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军  段旭生 《体育教学》2013,33(9):56-57
一、单元课次本单元共四次课,本课是第一次课。规则。行进间曲线运球是在行进中改变方向的一种运球,是绕过障碍或摆脱本次课授课的班级是五年级学生。这个班学生整体素质较好,非常喜欢篮球运动。球性较好,有一定  相似文献   

2.
何平 《体育教学》2022,(3):56-58
<正>一、教材分析篮球运动有着较为明显的互助与合作性,属于五年级基本内容的主题教材之一。本课用“篮球运球与游戏结合”作为教学内容,因它具有的游戏性、集体性、健身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促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和谐发展的生动而丰富的活动形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内容。本课是第一课时,以激趣为主,学生在篮球运球动作的掌握上较为粗浅,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运球时重心稍低、眼看前方、要注意护球,教学难点是运球时要通过有效的躲闪,避免球和身体被碰撞。  相似文献   

3.
水平段:水平三(五年级)单元课时:第4课时教学内容:篮球——行进间曲线运球1指导思想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体验获取新知、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并达到相互学习、鼓励、交流、取长补短的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校体育》2020,(3):44-45
<正>篮球运球急停急起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第六章的教学内容之一。八年级教材是在七年级教材的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一步学习较难掌握的脚步动作,以及提高传接球、运球、投篮等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运用能力。运球急停急起教学主要通过由"慢—快"的速度变化进行行进间练习,在基本掌握动作技术之后,进行由一名防守队员逐渐过  相似文献   

5.
董明华 《体育教学》2014,(11):16-17
一、课堂设计思路 10月中旬接到长三角特级教师研讨活动上一节篮球研讨课的任务,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趣味课堂"。当确定三年级行进间运球教学内容后,我一直思考三年级的行进间运球到底教给孩子什么?运球的按拍部位、球反弹高度还是球体侧落点?行进间运球的核心是手对球的控制能力,但手对球的控制能力通过哪些载体来提升,是行进间运球的节奏还是路线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行进间投篮是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是高中阶段的基本教材。行进间投篮包括运球后跨步接球行进间投篮和跑动中跨步接传球行进间投篮。对初学行进间投篮的学生,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采用以下教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针对小学三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小学五年级《体操——支撑跳跃》2节展示课的观摩,谈巧用开放式和封闭式运动技能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方法。一、以新颖的教学方法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1.巧用真情境对抗,提升运动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运动能力是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的体能、技能、技战术能力与心理能力。运动能力是依靠平时在  相似文献   

8.
王安 《体育教学》2010,29(1):27-28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课将二年级投掷教材的教学以游戏活动形式展开,融娱乐、趣味、知识、教学、评价于一体,使教材内容更具人文化,更贴近学生的年龄、情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在愉快的40分钟学习活动后,身体、技能、心理、意志等各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体会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正>一、行进间运球互动观察练习1.练习方法让学生分别站在内外圆的弧线上,外圆的学生沿弧线逆时针方向做行进间运球,内圆的学生沿弧线顺时针方向做行进间运球。教师站在圆心位置,统一指挥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相互问候和观察同伴  相似文献   

10.
设计思路:呼号运球通过传统“呼号”游戏改编而成。本课准备部分以行进间(慢跑)运球熟悉球性和热身,报数为叫号做铺垫,基本部分以叫号举手、叫号往返跑、叫号运球为主要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层层深入,通过分组练习加大练习密度。  相似文献   

11.
按国家器材标准安排少儿篮球教学内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对国家器材标准下少儿篮球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研究。认为:小学1年级学习原地运球及运球走技术,2年级学习行进间运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3年级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4年级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5年级学习持球交叉步突破、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6年级学习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初中阶段学习进攻基础配合及小学阶段学习的进攻技术在配合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一、重难点确定的理论分析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201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1]的一个教材内容,该教材是在小学原地高低运球和行进间直线运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但是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对于七年级的学  相似文献   

13.
周学辉 《体育师友》2010,33(4):40-41
一、运球报数在原地运球或行进间运球时,教师打数字手势,学生边运球边观察,要求在最快的速度里报出数字,要求学生在运球中要始终抬头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纵向评价是对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学习状况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如对篮球学习中行进间运球上篮技术掌握情况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比较;学生不同学期和不同年级之间某些身体素质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正> 行进间投篮,是篮球比赛中运用较多,有实用价值的最基本的技术。当学生掌握传接球、运球、投篮后就可以安排行进间投篮的教学。行进间投篮可以在场上的各个角度和各种位置跑向篮下,并在跑动中接球或运球突破投篮。怎样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个技术呢?可采用如下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标:提高行进间运球水平,快速控球能力,尤其是发展左手运球的能力,让学生在兴趣中发展运球技能。  相似文献   

17.
<正>一、"技体"并重从本届的全国优秀展示课来看,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体能、技能并重,不管是球类课、体操课,还是体能特点强的田径课,所有教师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都融入了相当的体能成分。如,小学四年级《小篮球——行进间运球》一课,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各项技术时,巧妙地将行进间运球和小场地的往返跑、追逐跑等体能练习结合起来,巩固、完善学生行进间运球技术的同时,提高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  相似文献   

18.
<正>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运球和行进间投篮的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队,排头持球站在球场端线后。游戏开始,第一名学生迅速运球行进,当接近障碍物时做体前变向,绕过3个障碍物后,运球行进间投篮,球投中后,跑到端线外小黑板处答题,题答完后直线快速运球返回做行进间投篮,投中后将球传给下一个同学继续进行。依此类推,最后以累积分数多少确定名次。(见图示)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项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是篮球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青少年、儿童最喜爱的一项球类运动。特别是学习行进间运球,它能发展学生的奔跑、协调性,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肌肉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篮球教材的运球技术主要包括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按拍球的部位、球的落点、手臂的屈伸和缓冲时机、眼手分离的控制能力、降低身体重心运球、运球在身体侧前方等因素是运球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也是制约学生快速掌握运球技术的瓶颈。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人、篮球、篮球场探索出一些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方法,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