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经典、一段赏析:绿朱自清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  相似文献   

2.
《梅雨潭》一文是从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绿》中节选并稍加改动而来的。梅雨潭在浙江省瑞安市的仙岩山。朱自清在《绿》中对梅雨潭的来历作了精细的描绘,说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瀑水从高处冲下,受岩面许多棱角的阻击,飞花碎玉般地乱溅,水花晶莹而多芒,像一朵朵盛开的白梅,因此叫梅雨瀑,瀑水汇集为一池绿水,人称梅雨潭。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效应谈湖南/李谋之一、乐学生之所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这就需要教师寓教于乐,乐学生之所乐。如教朱自清的《绿》时,我一开始就讲梅雨潭的绿。带领学生一道赏析梅雨潭的水貌、水态...  相似文献   

4.
了解叠字的效果。运用叠字,可以加强语意,如《绿》中“微微”的云,“深深”的梅雨潭,突出了云的轻而薄,写出了梅雨潭的幽深。运用叠字,可以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如《绿》中描摹梅雨潭的水声用“花花花花”,《荷塘月色》中写“蓊蓊郁郁”的树。 _了解特殊的比喻形式在写景中的作用。运用比喻,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所写景物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5.
《绿》与《荷塘月色》,都是朱自清早期的散文。虽然两文的写作与发表相隔三年之久,但其选是摹色及内蕴却一脉相承,可谓是前呼后应,异曲同工的姊妹篇。值得注意的是,在《绿》中,作者为了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曾特梅雨潭的绿对比于他处:“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挑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什么才不明不暗不浓不淡?是梅雨潭那醉人的绿。不可否认,梅雨潭的绿的确很美,可是,西湖…  相似文献   

6.
《绿》是散文中的经典之作。朱自清先生把梅雨潭醉人的、奇异的“绿”描绘得鲜活灵动、淋漓尽致;把“绿”凸现得美貌可人、神韵悠长。我们真为先生的生花妙笔拍案叫绝!那么,朱自清先生为什么能够把梅雨潭的“绿”写得如此美妙而富有神韵呢?  相似文献   

7.
蒋君花 《现代语文》2013,(11):69-69
朱自清的《绿》是一篇语言凝练、文字优美的文章,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将绿描写的美轮美奂,令人陶醉。《绿》一文之所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不仅在于它形象地描绘了梅雨潭“奇异”“醉人”的绿,而且在于它字里行间洋溢的那一种浓郁的诗味。  相似文献   

8.
提起朱自清的散文,读者自然会想起《背影》。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总是给人带来阅读上的美感,《绿》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绿》写的是游温州仙岩的所见所闻,朱自清对梅雨潭的评价是:“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而人们读罢本文也会由衷地惊诧于朱自清的《绿》来。朱自清的《绿》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呢?不妨探讨一下本文的艺术特色。《绿》在写作上分两个层次:一是写梅雨潭的瀑布;二是写梅雨潭的绿。作者开门见山地写他第二次到仙岩,使他惊诧的是她的“绿”。这是全篇的“眼”,也是全篇的点题。《绿》的第一层次…  相似文献   

9.
《梅雨潭》(八册)节选自朱自清先生的《绿》。文中所言“仙岩”,是位于浙江瑞安县东北四十五里的一座名山,风景极为幽峭隽美,享有“溪山第一”之称。课题《梅雨潭》为编者所加。文章感情真挚,文字洗炼,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作者首先立足于“仙岩”的“山边”,对梅雨瀑远眺。开头一句“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为全文集中笔力描写梅雨瀑开了路,便于下文对梅雨瀑进行直接描写。作者抓住声响和光泽,先从听觉入手,用“哗哗哗哗”这一象声词,状幽谷中  相似文献   

10.
绿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相似文献   

11.
众多专家学者对朱自清的《绿》进行过分析和鉴赏,但皆不能摆脱思想性或写作技巧的解读模式;另辟蹊径探讨朱自清的艺术理想,发现朱自清总是以女性的美在极尽释译着梅雨潭的绿;梅雨潭的绿释译着他理想的“艺术的女人”。  相似文献   

12.
绿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潭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下。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第八册《梅雨潭》一文,选自朱自清的散文《绿》。朱先生通过对浙江瑞安仙岩梅雨潭细腻的描绘,赞美祖国大自然的风光。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仙岩梅雨潭的有关情况.仙岩在瑞安东北45里。仙岩所属的大罗山平地拔起,峻崖陡壁,水源充沛,所以多瀑布潭,这里  相似文献   

14.
绿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晔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雀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相似文献   

15.
《绿》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也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重点篇目。文章所描写的绿,着笔点全在那“汪汪一碧”的梅雨潭。可是文章一开篇,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梅雨瀑。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教学参考书》认为:写梅雨瀑就是为了写“瀑流给人奇趣,使人惊诧”,“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这一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仅仅拘泥于“陪衬”说,似乎远未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是一篇值得推崇和借鉴的写景名篇。全篇仅一千余字,构思精巧,描写细致,情景交融,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读来使人如临其境,美不胜收。其中的第三节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以奇异的感觉,大胆的联想,写出了“梅雨潭的绿”的美。文章第三节开头写作者为梅雨潭的闪闪绿色所吸引,循踪探索那“离合的神光”。站在汪汪一碧的潭边,“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瀑布虽在“襟袖之间”,但他的心中“已没有瀑布”,足见梅雨潭的绿比瀑布更美,更使人心驰神往。这  相似文献   

17.
体验作者激情学会表达方法江苏张勇朱自清先生的《绿》是一篇饱蘸激情的散文。作者以细腻深情的笔调,描绘了梅雨潭美丽醉人的景色──绿,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如果说写梅雨亭、梅雨瀑等陪衬物是作者淡淡的一笔的话,那么在第三段作者对“绿”的正面描写则是...  相似文献   

18.
《梅雨潭》(六年制语文第九册2课)选自著名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绿》。这篇课文精美的语言风格,是通过词语锤炼来体现的。课文第一段概述梅雨潭的形成。既然是瀑布形成的潭,作者起笔便写瀑布。“哗哗哗哗”拟其声,听去有一种明快铿锵的节奏感。“白”“亮”摹其色。两相映衬,使得眼前景物声色相生,格外动人。第二段中,作者以“亭”为立足点,环顾四周,用“正对”“亭下”简略交代方位,然后着重描绘“梅雨亭”。在表述梅雨亭的地理位置时,作者在用词上,颇费了一番功夫。试想,若用“蹲”,则给人低矮之感;若用“立”,又觉语意平平。唯有“踞”,方能凸现梅雨亭居高临下的雄姿。紧接着,作者又抓住亭踞于岩石一角,与苍鹰在天上展翅翱翔时四面  相似文献   

19.
小语第九册《梅雨潭》,节选自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这篇不到五百字的课文,以朴素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的秀丽画图。画面的基本色调是绿色:岩面与草丛“透出油油绿意”,深深的梅雨潭以及踞于岩角的梅雨亭也都是绿的。而在这绿色的山野里,镶着黑边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梅雨  相似文献   

20.
梅雨潭的壮美铺垫梅雨潭的奇绿惊诧山边观瀑——领略声色追捉她——招引想抱她——醉人亭边观瀑——目睹全貌看不透她——可爱比拟你——奇异极写飞瀑——显示气势裁挹你——醉人舍不得你——小姑娘细写水花——玩味余韵送你名字——女儿绿不禁惊诧板书次序:①惊诧,②梅雨瀑.③山边,④领略声色,⑤观瀑——,⑥亭边,⑦目睹全貌,⑧观瀑——,⑨极写飞瀑,⑩——显示气势,⑾水花,⑿细写,⒀——玩味余韵,⒁的壮美,⒂梅雨潭,⒃招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