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分别提出“小村庄原来是什么样”、“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人类应该怎样做”等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层层导读,步步推进,顺利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请看靳老师教学第一个问题的课堂实录片断:(一)(靳老师板书课题时故意丢掉“这样”一词)生:老师您把“这样”两个字写掉了,题目是《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师:对不起,老师写错了,老师把它改过来。你真细心!你勇于指出老师错误的精神特别可贵,谢谢!(说完,靳老师毕恭毕敬地给这个学生鞠了一躬)(二)师:我们把课题…  相似文献   

2.
2004年3月22日,我有幸走进名师课堂聆听了靳家彦老师执教的《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感受颇深。现采撷几个精彩的片断,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 ,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靳家彦执教的《有这样一个小村庄》 ,不禁为之深深折服。课堂 ,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情绪饱满 ,时时处于“愤”、“悱”状态。听课教师随情入境 ,浑然忘我 ,享受着靳老师“大雪无痕”的教学艺术。一、无限的人文关怀有一个不算新颖但还贴切的形容师生关系的比喻 :老师是园丁 ,学生是花朵。的确 ,课堂里求知的孩子多么像花儿般娇嫩啊 ,需要成人的关爱、呵护和引导。靳老师的课堂就充满着人文关怀 ,催人奋进的激励 ,开启心智的赏识 ,平等民主的尊重 ,等候成功的期待……为了让学生理解小河坡上曾经有…  相似文献   

4.
5.
薛敏燕 《湖南教育》2004,(12):37-38
去年3月,我有幸赴无锡参加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名特优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上课教师以他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对怎样上好语文课作出了生动的诠释。正所谓:江南三月,日出江花红胜火;教学观摩,群贤毕至展风采。  相似文献   

6.
7.
[片断解读]教师要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在《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教学中,靳老师通过巧妙的设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化。例如,在请同学们到黑板上画了原来小村庄很像样,有山坡、人家、树林、小河后,又要画空气清新。根据常识,我们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根本无法画。但靳老师故意问大家:“怎么画空气清新呢?”没想到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着回答,认为要画上小鸟、白云、太阳、花草等。对于同学们的独特见解,靳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他不但在黑板上按照同学们的意见画了小鸟,还称赞大家说得好。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组中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记叙文。作者通过描述一个小村庄由于乱砍伐树木而酿成被洪水卷走的悲剧。让学生弄清造成小村庄什么都没有的原因,了解环境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教师要围绕重难点,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梳理疑问,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自主合作,读中感悟,探究释疑,突破难点。本课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一、以题生疑,激趣导读开课伊始,揭题后,让学生读课题,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有幸听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一堂课,他上的是人教版全国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课文《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靳老师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分别提出了“小村庄原来是什么样”、“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人类应该怎样做”等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层层导读,步步推进,顺利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请看靳老师教学第一个问题的课堂实录片断:  相似文献   

14.
赵昆华 《云南教育》2003,(25):33-34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科普小品,讲在河坡上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村民为了日子过得舒坦,肆意砍伐树木,导致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这个故事警诫世人要爱护草木,不然将遭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一、实验导入,突破阅读难点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是在一夜之间被洪水卷走的,其直接原因是当地人民滥伐树木。过渡砍伐为何会引发洪灾?弄清两者的因果关系是正确理解课文的关键,而课文又未作详细说明,这就成了学习难点。不妨在阅读课文前安排如下实验:实验1,教师出示一个装着沙土,上面用“草坪”覆盖的长方形玻璃槽——模…  相似文献   

15.
国外关于“阅读期待”的研究中,有一种有趣的“杰克现象”:一个叫杰克的学生,父母抱怨他过分迷恋阅读,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一张旧报纸、一份杂志、一张说明书,甚至一页广告都可以使他百读不厌。然而杰克的语文老师却反映,杰克是一个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他常抱怨语文没味道、不精彩,没意思而难以投入。杰克对阅读.在家里和在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经研究,杰克的“阅读期待”是借以打发时光,而不是对读物或阅读活动有兴趣。  相似文献   

16.
我的家就像一副军棋,成员们各司其职,互相影响。先来说说“总司令”吧,这个称号非爸爸奠属。他经常在家中“发号施令”。当然,他对我的学习也很在意。在家时,他总是要检查我的作业,看有没有写错字。有没有少写题目。一开始我觉得他很烦,可当他调职之后,只有周六周日回家时,我开始想他了,想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修赛车、教我数学题。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导读】《牛津小学英语》4B教材信息量大,要求高,学生难以马上适应,许多老师教起来感到吃力。不久前,笔者有幸听了南京市英语特级教师沈峰老师的一节课,教学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2 At a party。经过她巧妙的设计,分解了句型难点,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高潮迭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了句型,学会了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开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读课题或初读课文后质疑,旨在引发学生思考,但当学生将思考的问题交流以后,教师往往既不作梳理、整合,也不明确重点,以引发更深入的思维活动,而是一句话打发学生:“同学们都提得很好,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届国家级新课程培训班上,笔者有幸听了本班学员特级教师刘德武的一堂示范课—《可能与一定》。短短的一节课,让我领略了刘老师的风采,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刘老师在整堂课中‘跳出数学学数学”的巧妙设计。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国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掌声》写的是这样的故事: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几年以后,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这信的内容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