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桑植民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植民歌于2006年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桑殖民歌在各个不同时期都彰显出自己无穷的魅力。它的艺术价值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有关部门加大了保护与宣传的力度,特别是把它作为张家界旅游文化精品来打造。对桑植民歌的发展和特征进行了研究,望桑植民歌得到更多音乐工作者的关注,更深入地研究和传承桑植民歌,使之成为张家界旅游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2.
3.
欧媛  王静  尹华光 《教师》2012,(2):121-122
桑植民歌自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有关桑植民歌的旅游活动日益活跃起来。本文通过分析桑植民歌的内涵和旅游价值,提出了以民歌漫画展、民歌体验村、民歌旅游课堂等形式将桑植民歌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贯彻到旅游发展之中,从而实现桑植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桑植民歌历史悠久,具有变化多样的歌词结构。同时,歌词中口头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结合,成就了桑植民歌独具魅力的修辞特色。民歌是桑植人民日常生活的缩影,体会其歌词语言艺术,了解桑植地区的风土人情,对传承桑植民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桑植民歌于2006年被录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优秀的民间文学遗产。意在对桑植民歌歌词中的修辞格——衬词进行观照,整理出其在桑植民歌中的不同表现类型,同时揭示衬词这一手法在桑植民歌中的诸多修辞效果。期望挖掘桑植民歌富有特色的衬词形式,为修辞学的衬词辞格研究提供有特色的语料。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前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评估体系构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评估模型,并针对专家、居民和游客对桑植旅游开发潜力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应用,为桑植民歌及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旅游管理教学中,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理论知识外,适时地加入和授受地方特色的文化经典知识,对于丰富学生的旅游教学,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旅游管理实践能力,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桑植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区,桑植民歌在当地各民族广泛流传,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其中渗透着人与自然、个人与家庭、个人与族群、民族与民族之间多层面的共生互补关系,体现桑植人民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热爱家庭、热爱集体、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等多层面的高尚情怀,展示桑植人民多层面积极奉献、共生共荣、互补和谐的不懈追求。桑植民歌中藴含的共生互补内涵为构建中华民族的和谐共荣提供了有力的范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提供了有效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桑植民歌以歌述史、以歌叙事、以歌传情、以歌言志、以歌当哭、以歌育人,再现了当地的自然景象、生产方式、生活习俗、道德规范等,是全面反映桑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宗教、道德伦理的一面镜子。桑植民歌主要包括山歌、小调、劳动号子、花灯、风俗礼仪歌、革命歌曲等,具有教化功能、历史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等。在实施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中,研究并利用桑植民歌的社会功能来潜移默化地助推乡村振兴,无疑是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桑植民歌是我国民歌史上一朵灿烂的奇葩,它以心口相传的方式传递,以淳朴、真挚的感情扣人心弦,也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棒棒捶在岩板上》是一首地道的桑植民歌,在进入新时代以来,进行了大量符合时代需求的改编创作,认真品味桑植民歌《棒棒捶在岩板上》改编创作的美与真对作品的学习演唱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文学和音乐完美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遵循艺术的审美规律,以中国民歌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塑造鲜明艺术形象,倾诉深刻的思想,闪烁理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潮州方言歌和潮语歌曲的语音与旋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州方言歌和潮语歌曲,同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潮汕(粤东)地区发展起来的地方艺术品种.由于粤东三市虽同属于闽南语系,而语言发音又不尽相同,各自创作的地方歌曲发音咬字不同,因此许多音乐爱好者对此两种地方歌曲各抒所见,争议不止.该文作者认为此两种地方歌曲各有千秋,其主要的区别是在歌曲的创作中对语音与旋律的处理,故从潮州方言歌的历史及演变、潮语歌曲的萌芽和发展、潮汕语音与旋律的协调与不协调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浅析客家山歌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客家山歌被审定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代表作,探究客家山歌的传承,并分析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相对滞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首先"保存"起来提升对遗产的崇敬和尊重,其次再"保护"它进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让新颖、鲜活的艺术形式把客家山歌的音韵之美流芳千古。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顾了我国传统民歌的发展史,阐述了民歌和民族声乐艺术应该将民族和通俗有机结合,借鉴西洋先进的声乐知识,在民歌作品和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形成一种全新的民族艺术风格,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过山榜>是一部瑶族传诵的史诗,它记载了瑶族起源、迁徙的历史,也反映出历代封建王朝及南迁的汉族对瑶民的欺压.唯其逼上深山,才有山歌的兴盛,借以打发孤寂与恐惧、抒发愁苦与怨愤、表达性爱的需要.瑶族山歌有三大特点:明白如话、爽朗明快;随意生发,即兴创作;无人不会,无事不歌.  相似文献   

16.
利用信阳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在高师开展“信阳民歌”特色教育,对于信阳民歌的保护传承、对于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信阳民歌”声乐教学要在继承中发展创新,要通过创新使其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还要进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打支山歌过横排》的音乐特点 ,以及它对赣南音乐文化所起的作用。并对“哎呀嘞”进行了详细的诠释 ,提倡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对赣南客家山歌音乐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它独特的艺术风格要求在演唱中要有独特的技巧。掌握好发音、腔韵、装饰音和衬词等方面的特点和运用技巧,是演唱客家山歌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才能在演唱中既保持原有的特色和风格,又不断为客家山歌的科学演唱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