。茅盾作文最善“量体裁衣”,从来是“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吻合。或者描写清新,或者赋予热情,或者强调逻辑,或者故作模糊,使每个作品形成灿烂而多样的格调,体现出作者自己越趋成熟的语言风格。读茅盾的文章,常感觉到:他的语言总是“平平道出”,似一股静水缓缓淌过,却留下了痕迹,没有滂沱大雨,也不掀风  相似文献   

20.
用爱雕塑     
一个农夫伐倒一棵大树,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座小木房。他打量了一番,心想:“把这剩下的树根劈成柴,要费多少功夫啊!”于是就针它扔在了野外。一位雕塑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根,如获至宝,他小心地把树根包好,带回家,精心地雕琢,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终于制成了一件精妙无比的根雕艺术品。这件作品被拿到艺术大厅展出,整个城市一下子轰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