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文婷 《知识窗》2022,(8):24-26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文本解读方式不恰当,影响了教学目标达成。作为文章解读的“首席”,语文教师要深入分析问题,正确解读文本,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文章通过案例,论述了机械运用“通用规则”、主观化的演绎发挥、脱离本位的非语文教学这三种不恰当的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2.
由于部分教师对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致使课堂上出现了不少误读文本的现象。本文对一些文本误读现象进行了分析,尝试从抓文眼、抓情节、抓细节、抓背景等方面探求文本解读的方法,以提高师生文本解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包瑾蕙  郭玉玲 《知识窗》2023,(1):108-110
《孔乙己》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自发表之后即被选入教材,长时间以来都是高中和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之一。文章将从文本解读、教学要点分析和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深入研读《孔乙己》,在解读课文的同时,着眼于语文课堂教学,探索课文在教法上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志芳 《科学中国人》2014,(8S):202-202
一、走近作者解读文本--把准文本的价值取向 文章是作者想要传达意蕴的载体。“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语文教师拿到教材文本,在进行解读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从作者的视角把握文本的内在意义,可以匡助教师确定情感基调,清晰教学思路,突出品读重点。如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文,作者杏林子用“飞蛾求生”、“瓜苗破壳”和“倾听心跳”三个小故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就文本而言,文章说的是几个小故事,但透过文本语言,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含其中的生命教育意义。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杏林子曾说过:“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常常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绚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五彩斑斓的蝴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她也曾说过:“除了爱,我一无所有。”爱,贯串了她的一生。虽然自己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但她格外珍惜。我们可以从作者“爱”的视角,去解读文本,领会生命的内涵,揭示文本蕴含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把解释学中的文本概念纳入到自然科学领域中,文本的内涵与外延就相应发生了变化:一切科学实践活动都直接以科学文本为对象。科学文本一方面内在地蕴涵着科学的语境,另一方面外在地承载着丰富的科学思想,从而表现出自身的三个本质特征:系统性、确定性和历史性。既然我们打开了科学文本向我们呈现的世界,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居于书面语言另一边的私人世界是如何解读科学文本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权利,给予教师更多的空间.教师在个性化解读文本时也随机出现了一些偏离文本主旨、脱离学生实际等解读误区.如何正确解读文本、避免文本解读的随意性呢?现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以下看法:深入作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潜入文本--超越文本,必先走进文本;走近学生--解读需要深入,更需要浅出;与编者"零距离"--让文本解读勿忘"我".  相似文献   

7.
徐玉珍 《科教文汇》2009,(26):120-120
阅读教学要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对文本的诵读体悟、解读鉴赏,走进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分析文本时能够结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与体会。文本个性化解读必须加以规范,否则文本阅读也许就会变成文本的戏说,而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9.
对于教学而言,如何从众多的教学参考中选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至关重要。《散步》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是莫怀戚父亲去世后一家四口在田野上散步以及柯尔特先生对中国文化的看法触发作者所思所想。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亲情、责任、生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是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把一线老师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比较,从被教学和老师吸纳的学术界的解读和未被一线老师吸纳的有价值的学术界的解读进行教学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本解读能力是小教专业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而儿童文学作品在小教学生要解读的文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有其研究的必要。因此为了提高小教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作品文本解读能力,本文从原则和策略方面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11.
《谏逐客书》堪称我国古代公文的典范之作,其之所以能让秦王收回逐客的政令,原因有三:避重就轻,切入点巧妙,缓和对立矛盾;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角度论证“逐客之非”与“纳客之是”;抓住秦王的心理特征,顺其逆鳞。文中精巧的构思、多变的论证方法、考究的用词特点、汪洋恣肆的语言、“书”的文体知识以及李斯对人才观的理解,都是语文课堂中值得探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熊绍福 《知识窗》2010,(7X):53-53
<正>独立研读文本,准确全面地理解、分析文本,是一个语文教师应有的基本功。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也应有三种身份,一是读者,保留自己最初阅读的体验与感受;二是教者,重点考虑文本的价值,教学所需达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英语语言中文学文本和法律文本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黄能 《科教文汇》2014,(5):165-166
现有的语文备课中存在较多问题,其关键问题在于缺乏对文本进行细读的过程,转而依赖其他途径,诸如网络、教参等。进行文本细读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其中包括以下三种途径:字斟句酌,熟读成诵;联系背景,知人论世;抓住文眼,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偏重于从外部,如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考察文本,甚至对某些名作进行牵强附会地"泛政治化"解读,忽视了对它的内部蕴含着的情感的研究。因此,培养学生的解读文本能力刻不容缓。刘勰曾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与"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相反,"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即先看文章"怎么说的"(披文),后看它"说了什么"(入情)。  相似文献   

16.
注重文本研读 提高教学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最近几年,语文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热闹了,画面、音乐等一些辅助教学的东西渐渐地淡化了文本的作用,学生是越来越喜欢语文课堂了。但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学生在语文课上的收获是不是越来越多呢?恐怕未必。《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由此可见,无论何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文本的研读,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中文文本分类中的文本表示方法,提出了对中文文本表示因素的分析框架,并通过对3个数据集实验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各种文本表示因素对分类效果的影响.直接使用汉字进行划分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分类效果;简单的不使用很大词库的分词和使用大词库的分词,以及复杂的分词对分类效果影响不大;仅使用01表示特征是否出现也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分类效果;采用综合了合理的向量取值(如使用合适的归一化算法)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分类准确率等.这些结论为后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8.
石彩云 《科教文汇》2008,(17):68-68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本挖掘与中文文本挖掘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谌志群  张国煊 《情报科学》2007,25(7):1046-1051
文本挖掘,又称为文本数据挖掘或文本知识发现,是指在大规模的文本中发现隐含的、以前未知的、潜在有用的模式的过程。本文首先对文本挖掘进行了概述,给出了文本挖掘的定义、特点和研究现状。然后对国内中文文本挖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中文文本挖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研究方向。最后提出了一个统一的中文文本挖掘模型——UCTMF。该模型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为中文文本挖掘系统提供了基本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