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学者余秋雨近日遭遇网上一篇博文炮轰,博文的作者是曾经与余秋雨打过名誉官司的老冤家萧夏林。这篇名为《余秋雨20万假捐款真相调查》的文章被国内多家博客网站和论坛转载,作者认为余秋雨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捐款属虚构捐款。余秋雨随后在其博客上回应认为:这类事件都系古余萧沙(古远清、余杰、萧夏林、沙叶新)四个咬余专业户对他的造谣。  相似文献   

2.
慈善,古已有之。 自汶川地震以来,国内慈善事业成空前的汹涌之势,这本是件具有标志性的大事件,但与此相生的却是无休止的质疑声。从余秋雨到“国际章”,从“诈捐”到“作秀”,声讨声一片。质疑者愤怒,被质疑者委屈。无疑使刚起步的中国慈善事业开始扭曲、变形。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作为一篇学散。受到了很多学爱好乃至作家朋友的推崇,现在已被选人了人教版高中语教材。对于此的赞美已有很多,无须笔再画蛇添足。这里,只想谈谈对中两处说法的质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用心引导心     
汶川大地震后,学校发起捐款活动,学校要求各班利用第一节班会课举行捐款仪式,然后将学生捐款与名单一齐上交。  相似文献   

5.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向灾区捐款。委厅机关干部职工个人共捐款5万余元,直属事业单位集体捐款16.5万元。图为委厅捐款现场。  相似文献   

6.
挑战余秋雨     
雷寒 《语文新圃》2007,(5):34-35
余秋雨者,人谓中国当代之大师也!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国青年人,你可以不知道张学良是谁,但你不能不知道余秋雨,因为余秋雨不仅是作家,学者,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你不知道余秋雨,中国多少年的文化就无法在你心中吐纳!说白了,你不知道余秋雨就是没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作家张丽钧在散文《捐》中写道:"如果要评选2008年度热词,我想含泪推荐‘捐’字。"确实,汶川地震后,一个"捐"字,就是一颗温暖的心,它所折射的是一个民族的大爱。那段时间,孩子们也在学校的组织下开始捐款了。班主任老师考虑到我们班的这些孩子平时  相似文献   

8.
截至5月22日,全国各级工会向灾区拨款、捐款和工会组织募集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已累计达到16.39亿元据工人日报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积极为汶川地震灾区募集捐款、捐物方面,工会组织体系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组织优势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记者今天从全国总工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5月22日,全国各级工会向灾区拨款、捐款和工会组织募集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已累计达到16.39亿元。  相似文献   

9.
文题几年前,北大青年作家余杰在余秋雨最为火红的时候披露了余秋雨在文革中一些所作所为,并质问余秋雨为什么在时隔多年之后仍然绝口不提当年之事。为此,余杰写了《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一文。当时无论是文坛还是媒体皆热炒此事,轰动一时。对此,人们的观点大致有两种:一种认为事过境迁,不必旧事重提;另一种则认为如果事实确凿,余秋雨就必须忏悔。抛开这此纷争,单就忏悔这一话题,你是如何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请  相似文献   

10.
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后不久,一附院工会积极组织为四川灾区"抗震救灾"爱心捐款。参加捐款的人员除本院职工外,还有离退休老同志、规范化培训学员、研究生、进修生、护工、保洁员等都主动参捐。每一笔捐款都代表着一份爱心,其间涌现  相似文献   

11.
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做客2012年第一期长沙大讲堂,在现场读者提问"你一直主张亲近经典,认为经典会影响人的一辈子。那么影响了你一辈子的书都有哪些"时,余秋雨回答说:第一本是美国  相似文献   

12.
徐履廉 《下一代》2008,(6):26-27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媒体刚刚开始报道,大连市中山区中心小学六年(1)班学生、《下一代》杂志大连小记者总站副站长王艺晓就坐不住了。5月14日,她在母亲陪同下来到大连慈善总会向汶川灾区捐款400元,成为最早捐款的孩子之一。她的爱心行动在大连电视台和央视一套新闻中播出,人们交口称赞"小公民、大爱心"。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2008,(Z1)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少工委在汶川大地震后,在全区少先队组织中开展了"小手助小手,童心系灾区"爱心捐款活动。各校少先队利用集体晨会时间,向队员们介绍了灾区情况,发出了爱心捐款倡议。有的  相似文献   

14.
用心引导心     
汶川大地震后,学校发起捐款活动,学校要求各班利用第一节班会课举行捐款仪式,然后将学生捐款与名单一齐上交。两次向学生确认捐款金额后,我便让他们依次把钱投到捐款箱里。仪式很快结束了,清点时却发现,实际捐款数与统计数相差了7元。这是虚荣心与侥幸心理在作祟。在这爱心教育中,怎能允许不诚实?面对学生们期待的目光,我思索着。  相似文献   

15.
信息窗     
本刊“小作家生态园”公益广告连续刊发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大力支持。有关部门、一些关心治沙工作的朋友及小读者们,纷纷行动起来,为治理我省荒漠化土地捐款、种树、献计献策。向“小作家生态园”捐款的第一人是珠海市湾仔镇的庞映桐,在此,吉林省荒漠化治理基金会和“小作家生态园”向庞映桐及所有捐款者和关心治沙工作的人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附:庞映桐捐款汇款单  相似文献   

16.
余玮 《青年教师》2008,(3):50-52
他有着多重身份,学者、作家、艺术理论家,但他强调自己是"一个行者,一个走在路上的文化人"。作家白先勇曾如是评价说:"余秋雨先生挖掘到了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7.
余秋雨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学者,散文家。《山居笔记》《文化苦旅》等作品曾仵社会上广泛传读,引发了一场“文化大散文”的写作热潮。随着《道士塔》《废墟》等作品被选入教材,余秋雨也成了很多中学生心中的偶像作家。  相似文献   

18.
6月12日,正值汶川大地震一个月,湖北省安陆特殊教育学校全体师生再次举行向地震灾区奉献爱心的捐献活动。活动中,3位年轻教工抱着自己的孩子现场捐款,年过七旬的退休教师曹正义特地从几十里外的乡下赶回学校捐款200元,很多学生捐出了全部零花钱。大家纷纷表示,  相似文献   

19.
《现代特殊教育》2008,(6):43-43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云南等各地特殊教育学校师生纷纷解囊,踊跃捐款,帮助四川灾区群众战胜灾害,重建家园。安徽省宿州市聋人学校全体师生为灾区献爱心,教师共捐款6200元,100多名学生也捐献了600多元零用钱。  相似文献   

20.
余秋雨散文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蕴涵和对人文精神的张扬,成为了9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道亮眼景观;而忧患意识,则是余秋雨散文里贯穿始终的精神特质之一.先秦以降,中国文人学者的价值取向历经曲折流变,而余秋雨散文中的忧患意识正是源自作家对学者自身使命的自觉承担;这种忧患意识以对个体生命和民族历史文化命运的反思为基点,内涵复杂和立足历史、指归现实是其两大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