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前儿童的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学前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学前儿童家长会在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与支配下,采取相应的教养方式,表现出一定的教养行为,最终作用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情绪,随着其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及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的变化而变化着。学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是永  相似文献   

2.
家长的教子观,主要指家长对教育子女的内容和方式的信念。如果说家长的人才观、生育观和儿童观影响着她们的教养态度和行为的话,那么家长的教子观就直接指导和约束着其教养态度和行为。一、家长对家教任务的理解与其家教重点受家长人才观、价值观、儿童观、以及家长对家庭与社会教养机构分工关系的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有不同的理解。如有的家长认为主要是看管好孩子,使他不要出问题,并为他提供食宿,至于教育,则是幼儿园、学校等社会教养机构的事.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这类家长把教养重点放在孩子的“吃喝”上,很少花时间关心过问孩子的学习,再如,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每个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也是其接受“人之初”熏陶并伴随其终身发展的教育场所,家庭教育由此成为决定学前儿童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力量。具体分析来看,制约家庭教育的基本因素有家庭生活环境、亲子关系、家长教养观念与教养方式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们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日益关注加之家长的认识观念逐渐转变,势必对以往家庭教养模式带来冲击和影响,而制约家庭教育因素的特点和内涵也会随之发生着变化。那么,新时期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的现状将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有何发展趋势?该如何应对?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进行本调查研究,以期把握和分析新时期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现状和动态趋势,为全面实施我国《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为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家长教养观念是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在依据和基础,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然而,当前家长教养观念存在诸多错位现象,致使家庭教育步入误区,主要有传统社会价值取向,社会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社会不良舆论的误导和家长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5.
儿童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因素以及生活环境,都会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家庭影响因素是影响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主要包括教育观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共同养育、教养方式等方面。探讨和分析儿童人格发展的家庭影响因素,对家长和保教机构帮助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社会认知视野中的家长教育观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家长基于对儿童及其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对儿童教养的理解。它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及行为,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历来为心理学家,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家所重视。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互动研究的认知取向的兴起,家庭内成员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尤其是近十年  相似文献   

7.
论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当前,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教师作为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效果。影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教师素质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以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影响更为直接和突出。因此,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改善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之一。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尽管教师教育观念有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但其深层教育观念,特别是教育行为尚缺乏实质性转变,知行分离、言行脱节的现象还…  相似文献   

8.
现代家庭教育中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方式和方法,扼制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束缚儿童个性的自由,使獐成为多方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家长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家庭因素与儿童学习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学习障碍是国际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形成、发展与家庭教养态度、教养方式、家庭文化氛围等有关。因此,家长应积极参与并改进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同时,社会应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家长参与学习障碍儿童教育  相似文献   

10.
基于湖北省8市18县(区)1850个家庭的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有显著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总体上有利于抑制儿童的问题行为,而忽视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效应因儿童个体特征、家长教育素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家庭教育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家长应采取何种教养方式以抑制儿童问题行为,既取决于儿童的个性特征,也取决于家长自身的教育素养.从家庭教育政策视野看,重点关注忽视型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重视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是促进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越来越少的农村学生能够进入我国的顶尖高校,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在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家庭背景是否仍是制约农村学生教育抉择的关键因素是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我们通过中国住户收入分配数据库,分析了从1988年到2007年间家庭背景对子女上高中的影响趋势。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相关变量后,家庭背景对农村子女上高中的影响程度呈现倒U型变化,在最近几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但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一直很稳定,没有显著变化。此外,将孩子分成不同年龄组的回归结果,得到了相似的结论。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的教育选择模型,从教育经费的视角对此现象进行了剖析。发现当公共教育经费增加时,父母收入对孩子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会减弱,而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与公共教育经费无关。上述结论意味着,公共教育经费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家庭背景的影响,增加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但当公共教育经费增加到较高水平时,对家庭背景的影响可能会非常微弱。这些结论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我国政府在21世纪初对义务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对孩子接受高中教育的影响在2007年左右已经不显著。分不同年龄组的回归结果显示,家庭收入对1986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的影响在显著下降,说明我国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这也隐含地表明今后的教育投入应该有所侧重,对贫困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教育经费,可能会提高孩子的受教育程度;但对于发达地区,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教育经费的效果可能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论儿童素质教育中社会适应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社会适应素质的培养是儿童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儿童社会性、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儿童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基点,其核心是关键是师幼关系中儿童主动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因为幼儿期是儿童规则意识萌发和规则行为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幼儿规则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尤为关键和重要。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幼儿规则意识欠缺、幼儿家长规则教育意识欠缺、规则教育过程困难及方法不当的问题。因此,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行为,教会幼儿识记规则和遵守规则,家园共助,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4.
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 《中国德育》2007,2(2):47-51
家长的教育观念决定家长的教育态度,制约着亲子关系,影响着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实验探索,取得可喜成效,探索出了帮助中小学生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的措施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学业不良儿童家庭教育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自编问卷,考察130名学业不良儿童与788名一般儿童在家庭主客观教育资源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源在家长受教育水平、家长期望值、家庭学习氛围方面显著低于一般儿童,学业不良儿童家长提供的学业支持存在不同于一般儿童的特点。文章分析了造成学业不良儿童家庭教育资源不足的可能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家长教养观念是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在依据和基础,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然而,当前家长教养观念存在诸多错位现象,致使家庭教育步入误区,主要有传统社会价值取向,社会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社会不良舆论的误导和家长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17.
当今,经济全球化导致教育国际化成为不容置疑的趋势。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应该以乔姆斯基的习得理论和交际思想为基础,同时高校英语教师应在教学方法、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及文化知识的传播方面做出努力,保证教学能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8.
This research was designed to observe whether parents guide their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spatial-graphic representations and, if so, to describe the quality of the strategies they use. Parents read a picture book to their preschoolers (3 or 5 years, N=31) and children completed spatial-graphic comprehension tasks. Observational data revealed a range of creative behaviors used to address the book's spatial-graphic challenges. The incidence and quality of parental spatial-graphic behavior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5-year-old children's performance on spatial-graphic measures. These findings, as well as the paucity of parent attention to aesthetics or graphic production technique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representation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This longitudinal research used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to examine planning competence in the everyday experiences of European American and Latino children from 7 to 9 years of age. Data on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their activities outside of school, parental expectations about children's planning competence, and children's planning in the classroom were collected yearly from Grades 2 to 4 from 140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s, and the children's teache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decision-making practices and parental expectations change with development and vary by ethnicity. Decision making at home was related to children's classroom planning; however, the nature of these relations changed over middle childhood.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cultural and parental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planning skills.  相似文献   

20.
陈鹤琴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对幼儿园课程的思考和实践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说明其形成与发展是符合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规律的,反映了儿童的幸福要求、人文精神、儿童发展和教育创新的要求,也和当代世界教育发展息息相通。因此我们要继续学习,认真探索,结合实际,充分挖掘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