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4年重庆出版的《书学》杂志有葛康素先生一文,为许多陈独秀研究者所未见,很重要。文中的白磷,是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小村庄,在地图上找不到,邓家和葛家均祖居于此。邓家先祖邓石上。是清朝著名的艺术家,书、画、篆刻均名重一时,邓稼先即其六世孙。邓石如的四世孙邓绳候与陈独秀家是世交,陈独秀在题款中称为“绳翁”,邓绳候和他的三个jj予都是名人,三子中以邓仲纯与陈独秀最友善,亲如兄弟。邓仲纯之姐嫁给葛温仲,葛温件同陈独秀一道赴日留学,共同在安庆发动拒俄运动。葛温仲有二手,即葛康俞和葛康素。文中的五兄,即指葛康俞…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历史上,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位先驱,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晚年的陈独秀过得非常凄惨.陈独秀刚到江津吃了邓仲纯之妻的闭门羹后,在所住的"郭家公馆",陈独秀宴请特意来江津看望他的高足罗家伦、傅斯年.  相似文献   

3.
<正>陈独秀(1879—1942),原名陈庆同,字仲甫,今安徽省怀宁县人,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文化启蒙的发起人、五四运动总司令、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先行者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从中共一大至五大,陈独秀一直担任党的最高领导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普及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拟探析陈独秀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过程,以再现这位著名历史人物的革命功绩。  相似文献   

4.
邓石如与金榜的订交时间,以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可能性更大,乾隆四十六年、四十七年的看法当予纠正。金榜称扬邓氏为李阳冰后一人,与梁巘的预言、程瑶田的肯定是前后呼应的,对邓氏书名在安徽地区的流播起到了重要作用。邓氏与曹文埴初识当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五十一年说亦误。曹文埴遍赞邓氏四体书为国朝第一,第一次从横向上评定其书坛地位,刘墉、陆锡熊的称赏,也是以此为前提的。邓氏寓居北京仅半年,出都时间至迟在乾隆五十六(1791年)二月间。其出都的原因,与曹文埴极相关,与刘墉失势、陆锡熊以忧暴卒干系不大,根本原因在他自身。邓石如遭到翁方纲等人排诋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其篆法问题,而不是审美风格的分歧。邓石如被排斥不能只从表面看作书派之争所致,倒可能是皖派经学家与吴派经学家治学方针的分歧在书法评判上的表现。邓氏的创作道路与生前不遇生后大遇的状况,可为今日书者镜鉴。  相似文献   

5.
庄森 《新闻世界》2008,(5):54-54
20世纪初的北京大学令人敬佩,不是因为学术成就,而是因为倡导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民主与科学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是文科学长陈独秀。而正是蔡元培,慧眼聘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由此创造了北京大学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汪文忠 《湖北档案》2016,(12):42-44
在早稻田大学加入“励志社” 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城内(现属于怀宁县)一个秀才家庭.父亲是个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陈家非常贫困,陈独秀2岁那年,陈父就病逝了.陈独秀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的童年是伴随着《四书》《五经》度过的.1896年,17岁的陈独秀考中了秀才,成为当地一个响当当的读书人.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来安徽省安庆市拍摄专辑,受到市档案馆的热情接待。该馆提供了陈独秀故居、家庭生活和革命活动的照片以及第一次被捕坐牢在狱中所写信的原件等,其中两幅照片极为珍贵,一幅是1927年3月21日以陈独秀为首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工人武装在上海总工会门口的留影;一幅是1937年陈独秀在南京江苏第一监狱中写作的情形。导演黄宁和纪念馆陈翔副教授称这是专辑拍摄以来拍摄到的两幅最为珍贵的资料照片。利用特色档案提高知名度$安徽省安庆市档案局@陈慧芳  相似文献   

8.
毛峥嵘 《湖北档案》2008,(12):38-39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王明当选为中央委员.那么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为何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委员呢?其实,在六大选举时并非没人提名陈独秀为中央委员候选人,只是这项提名没被通过罢了。在六大提名陈独秀为中央委员候选人的,是长期被人认为存党的历史上犯了“袒护”陈独秀错误的王若飞。多年来,极少有人知晓王若飞曾为陈独秀说过不少公道话,并险些因此被开除党籍。  相似文献   

9.
名人手迹     
《档案与史学》2009,(10):3-3
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一名庆同,又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幼年人私塾,十七岁中秀才。一八九七年入杭州求是书院。后因参加反清革命活动遭缉捕,东渡日本留学。一九零三年回国,在安徽组织爱国会,被清政府强行解散。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与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对建党作出了重要贡献.最近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和陈独秀作为主要角色引人注目,他们的密切交往成为历史叙事的重头戏.关于李大钊与陈独秀之间的个人情谊,有学者曾根据目前出版的他们的私人信件集,以未发现两人有单独来往通信为理由,认为李大钊与陈独秀虽然政治上志同道合,但在私人关系上交际不多、关系并不亲密融洽.①这个结论似乎有点机械和简单化,并不符合事实.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史料认为,李大钊与陈独秀不仅是政治上的好搭档,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亲密的好伙伴,两人交往颇多,友谊甚笃.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英流汇聚的伟大历史时期,陈独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物,在此期间亦曾留下过深深印迹。本所引溯论证的:是其早期的编辑出版实践及其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内容包括:一、丰富多彩的出版实践;二、“鼓吹革命”的出版思想;三、风格独异的出版特色;四、功垂青史的出版名家。在章的第四部分,笔以下述拙见就教于同人:1、陈独秀是引领近代中国进步出版事业的旗手;2、陈独秀是培养近代出版人才的园丁;3、陈独秀是早期党的革命出版事业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2.
范鸿仙与陈独秀、胡适,都是安徽人。范鸿仙,名光启,1882年生于安徽合肥北乡的一个农民家庭。陈独秀,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一个平民家庭,比范鸿仙年长三岁。两人学识同样渊博,但陈独秀出道比范鸿仙要早,且对范有着深刻的影响,范鸿仙对陈独秀则怀有崇敬之心。范鸿仙比胡适大了整整十岁,对这位后辈欣赏有加,可谓是忘年之交。陈独秀与胡适,都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思想界的拓荒者,学术界的祭酒。在清末民初的舞台上,他们与范鸿仙都有过交往,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忽略的痕迹。有评论称:"清朝末年有过一阵‘白话文运动’,时期非常短暂,代表报刊为《国民白话日报》、《安徽白话报》",前者创办不久即改名《安徽白话报》。范鸿仙等安徽人创办的这份白话报,正是受了陈独秀的影响,少年胡适则是撰稿人之一。早年的《安徽白话报》对于中国新文化运动,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谱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市一个"小户人家","独秀"为其发表文章时的笔名,1942年病逝于重庆江津。从封建时代的秀才成长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央总书记,又从总书记转变成"终身反对派",陈独秀的一生十分复杂。但他与早期中共,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建立政党的"三个基础"都和他的活动密不可分。一、从思想基础看  相似文献   

14.
1920年2月间.武昌文华大学毕业生邀请胡适参加他们的毕业典礼并作学术讲演。因胡适要在北京陪同杜威访华并任翻译,就转荐陈独秀。此时。陈独秀正在上海参加筹办西南大学事宜.寄居亚东图书馆.接到文华大学电邀后,即乘“大通轮”溯江而上,于2月4日抵达汉口。文华大学协进会和武汉学生联合会,派代表冒雪迎接陈独秀。当晚陈独秀留宿文华大学,备受款待。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4月7日致胡适信是判断1923年中共中央迁粤的重要史料。1979年版《胡适来往书信选》将该信系于1923年,但2013年的新版却将该信系于1922年。经查阅相关史料可知,陈独秀1922年3月底4月初在上海,直到4月底才到广州;从广州政局,孙中山政策取向及国共、孙陈关系进行分析,该信也不可能是写于1922年;考察瞿秋白"新俄"书的出版情况及人际关系,陈独秀1922年不可能就瞿秋白书给胡适写推荐信。旧版将陈独秀四月七日致胡适信系于在1923年,则与各种史实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6.
1920年2月间,武昌文华大学毕业生邀请胡适参加他们的毕业典礼并作学术讲演。因胡适要在北京陪同杜威访华并任翻译,就转荐陈独秀。此时,陈独秀正在上海参加筹办西南大学事宜,寄居亚东图书馆,接到文华大学电邀  相似文献   

17.
图苑传真     
图书资料专业初、中级职称资格考试辅导班即将举办根据省文化厅、人事厅皖文职改[2002]266号文件(《安徽省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精神,自2002年起我省图书资料专业初、中级技术职称资格实行“以考代评”制。安徽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作为安徽省图书资料与情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计划于2005年9月底10月初举办图书资料专业初、中级技术职称资格考试辅导班,届时将聘请具有丰富教学和应试经验的教师主讲相关课程,欢迎全省高校图书馆馆员参加学习。安徽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安徽省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8.
新城(今江西黎川县)礼教乡枧源邓氏,世代好学尚义,最为杰出的当数邓元锡。邓元锡(1528~1593),字汝极,号潜谷,县城南津人。为明代中后期知名理学家、文学家。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四人帮"垮台不久,就渐渐有人赴陈独秀故乡安庆,去寻访陈独秀的有关文献。作为首批淘金者,他们每有意外的收获,如陈独秀少年之作《扬子江形势论略》、陈衍庶(陈独秀嗣父)与洋商诉讼破产的文件等一批珍宝,都是那时发现的。其问最大的收获,当属《义门陈氏宗谱》。安庆市文化局的万峰岩有短文《搜集<陈氏宗谱>前后》,记叙了那略有点传奇色彩的过程,说详其文,兹不赘引。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4月,我因编写教育志去南京市江宁区档案馆查阅档案,无意中发现馆藏目录中有1932年陈独秀被羁押在江宁地方法院时的司法档案,陈独秀被押时的档案可是珍贵的史料。5月初,我再访档案馆受到热情接待。当我打开这批原始档案时,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