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日常教学中,常有语文教师因忽略文本体裁特征,导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确定有所偏颇。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均会出现人物描写,然而其解读方法与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小说教学必然需要依照小说的文体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小说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挖掘小说主题,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2.
3.
“请大家说说看,奥楚蔑洛夫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奴颜婢膝”“阿谀奉承”“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不知羞耻”“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相似文献   

4.
正学生评价奥楚蔑洛夫,多是"一条出尔反尔、变来变去的变色龙""一个欺软怕硬、媚上欺下的狗奴才""一个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马屁精""一个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混蛋""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唯独一个学生认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受制于人的玩偶"。新鲜!于是在听取并肯定其他评价之后,着重引导学生围绕"玩偶"进行了讨论。师:你认为奥楚蔑洛夫受制于什么"人"?生:受制于将军。一提到将军,他就胆战心  相似文献   

5.
许和平 《教师》2013,(35):112-112
《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2年第2期上。刊发了江苏省盐城市陈志霞老师《谈谈语文课上写作背景的呈现时机》一文。该文谈到“当学生思维出现疑问时”应及时呈现写作背景,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的刘水利老师执教《变色龙》的片段为例来探讨此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变色龙》一文已好几个来回了,一次又一次地感觉到众多教参和教辅资料对其中赫留金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有些偏颇,要么只字不提,要么语焉不详。普遍是对警官奥楚蔑洛夫形象的分析连篇累牍,认为本文的主题是: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忠实走狗的刻画,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相似文献   

7.
"请大家说说看,奥楚蔑洛夫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奴颜婢膝""阿谀奉承""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不知羞耻""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相似文献   

8.
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作品《变色龙》,历来被认为是揭露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腐朽以及沙皇走狗横行霸道的代表作。作品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固然是作者浓墨重彩刻画的主要人物,教学中需要重点解读;就是那些“小人物”也不应忽略而值得剖析玩味。  相似文献   

9.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赫留金恐吓道,然后裹紧大衣,径自穿过广场走了。第二天,奥楚蔑洛夫像往常一样在街道上巡逻,手上提着小包,眼神瞟着四周的摊贩。叶尔德林照例跟在他身后。奥楚蔑洛夫蓦地停住脚步,向身后一个卖小玩意儿的小摊走去。  相似文献   

10.
我的座位在教室的“风水宝地”——后门口边。我的哥们儿称之为“好望角”!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一位教师讲<变色龙>,在理解人物形象的教学环节设计了两个问题: 第一,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地点,有什么特定的意义? 第二,与文本的人物对话,把自己当做奥楚蔑洛夫,想一想,奥楚蔑洛夫说那些话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他时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人物:奥——奥楚蔑洛夫杰——我时间:某月某日事件:我与奥楚蔑洛夫相遇网上杰:嘿,咱们又见面了,你知道有人把你比作变色龙吗?  相似文献   

13.
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小说《变色龙》时,总是以警官奥楚蔑洛夫这条变色龙为突破口。进而通过他的多变行为挖掘文章主题。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发现.从小狗入手,也可以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那狗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代位于今浙江省龙游县的古姑蔑,原为在荆楚和百越影响下的部族小国.姑蔑先属于楚,后属于吴,被吴分封给越,再后为楚合并,最后为秦统一.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对姑蔑文化具有重大影响,姑蔑文化是华夏先进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龙游石窟似为宗教性建筑.  相似文献   

15.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贾雨村在这两部作品中都是以审判官的形象出现的。他们出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作家之手,都是一个典型。但两者在性格特征上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首先看他们性格上的相同点:1献媚讨好,...  相似文献   

16.
一、用还原法激活学生兴趣 刘国正先生说:“语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教学中,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将自己对课的理解与思考还原成形象逼真的生活场景、生活状态或生活感悟,学生便会忙得“不亦乐乎”,课堂上就会呈现沸沸扬扬的景象。例如学生扮演《变色龙》中善变的奥楚蔑洛夫,  相似文献   

17.
左雪辉 《湖南教育》2005,(23):40-40
从教材中来。语文课本中精美的诗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发人深省的哲理,都可为我所用。如司马迁、文天祥、屈原、海明威、阿Q、别里科夫、奥楚蔑洛夫等,可以从多角度去引用他们的事例。即使在数、理、化、生、史、地、外、政等科目中,也有足够为中学生可用的写作素材。从报纸杂志中来。学校有报栏、阅览室,学生可以从报纸杂志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取得写作的材料。如记一个好的标题,好标题接触多了,自然受到启发和熏陶,也可以记一个典型事例或一句话、一段话。适宜中学生阅读的杂志很多,里面有多种类型的精美文章,有的言辞优美,有的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18.
现行初中语文新课本拥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其艺术的语言、艺术的思维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基因,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也不乏诙谐趣味的元素,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奥楚蔑洛夫的“变色”,严监生的“守财”等都令人忍俊不禁。如果语文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这些幽默趣味的因素,就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审美启智功能,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相似文献   

19.
凡是读过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的人,都对奥楚蔑洛夫和他的那件军大衣,留有深刻的印象.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作者对军大衣的设计与描写是深具匠心的.在作品中,正面写的是奥楚蔑洛夫一次又一次地“变色”的经过,侧面则写他穿着军大衣——脱下军大衣——穿上军大衣—裹紧军大衣的变化.契诃夫如此着力地描写军大衣,究竟有什么用意呢?或者说军大衣在作品中到底起了些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计概述】 《变色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教材几经修改,仍然保留了这篇经典篇目,其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可见一斑。《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通过漫画似的讽刺艺术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对初三学生而言,此文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是讽刺艺术的绝妙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