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个心理学教师,有意无意中经常把心理规律渗透在对女儿的培养中,效果很好。现与大家分享。一、暗示效应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使其产生与预期相一致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易接受暗示。在家中,我经常采用暗示法对女儿进行教育:1.语言暗示。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天才,同时,也可以摧毁一个天才。我经常对女儿说这样的话:“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教科书上一个错误的标点符号也被你发现了!”“太棒了!又考了双百分,你是最优秀的!”“这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保加利亚、苏联、奥地利、法国、加拿大等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正蓬勃地开展着暗示学研究。暗示学又谓暗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暗示手段与暗示效果以及暗示手段如何引起暗示效果的规律性。暗示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发掘蕴藏在人身上极其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潜力。1971年保加利亚洛柴洛夫博士发表了《暗示学》一书,从理论上揭示了暗示的奥秘,并为人类把暗示主动地应用于教育和医疗事  相似文献   

3.
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上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暗示,也无时无刻不在暗示他人,从而使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暗示,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在生活叫。是相当普遍的,在学校管理中运用“暗示”这种心理学方法,也能产生恰到好处的促进作用: 一、学校管理暗示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一、导言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对暗示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我们还很少看到有关暗示的专门系统的研究,尤其在我国,有关暗示的实验更是寥寥无几。本文希望通过对年龄估计的实验为我国有关暗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所谓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其中对感知觉的影响是最基本的。在暗示对感知觉的影响方面,心理学上较有名的实验有:气味辨别实验(实验者持无味的瓶子让被试辨别三种气味)、辨别胡子颜色实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理论指出:"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方法对人们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将暗示手段应用于组织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组织教学中,暗示的表现形式可采用行动暗示法、符号暗示法、表情暗示法.而表情暗示在组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是师生之间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如何在组织教学中运用表情暗示呢?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心理暗示呢?心理暗示这一术语来自西方的心理学,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等方面的暗示来影响、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消除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畏难心理,提高学习成绩。暗示教学法在国际上虽已形成  相似文献   

7.
暗示自60年代中期在欧洲和北美取得显著效果之后,不少学人与教育者相继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进行探索研究。但做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暗示在外语教学中业已成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一、诱导潜力是暗示的基本原理暗示有两个基本因素:无意识与潜力。而暗示的基本原则就是要调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挖掘潜力。根据大脑分工理论,左脑主持抽象思维,右脑主持形象思维,其工作方式是感知性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理论指出:“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方法对人们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将暗示手段应用于组织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组织教学中,暗示的表现形式可采用行动暗示法、符号暗示法、表情暗示法.而表情暗示在组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是师生之间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如何在组织教学中运用表情暗示呢?……  相似文献   

9.
《管子》中的暗示心理学思想突出体现在《牧民》、《法法》等篇,它揭示了“权威暗示”这一现象产生的条件,权威暗示与受暗示者知、情、意、行的关系。暗示与模仿的关系,权威暗示与价值定向的关系等。本文还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对权威暗示进行了“认知途径”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正>一、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洛扎诺夫所创。它是利用暗示的手段以激发学生潜能,从而加速学习进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强调将显意识与潜意识协调统一,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从学生本位出发,由"苦学"变为"乐学",使学习成为一件愉悦、轻松、快乐的事情。[1]暗示教学法具有生理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一)生理学基础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生物学家斯佩里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左右两半球在认知功能方面有严格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暗示效应是指用含蓄、抽象等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诱导,使其达到暗示者的目标。暗示教学法自兴起以来在许多国家产生巨大影响,不仅能够调动个体的学习潜能,还能起到巨大的熏陶作用。笔者尝试将心理学暗示效应应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内部学习潜能和动机,提高口语交际技能。  相似文献   

12.
暗示心理学研究在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暗示心理学研究在中国傅荣一关于我国暗示心理的研究,老一辈科学工作者们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把国外有关暗示研究的成果翻译介绍到国内,诸如何林华、蒲分白著《庄泽宣译)《应用心理学》(1924,商务版).布拉文著(华超译)《心理学与精神治疗法》(19...  相似文献   

13.
苏永坚 《中学文科》2007,(11):152-152
一、暗示心理学理论 暗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暗示心理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所谓暗示,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手段、方式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暗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用言语的形式、文字和非文字形式,也可以用手势、表情或其他暗示以及用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等方法来进行。暗示可以由他人施授,也可以来自自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是提高课堂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关键。在教学中,我用“望闻问切”的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望”——赏识或成就心理暗示教学法“望”,首先是一种希望、期待成功的暗示。现代教育心理学已证明,每一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成功者。渴求成功的欲望,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给每一个同学以成功的暗示鼓励他们,强化学生的成就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一、暗示的概述及作用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信息.暗示学专家们也常把暗示定义为环境与个人之间的不停交流,通过它可以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暗示对人的影响是直接渗透的,比理智更加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它的作用快而突发.暗示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暗示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暗示、行为暗示和环境暗示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可暗示性,洛扎诺夫将人的可暗示性认为是“人类个体之中一种普遍的品质,由于它,才使人和环境间的无意识关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理论指出:“暗示是·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方法对人们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将暗示手段应用于组织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组织教学中,暗示的表现形式可采用行动暗示法、符号暗示法、表情暗示法。而表J隋暗示在组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是师生之间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如何在组织教学中运用表情暗示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暗示法又叫启发法,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洛扎诺夫首先提出来的。其基本思想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的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活动、体力活动、练习、音乐等方式综合运用,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心理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精神毫不紧张的情况下学习。在自然教学中,如果老师方法不“精”,“点子”不“新”,学生就会机械地、无趣味地学习,出现“学习精神病”。为了“尽可能使学生变成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布鲁纳),达到学科学,用科学的目的,我应用了“暗示法”…  相似文献   

18.
暗示法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是本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然而这种教育思想自古就有,在我国,早在三国时就有所谓“望梅止渴”的传说,这是利用语言的暗示作用在军事上运用的实例.在国外,暗示法被运用于教学实践,为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卢赞夫首创.这种教学论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治疗学的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体力、练习、音乐等综合方式,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心理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精神毫不紧张的情况下学习,这种方法曾在保加利亚16所学校的5000名学生中实验,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近年来,暗示教学在我国许多学校得到重视,许多教师用不同的暗示方法运用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然而暗示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还刚刚起步,本文运用暗示法的原则,结合体育教学过程的实际,来认识和归纳体育教学中的暗示法,为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到恐惧,在对恐惧的理解中,人们也通常认为这是在某种境况下人的本能反应。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心理学专家在对遭遇恐惧的人群调查后发现,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人的恐惧都是自我心理暗示造成的。也就是说,让人们感到恐惧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自己或他人给予的暗示,心理学专家也由此揭示出恐惧的另一个谜底——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20.
教师风度、仪表、手势及学校的环境、人际交流、心理气氛、校风、班风等等都是产生教育影响的因素。这种不知不觉的给予渗透性的影响,在心理学上称为暗示效应。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通过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