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6年是恶搞的年度,恶搞在文化领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恶搞语境在生成意义的同时,也限制了语义的生成与转换.恶搞对原文本的颠覆是浅层的、戏仿的,恶搞文本尽管貌似强大,但其颠覆的力量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纳博科夫的小说文本中充满了丰富的戏仿现象。在纳博科夫笔下,戏仿不仅是具有讽刺性或滑稽性的文本游戏,而且是建构文本局部或整体的结构、设置人物与情节的重要艺术手段。通过戏仿,纳博科夫展现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如何对世间现象、主体意识进行诗性重现,探究了艺术与现实之关系。戏仿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生产,更包含作家对文学创作行为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当代美国小说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将《格林童话》中同名的美丽童话解构成丑陋的后现代寓言。在这部戏仿童话文本中,表现出一种深隐复杂的童话"怀乡病"(nostalg ia),通过对传统童话和戏仿童话的对比解读,试分析戏仿童话中出现的童话"怀乡病"的建构和表征意义,并以此观照后现代戏仿童话文本的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叙事方法,"戏仿"(Parody)指通过有意识地模仿小说文本的内容、形式特征,并将其运用到不适宜甚至相反的语境中,以达到对模仿对象的曲解、嘲讽和颠覆。如果将新时期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史分期,那么戏仿叙事始终在场,活跃在新时期以来的各个阶段。与此前戏仿叙事的零散化分布不同,新时期戏仿叙事呈现出"集束化"态势,且与新时期以来文化语境的快速转换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这一点,为我们从文学史高度梳理其动态进程提供了学理依据。据此,本文试图纵、横两个维度对新时期戏仿小说作出动态性、类型化分析。  相似文献   

5.
"戏仿"往往指作家模仿前文本的叙事成规并形成新的文本,在语境的对比和差异中对前文本进行曲解、嘲讽或颠覆。戏仿不仅是一种叙述方法,更成为中外文学史中不可忽略的文学"景观"。在西方的文化语境里,戏仿始终是极具争议的话题之一。现今,对经典文本及精英话语进行戏仿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审美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人人皆可参与叙述的社交媒介语境下,频繁互动的叙述情境促使戏仿在素材选择、文本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演变出新特点。戏仿叙述呈现出模式化表达、内容浅白以及意义拼贴生产等特点。通过第一人称经验性视点、文本互文等策略,多元叙述主体围绕源文本和诸多仿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活动。这种情感交流方式与戏仿者群体和读者群体的实际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在群体性的戏仿活动和戏仿文本的群体性传播过程中,离散的个体化情绪迁移整合为社会化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7.
在九十年代文学创作中,有一种小说创作迄今尚未引起广泛注意.这类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读者可以寻找到一个与之相关的、先于它们而存在的经典文本(我们称之为前文本).它们与这些前文本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又不是对前文本的简单拷贝,而是对前文本的重写和戏仿.这种重写和戏仿,既形成了对历史的宏大叙事的解构,也表现出对小说叙事艺术的一定探索;既受到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也得益于中国文学的续书传统与翻案、反案小说.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约翰·福尔斯的《收藏家》中戏仿手法的分析,将文本中的戏仿归纳为三类:对罗曼司的戏仿、对戏剧的戏仿和对现实的戏仿;并据此论述了福尔斯所试图表现的20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的派别对立,以及作者对此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戏仿"从西方传统文学技巧到当代艺术中的文化策略,其本身的概念内涵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而产生了流变。琳达·哈琴在对"戏仿"概念进行词源学和政治学的考察后,结合后现代主义语境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义。琳达·哈琴将"戏仿"置入话语系统和"编码-解码"过程,分析语境对编码考与解码者意图的意义,从而更有利于将文本之外的因素引入解码过程,以丰富文本话语的意义。在解码过程中,"戏仿"通过"双重文本"的引入显示差异,消解主体,是对主叙事进行质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龚芳敏 《天中学刊》2022,(3):120-124
同讽刺相比,戏仿指向历史文本,讽刺则更多地指向现实;戏仿是含混、模糊和摇摆的,讽刺则是单一、清晰和直白的;戏仿是一种温和渐进的改良,讽刺则是一种推倒重建的革命。同拼贴相比,戏仿带有极强的批判性,拼贴则显得更为中性;戏仿保留了源文本深层次的内核和特质,拼贴则突显自身与源文本的断裂;戏仿带有喜剧性,拼贴则指向作家中心主义的局限。同反讽相比,戏仿将批评对象作为自身的一部分,反讽则将批评对象作为对立的他者;戏仿具有含混性,反讽则显得更为清晰、坚决和明确;戏仿面向历史文本,反讽与讽刺一样指向生活世界的所有领域。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在文体上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量吸收并抄改了话本小说、公案小说等,形成了"小说中有小说"的独特文体现象,这些被移植的"小说"成为<金瓶梅>有机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要表明作者的创作主旨和意图.  相似文献   

12.
《洛丽塔》从语词游戏到结构布局都戏仿传统侦探小说这一题材。纳博科夫在小说中重构了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改“追查罪犯”为“确认受害人”,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他还彻底颠覆了小说中的侦探形象。这些都体现了纳博科夫唯美主义的艺术创作观。  相似文献   

13.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20世纪最受争议的文学作品之一。长期以来,评论界对其展开了大量的道德伦理评价,并将其归为现代主义小说。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玄学侦探小说程式,论证《洛丽塔》是一部颠覆传统的玄学侦探小说。  相似文献   

14.
《老残游记》是一部具有很大混杂性的小说,既有对晚清时期帝国世态风物的写真,又有自我辩诬泄愤的自传式叙述,还花费许多笔墨表达了对政治时局的关切和评判,而这些都没有统一在小说的叙述中。《老残游记》既有谴责、政治、侦探、公案等晚清通俗小说元素,又有为当时士人群体所喜的抒情元素。《老残游记》混杂性的原因在于作者创作欲求的多样性、读者市场的倾向性和小说体式的实验性。  相似文献   

15.
尽管《中兴日报》的立场更激进:"反对保皇党,推翻帝制",但所刊反满小说的主题比较隐喻。该报"小说"栏目容纳侦探小说,下意识地追随东西方长久以来打破雅俗之分缓慢进展的潮流。《中兴日报》在选刊中国小说来稿的同时,也输出该报所刊登过的小说到中国的报刊。因此,该报所作的中新文化交流,可以说是双向的。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小说创作异彩纷呈。在体上的实验或说创新成为小说创作形态与艺术发展的又一重要特征,都市新历史、新体验、女性写作等新的体接连出现,使中国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争芒斗艳的态势,体样式上的多元化构成了十年小说一道亮丽的学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大约在上个世纪末起,中国掀起了一波涉及金庸、武侠小说、金庸热及金庸武侠小说等现象的批评热潮,而在相当多的有关金庸武侠小说的批判中却存在着个人情绪化突出,批判的矛头指向偏错等问题.许多知名人士或学者在试图去批判金庸武侠小说时实质上却是在批判武侠小说,批判金庸,批判与金庸武侠小说有关的各种社会现象.他们所要批判的对象与其实际批判的矛头不相对应,似乎是南辕北辙、“声东击西”.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早就存在着数量丰富的教育小说,但长期以来其中的绝大部分却被学人忽略,宋元的教育小说至今几乎无人提及.教育十分兴盛的宋元时期,出现了大量反映教育题材的小说作品,这些小说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上除家长、教师外其他人士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情节独特,教育内涵丰富,值得搜集整理和研究.这项研究对中国古代小说史的全方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徐訏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可将其分为三类:奇幻小说、心理小说和现实小说。奇幻小说浪漫的传奇色彩、幻美的理想主义情调和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赋予作品奇特的艺术魅力;心理小说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隐秘的人性探测;现实小说以展示社会问题为主旋律,显示了徐訏对现实社会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
小说书目的编撰具有献学性质,但它同时又是小说学的一部分,与小说作、成书、版本以及类型等等研究息息相关。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以20世纪前期的通俗小说研究为其学术基础,其后80、90年代出现的通俗小说书目和言小说书目也程度不同的吸纳了当时小说研究的成果,同时叉为小说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但是20世纪的小说书目作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将言小说和白话小说融通一体,对于版本录的完备性和精确性,以及小说类型的界定等等,都是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