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勃兴的草根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下,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取向影响并规约着军旅题材电视剧中英雄形象的塑造,涌现出一批草根英雄.草根英雄塑造常常采用成长的叙事模式,描述个人与革命伦理复杂关系,采取戏谑的叙事策略.草根英雄模式体现了一种平民意识的英雄观,它论证了平凡和伟大、卑贱与崇高、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融入了当代精神,丰富了英雄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闯关东》是新世纪以来涌现出的农民剧的经典之作。该剧在史诗品格的呈现、人物形象的塑造、审美风格的厚重大气几个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表现。它在思想性、艺术性上提供的宝贵经验,为中国同类型电视剧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靖俞  王雪 《海外英语》2022,(21):79-81
该文以评价理论为分析框架,从其核心系统态度子系统出发,将国内新闻媒体在河南暴雨期间对平民英雄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积极话语分析,探究新闻媒体对暴雨中的平民英雄的态度,并通过对态度资源的分析对河南民众的形象构建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国内媒体运用了大量的积极态度资源,表达了对在暴雨中伸出援助之手的平凡人的赞赏,塑造了有温度,有力量,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河南民众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周光裕不是抗战烈士,不是科界精英,他只是一名平凡的下岗工人。可就是他,一个浴血斗歹徒的平民英雄,在石鼓路小学少先队员的心中树立起了一面英雄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作为当代人生活、情感和社会演进的再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是市场经济固有的趋利性却无情地将其滑向媚俗,使当今的精英文化处于准失语状态。很多电视台都以争夺最大数量的眼球为目标,迎合尽可能低的文化趣味。这种低水平过度竞争的结果,只能使自己的节目越来越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因此,坚持高品位与软着陆的统一、精英文化与平民视角的统一,便成为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逃避、懈怠都不是中国电视人的品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抗战题材电视剧以讴歌英雄为主题,可谓好戏连台,佳作纷呈,从而折射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英雄文化情结、当今物欲大潮下茫然失位的精神慰藉需要、大国情结下民族意识的张扬、人文意识下英雄形象的传奇性塑造。此类作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了大众审美文化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2,(34):4
正李先生是一名香港的装修工人。国庆期间,他和妻子、儿女出游,参观南丫岛发电厂。不料,他经历了一场死亡之旅———所乘的船只遭到碰撞而沉没。在生死边缘的那一刻,他为几岁大的儿女穿上救生衣,  相似文献   

8.
汉语新词“草根”的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根”在一些报纸杂志、互联网频频亮相。“草根”的流行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潮流,是大众传媒时代普通群众获得更多话语权和参与权的产物,是大众文化背景下“平民意识、自我意识”崛起的体现,是人们对“草根”具有的求生存、求发展等性质的认同,也是现代社会激烈竞争中普通人渴望得到社会认同的心声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艋舺》、《海角七号》以新世代电影的身份给沉闷的台湾电影市场注入了强心剂。这两部影片主角都是草根,关注的都是草根英雄的成长历程。《艋舺》中的太子帮草根英雄属于坚守道义类,甚至为了道义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而《海角七号》的草根英雄则对梦想有自己的执着于热情。这些草根英雄成长于乡土民间,不同于文艺片的那种沉重感,这两部影片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关注草根英雄的背后是延续了台湾影片对文化身份的思考,在后工业时代探寻台湾年轻人在父辈缺乏的背景下如何成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在此类电视剧中彰显的和平文化内涵则是其受观众欢迎、引人思考、具有深层的价值和意义的原因之一。和平文化视阈下抗战题材电视剧的人物形象塑造体现出如下特点:"回归本色"的英雄人物塑造、"不同而和"的抗战盟友书写、走近人性的对手观照。  相似文献   

11.
"英雄"形象的抒写始终是中国当代军旅文学作品的灵魂和精髓。随着时代的变迁及政治背景的深刻变化,受重就"英雄"形象的审美倾向也发生着嬗变,从而使得创作者们的英雄观念和创作理念不断更新。笔者从政治、时代、精神需求及心理审美特征和时代对英雄的呼唤挖掘受重审美倾向嬗变的根源,并从受重的视角、单一到多元、共性到个性再到人性三个方面审视受重审美倾向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文化史上,"英雄主义"的标准和"悲剧"一起经历嬗变。在古希腊悲剧中,出身高贵的悲剧"英雄"们通过在黑暗中与命运的抗争激发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展示出人类的尊严;莎士比亚时期的悲剧英雄散发着"人文主义"的光芒;到了现代时期,由于时代对人性的挤压,更多的悲剧英雄以"反英雄"的形象出现,但他们藐视正统、不妥协于现实的精神同样体现了人类的尊严,可视为现代悲剧中的"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13.
《职业技术》2012,(6):14
这是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从中读者不难看到我们时代的主流、社会的光明和中国的前途。从而以平民英雄为榜样,身体力行地去张扬和创造"最美中国"。  相似文献   

14.
经济伦理是对人类经济生活这一特殊价值领域的道德价值问题的探讨,也是我国大陆“商战”题材电视剧中所蕴含的一种主要伦理价值取向。“商战”题材电视剧中的经济叙事景观呈现出货币交换和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5.
<闯关东>在事件叙述、人物描写和空间设计几个主要方面突出地显现出史诗性品格.全剧在历史大背景上描写草根人群的传奇人生和英雄情韵,通过平民人物的个人生命体验和温暖的家国情怀,再现民族精神.它在思想、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电视剧面临着视角切入、题材选择与文化定位的困境.分析其困境产生的原因,将有助于实现它的良性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7.
朱熠 《考试周刊》2013,(16):13-14
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里主要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和城市贫民这四类形象。老派市民闭塞、保守;新派市民一味追"新"逐"洋",人格堕落;正派市民体现了老舍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城市贫民表达了老舍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发韧于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性体现在兼具资本盈利目标和文化殖民意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强调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兼顾主流价值的传播、文化资源的开发以及经济效益的实现。虽然云南文化立省战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多重利好措施为文化产业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后盾,但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即有统一,又有矛盾,而作为一项产业形式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发展状况无疑呈现了这一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按理说,植物都是怕火的.它们干枯以后,都是很好的燃料。然而,有些品种的植物,大火对它们也无可奈何。落叶松就是一种不怕火烧的树种,它为什么能“劫后独生”呢?这是由于落叶松那挺拔的树干外面包裹着一层几乎不合树脂的粗皮,这层厚厚的树皮很难烧透,大火只能把它们的表皮烤糊,而里面的组织却不会被破坏。  相似文献   

20.
1990年代末以来,一系列“主旋律”军旅小说接连推出,《突出重围》(柳建伟)、《波涛汹涌》(朱秀海)、《DA师》(王维等)、《惊蛰》(王玉彬,王苏红)、《沙场点兵》(邵均林黄国荣郑方南)等,持续成为被传媒和大众关心的热点。这些作品也几乎都有相应的电视剧版本,且大都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创下极高收视率。受到国家意识形态部门的如此厚爱,同时又赢得民众如此的欢迎,表明这批军事题材的作品不但契合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也呼应了这个时代的社会情绪。[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