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选》体类研究是现代《文选》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细致的文本分析解读的基础上,考察体类的源流演变、总结体类的创作特征等,是其体类研究的主流;同时以细致的文本分析为基础和主体内容,将促进选学“课虚”一途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释了有关《文选》学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回溯了萧统《文选》37种文体之一的“七”作为一种文体的历史及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其二,对《文选旁证》的作者作了考证,认为其作者为梁章钜。其三,评价了苏轼论《文选》的观点,认为苏轼的评论有其得失。得在指出了萧统的一些错误;失在他从个人喜好出发,未能对《文选》作客观的评论。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重要的有着深远影响的文学总集,《文选》不仅具有强烈的代表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这一时期的潜在的知识谱系。《文选》中收录了3类38种不同类型的文体。哀祭类收录了9种不同文体,这9种不同的文体之间形成了内在的文本秩序。这些文本秩序带有明显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特征;蕴含着根植于中国古代尊卑亲疏的宗法观念、"重生"的伦理观念等。但最终也回归到确立君王话语权利的权威、建立完整的王朝政治秩序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文选》与《文心雕龙》作为同时代的两部重要作品,二者均有“檄”体的划分。在评论或选录作品时,二者的选择有相同的篇目,但也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这是刘勰和萧统两人的著书目的和“檄”体观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在《文选诗研究》所提供的线索下,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方法,对《文选》所收哀伤类及挽歌类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形态、诗歌艺术特点等进行异同分析,以加深对所收哀伤类诗歌及挽歌类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文选》“设论”类共选录了三篇作品,从文体归属来看,应当归属于赋体文学.具体而言,“设论”类形式上的“设问而答”、题材上的“士不遇”、体物“铺采摘文”和写志“识时知命”均为赋体文学特征,故《文选》“设论”类可视为赋的再分文体.  相似文献   

7.
《文选》分体既非三十七类,更不可能是三十八类,而只能是三十九类。对证明《文选》分类起关键作用者有二:《文选》序次作家的实际情形与《文选序》所说的"各以时代相次";相关版本上之标示。陈景云诸名家因未能就整体来考察部分,故虽知"移"而未能识"难"。《文苑英华》及《汉书·艺文志》的分类如何,这对研究《文选》原分多少体无实质性意义;据天津艺术博物馆与日本永青文库分别所藏的敦煌本《文选注》之"解",无法证明"难"非《文选》之一体。  相似文献   

8.
《文选》诗以"类"相分的形成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之前的总集录诗或学理论诗,多以“体”相分,而《选》录诗首创以内容之“类”相分《选》诗以“类”相分,或起自乐府分类,或受到类书影响。《选》之后的类书及诸总集,如唐代类书《艺类聚》、《初学论》及唐代总集《馆词林》、宋代总集《苑英华》所录诗,都是以“类”相分,印证了《选》诗以“类”相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体发展史上,“颂”“赞”二体的流变及其体制是极为复杂的。《文选》与《文心雕龙》作为极其重要的选本和批评专著,分别对之进行了专门的评录。本文拟就此作一比较研究,着重分析其异同,并对“颂”“赞”二体的流变和体制特征作一揭示。  相似文献   

10.
奏议类文体是臣子向帝王上书所采用的各类文体的统称,《文选》和《文心雕龙》都对此类文体进行收录,但二者评录差距较大,萧统重视晋代、南北朝之文,刘勰崇尚先秦、两汉之古文。究其原因,萧统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选文首重文辞,注重新变,以太子之位亲自主持编书,更能广泛收集近代的奏议文;刘勰以挽救“讹滥”文风之流弊为著书缘由,论文以经典为核,遵循古制,故不喜近代之文,加之时代动荡,刘勰的平民身份使得他很少能接触到近代的奏议文,因此无所评录。  相似文献   

11.
"铭"体用以颂功或致警。它起源甚早,至魏晋时期,从内容到形式都已发展成熟,但由于朝廷屡颁禁碑令而一度中衰,齐梁时期重又兴盛。它以散体序言加四言铭文或纯粹四言铭文为最常见形式,风格特征最初质朴古奥,后来定型为典雅弘润。《文心雕龙》和《文选》对于"铭"文的评录有同有异,反应了两部书作为文学批评专著和文章选本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2.
从物我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考察,《文选.赋》"物色"类所录作品与先唐其他物色赋的艺术结构类型大体有以主观意绪结构全篇和以对象的空间布局结构全篇两种。《文选.赋》"物色"类所录作品全为以主观意绪结构全篇,部分先唐物色赋以对象的空间布局来结构全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言,以对象的空间布局结构全篇的物色赋,缺乏激动人心的感情力量,并不是成功的作品;而以主观意绪结构全篇的物色赋,则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文选.赋》"物色"类所录全为以主观意绪结构全篇的作品,充分说明了萧统不一般的艺术眼光。  相似文献   

13.
贯穿三卷本一百多万字的《江泽民文选》的一系列问题中,有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其内容概括地说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怎样领导这样的建设,”《江泽民文选》对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回答,其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文选》对首要的基本问题回答过程中作出的最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文选》诸本中,列有校文的是《集注》本、明州本、建州本、秀州本。其中“骚类”校文,甚有助于《楚辞》文句的校勘。余撰《〈文选〉“骚类”校文释证》一稿,以《文选》诸本互校,又以《楚辞章句》各本、古注类书等所引以及古今学者的校勘成果参校,于《楚辞》文句校释,或有所补正。今录八条,以向方家讨教。  相似文献   

15.
《文选》的编辑宗旨是"选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便来学之省览"、"作为辨析文体、指导写作的范文"、"为宣传萧统的折衷派文艺政策服务"、"对前代文学进行全面总结"与"为满足疾病缠身的昭明太子的赏读需要"等说均似非《文选》的编辑宗旨。对《文选序》与《文选》进行综合考察的结果是,《文选》的编辑宗旨当只有一个,即为方便读者阅读与欣赏内容雅正、形式华美的作品。昭明太子酷爱文籍的生活情趣与南朝统治上层爱好文学风气的盛行,是《文选》得以编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古人写诗作文偶尔会模拟前人名作,而古人对模拟之作的评价贬大于褒,今人的评价则较为辩证,但对于“杂拟”类诗歌何以在魏晋形成蔚为大观的创作风气关注不够,尚未将《文选》中“杂拟”类诗歌的个体价值与后世价值联系起来。通过对比《文选》中的杂拟诗与原作的个性、共性特征,发现“杂拟”类诗歌具有一定的诗史意义:一是具有发展旧题材、创造新题材的革新之功;二是在诗中注入新的情感特质和审美内涵的创意之功;三是在句式、句法、结构上出奇制胜的创法之功。  相似文献   

18.
结合《文选序》及相关文献,探讨《昭明文选》包含的文学观念及文体分类思想,进而梳理《文选》成学的文献依据,兼具文学史、学术史、文化史等多方面价值。  相似文献   

19.
萧统在《文选》赋类中首次设“情”目,填补了在赋作分类中无“情”类的空白,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入选的赋作代表了萧统心目中“情”类赋的理想面貌,萧统认可的“情”是“止乎礼义”的、为传统儒家思想所浸染的“情”。对赋中女子“中和之美”和赋中故事“以悲为美”的认同和赞赏则体现出了萧统对传统美学观念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文选集注》中的"今案"标明了唐时诸家注本如《钞》、《音决》、五家及陆善经本正文与李善本的不同之处。本文通过比勘《文选集注》与监本、尤刻本、胡刻本、陈八郎本、明州本、奎章阁本及建州本等,一是有助于认识唐时诸家《文选》写本的旧貌,及考察《文选》的异文及其流传与接受情况;二是可发现《文选集注》多方面的校勘价值,对纠正诸宋明刻本的讹误及认知《文选》版本流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