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垂安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1):23-25,46
复制权是一种重要的著作使用权。对复制权的界定关键是对复制的界定。著作权意义上的复制指不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对作品内容的再现。从再现作品形式的角度,复制形式划分为三类:改变或不改变作品的载体但不改变作品表现形式的复制,从没有载体到有载体或从有载体到无载体而且改变作品表现形式的复制以及改变作品表现形式同时也改变作品载体的复制。  相似文献   

2.
植物盆景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形式,"从立体到平面"的复制是否是著作权法规定的复制行为,这两个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对一个植物盆景著作权侵权案例进行分析,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复制权与数字图书馆网络传输密切相关,数字图书馆的作品数字化是否受复制权的控制,至少在关于数字图书馆的专门规定出台之前,还不能形成定论。基于图书馆在保护国家资源和传承民族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图书馆的作品数字化应适当享有复制权的例外。  相似文献   

4.
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单链为模板,DNA复制需要解旋酶的参与。遗传信息的转录是否需要解旋酶的参与呢?  相似文献   

5.
档案复制品走向市场是开放档案的有效手段之一,档案部门与相关企业应当注重合作,以保证产品的商业价值。档案复制应当灵活多样,可以进行档案信息内容复制,也可以进行档案形式复制及档案内容与档案形式相结合的复制。档案复制技术应注重改革创新,复制市场范围应注重广泛全面。在市场化进程中,还要注意做好可以进行市场化复制档案的范围界定、复制的标识、珍贵档案的复制审批以及档案复制品的市场调查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少的一种法律制度。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作品的传播也从传统的文字形式演变成了数字形式,随之而来的,便是对著作权的保护出现了新的问题。具体讨论了互联网中的文件传输是否构成复制,提供链接是否构成侵权,中国《著作权法》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与传统著作权的关系三个方面,来介绍了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DNA分子,必须能进行自我复制,并把信息准确无误地分配到子代细胞中,才能保证物种的连续性。生物界中DNA复制的方式多种多样,甚至同一细胞中存在有不同的复制方式。但有证据表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DNA复制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DNA的半保留复制即在DNA复制过程中,碱基间氢键首先断裂,双螺旋解旋和分开,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合成其互补链,从而形成两个新的双链分子。因新形成的DNA分子中,各保留一条亲代的DNA单链,故名半保留复制,也因此保证…  相似文献   

8.
黑板报     
网页截图自动保存,轻松复制纯文本歌词,指定截图分辨率,快速复制照片EXIF信息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以新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揭示了文化进化的规律。作为文化信息单位,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复制与传播方式有两种: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它们为丰富语言发展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模式,引发了版权法上的又一次波动。其中,3D打印是否构成复制的问题,再一次引发讨论。文章认为二维作品和三维作品,可以成为同一部作品的两种载体形态,判断从二维作品到三维作品的转化是否构成复制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是否存在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著作权法》中,复制行为与复制权紧密相连,复制权控制下的复制行为是一种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直接、间接、永久或暂时地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重复制作行为。物理特征和时空特征是复制行为必须具备的两个显著特征。只有明晰复制行为的物理特征和时空特征,才能将复制行为类型化为“从有到有”和“从无到有”两大类。同理,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将复制行为与出版行为、复制行为与引用行为更好地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无线传感网节点复制攻击检测方法多依赖于网络中节点的精确位置信息和同步时钟信息,而在网络实际运行中往往很难保证实时有效的节点位置信息和同步时钟信息。提出了测距法来检测节点复制攻击,不需要精确定位和网络时钟同步;定义了三种检测准则,给出检测系统实现方案和算法流程图。实验表明,该系统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13.
情感的复制十分复杂,从个人情感体验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论述了情感复制的难度。同时。从人类情感体验的共性和语言所体现的情感风格的直观性、可模仿性说明情感是可以复制的。在此理论前提下分析了从艺术和美学的角度对情感予以准确复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空间信息网格项目数据量大,用户遍及各地,对数据文件的请求延时大、占大量带宽。复制可以节省带宽、减少时延、均衡负载、改善系统可靠性。采用动态复制技术可以使用户有效地获得所需的数据。本文详细地论述了动态复制策略以及空间信息网格中的复制管理机制、复制服务流程和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时间复制任务中是否存在编码方式(连续编码和中断编码)和中断位置效应,实验1和2分别考察编码阶段有无中断和中断位置对时间复制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1700ms靶时距而言,两种编码方式条件下的时间复制成绩无显著差异;对于2300ms靶时距而言,中断编码任务条件下显著较连续编码任务条件下时间复制长度短。而且,不管对1700ms还是2300ms靶时距而言,随着中断位置越靠后,时间复制长度都越短。这说明,编码中断及中断位置对时间复制有显著影响,时间复制任务中存在中断位置效应。  相似文献   

16.
林磊 《文教资料》2008,(9):60-62
瓦尔特·本雅明提出了美学概念"灵韵",主要指向传统艺术所具有的令人回味无穷、纯粹的审美感染力.茶作为中国一种传统文化符号,通过古典诗歌、茶道等艺术形式呈现出审美主体追求"性灵"、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感受与体会.当前主要的茶饮料品牌的电视广告作品以精美的影像语言复制、再现了"茶"文化符号的传统"灵韵".而这类电视广告作品在体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特征时,其中也隐藏着"审美生态危机",即握有强势话语权力的电视广告传播对大众审美感知能力的影响和改变.  相似文献   

17.
纪晓宇 《成才之路》2013,(19):72-73
本雅明将艺术品从复制手法上分为"手工复制"和"机械复制",当下时代的"数字复制"从属于"机械复制"。数字技术参与艺术创作与传播,艺术生产力的变革进一步拉近了大众和艺术作品的距离,与其相适应的新型艺术生产关系也随之产生:平等的观看方式,随时随地占有作品,大众参与艺术生产。重新审视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对我们今天关于技术、艺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研究仍然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1.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考查 中心法则中信息传递的方式主要有DNA的复制、转录、翻译,在病毒中还有逆转录和RNA的自我复制。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儒家经典,《孟子》包含了大量的文化模因,承载着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孟子》英译的研究,可以再现中国儒家文化模因在异质文化中复制与传播的路径。从模因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理雅各与赵甄陶《孟子》英译的两个不同译本,揭示《孟子》英译过程中文化模因所经历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阶段。以《孟子》中文化模因“仁”“义”“孝”“气”为例,结合海利根提出的成功模因应具备的特性,探析《孟子》英译过程中文化模因成功复制的具体选择标准和儒家文化的复制、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7,(24):71-72
将细胞分裂中核DNA复制和染色体变化相结合,分析子代细胞染色体被同位素标记情况时,学生得分率明显下降。对两者进行分析、比较,以表格和示意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总结,例析出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