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构成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互动的过程,“提问”和“讨论”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学生的课堂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教学方式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提问”和“讨论”教学方式的理解和运用存在问题,甚至出现错误,从而影响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这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好方法.那么教师要怎样设计提问,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呢?笔者认为这就需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立体优化”。  相似文献   

3.
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归根结底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要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和激情,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历史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的认识和独立思考与判断,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激情,教师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问题从哪里来,一方面是教师设计,一方面是学生提出。这里,我就教师如何设计问题谈谈个人粗略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思维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列兴趣的“六化”。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比较单调,教科书是惟一的教学语言,教师成为惟一的传授者,“一言堂”“满堂灌”占据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历史学习突出强化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历史思维能力的锻炼、学习方法的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则被忽视了。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学习过程的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历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音乐课堂提倡建立“一维”审美观,总是在怎样教的“教”字上作文章。人们通常把“一维”审美观称作“无人”审美观,因为它只注重教育者,却忽视了教育对象,新课程,新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提倡建立“三维”审美观,即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思维。在这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带着教材进教室的传道者,而是学生们学习的战友,伙伴。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师生生命意志得以张扬的神圣场所。历史教学离不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于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笔者总结为“加减乘除四重奏”。一、加法:增加课堂的多元化(优化组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他们是以自己的理解能力和经历体验去主动接受知识,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日常的听课活动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师的课堂巡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或是“巡而不视”:执教者穿梭于学生之间,只关注课堂纪律,对于学生学习的状态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或“视而不巡”:执教者至始至终立于讲台前,只用眼睛扫视;或是“强巡暴视”: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执教者不停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学不受重视,学生把历史课看作是加在他们身上的“负担”,他们不愿意承担这种“徭役”,在课堂上学习起来自然就很被动。虽然,现在我们的中考、高考制度都将做很大的改革,但历史的学科地位难以有很大的提高。面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我们必须思变,寻找出路。要想为中学历史教学注入活力,就必须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果把学生每一天学习生活中的想法、愿望汇集起来,将它编织成“梦想”带入课堂,然后通过课堂学习活动来实现这些梦想,那学习的动力不就找到了源头活水吗?因此,让学生带着梦想走进课堂就成了我的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从梦想中寻找学习的动力,化被动厌学为主动好学。那么,如何让学生编织梦想走进课堂,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的这些梦想呢?央视的《开心辞典》栏目为我们提供了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就可以创建出“开心课堂”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是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教学过程、获得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课堂提问。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沟通师生的情感,创造愉悦适宜的教学情境。质量低劣、随心所欲的课堂提问则会涣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挠其学习情绪。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反应灵敏、思维活跃的学生是教师的“宠儿”,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反应较慢及胆小的学生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大部分学生成了学习的“配角”。在同一课堂上,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比成绩差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与课堂主体——学生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动”起来,才是真正“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期间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地“动”,大数量地“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要高质量地“动”。长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较大。不间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无效”时间,要让学生始终有事可干。要更多地发动学生,要发动更多地学生。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内容就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分析的让学生分析,能让学生判断的就让学生判断,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应尽量多地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这才是真正地“动”,若只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动”,不论其思维有多大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能称为“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读了《历史课堂中的“伪现象”举证》(《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10期),深有感触,静心想一想,历史课堂中的伪现象确实不少,比如“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老师们经常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历史故事。这些故事经过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再加上夸张的肢体语言.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或奋发进取、百折不挠,或乐观向上、一往直前,或诚实谦虚、胸怀宽广,或胆大心细、善于思考,这对于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到了实处,但课后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过我们所讲的故事是否真实。在我长期的听评课过程中就听到了许多“伪故事”,现略举几例,并作简单辨析。  相似文献   

15.
陈宝学 《河南教育》2004,(12):34-34
历史是有生命的,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造就健全的高尚的人格,是历史教学的目的。但是,实际上,历史课成了距离现实生活太远、“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历史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激情与活力。新课程历史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体交融,我以为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历史教学“活”起来,要把历史课堂努力建构成思辨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和生活化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回顾课改前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缺乏“立体性”和“人文性”.当然教学也不太注重“以人为本”:教师带着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教学的内容偏难、偏繁、脱离学生实际:学生虽然是学习主体,但学习过程缺乏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很少,没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评价形式也单一,只有一张考试卷子。  相似文献   

17.
纵观教学的各种改革模式,都涉及两部分内容: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或者说是学生的学习应分为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二者就像雄鹰的一对翅膀,只有两只翅膀都健康、健壮,雄鹰才能搏击蓝天,鹏程万里.这就是建构式课堂同样需要兼顾课前与课堂,做到建构式课堂的“三部曲”.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先导后教,让学走在教的前头;注重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助性;培养自主能力,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严桂荣 《中学文科》2006,(10):52-52
课堂的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此,我作了一定的探索。 第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动”起来 谈到情感教学,人们总容易想到教师的微笑、鼓励、和蔼可亲上去:这只是情感教学的一个方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状态怎么激励人,没有勃勃的精神怎么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研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和数学学习中的渗入,我们的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出现了新的生气和活力,使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新的学习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者”这个层面上,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树立“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和“观、想、究、悟”八字方针.下面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开展这“八字方针”.  相似文献   

20.
课堂小结是对课堂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强化课堂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用什么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不能一个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反思,我认为以下“七法”值得提倡。[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