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革命文学这一指定范围,阿英确立了政治的三重特性:革命性、理想性和先锋性,以及形式的三个层次:规范性、总体性和发展性。对“革命文学”的阶段限定和政治与形式的多重理解,构成了阿英的人本主义文学政治观。阿英的实践启发学界建构文学政治的“一体两面论”,解决文学与政治的共生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的艺术形式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构成维度,它从"审美之维"与社会理性之维关系角度来审视艺术形式,把艺术形式视为艺术的政治、革命功能的实现介体,并揭示了艺术形式与作品内容、艺术形式与感性解放、艺术形式与美学规律的关系.这一艺术形式论以其自身鲜明特色而殊异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式理论和现代西方形式主义美学流派.  相似文献   

3.
围绕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通过对新时期初期的"形象的表现"、"美学的反映"、"形式分析"与"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的主体性"的复杂关联,探讨新时期初文论界是如何摆脱文学的从属论、逐步确认文学的独特性的.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以往的文学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中,从作品内容中揭示出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内涵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但从被视为纯粹的"审美"或者"形式"中发现政治意蕴却是比较少见的。事实上,一种审美趣味以及文体、修辞等文学形式与社会政治状况密切关联:一方面社会政治状况是审美与形式生成与演变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审美和形式也以特有的方式发挥着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功能。六朝士族文人对五言诗的青睐以及以品论诗、历代儒家士人的复古主义或者退化论的文学史观,从表面看主要是形式问题,实际上都是某种政治诉求的文学表征,因此,探讨"形式的政治"就成为文学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5.
道家文化对林语堂文学思想的影响非常深重,使他由早期的"文艺必谈政治"转为文艺必须"超政治"、"近人生",并建立了"幽默"、"闲适"、"性灵"论,追求道家美学的审美特质,如尚"自然"、主"真"、求"趣"等。林语堂的文学观点是中国道家美学与西方表现论"联姻"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在阿英看来,文学与政治(政治理念)不是非此即彼的对抗状态,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统一于对“理想中国”的想象之中。从“想象现实观”出发,阿英完成了“文学一政治”批评模式的思考探索。这种批评模式,倡导“审美一实践”的文学范式,认为文学与政治的链接是通过“想象”——对人类自由美好生活的想象,肯定人的价值,肯定文学的审美特性,肯定文学的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丈论中国化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7.
“温柔敦厚”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美学例题,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它涵盖了文学本体论、功能论、创作论、风格论、继承论诸多方面。作为一种美学思想,它是在中国古代平衡政治的现实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同时受敬天保亿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中庸哲学、道家的柔弱胜刚强思想的浸濡,而且它体现了理性节制情感的心理学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阿英看来,文学与政治(政治理念)不是非此即彼的对抗状态,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统一于对“理想中国”的想象之中。从“想象现实观”出发,阿英完成了“文学-政治”批评模式的思考探索。这种批评模式,倡导“审美-实践”的文学范式,认为文学与政治的链接是通过“想象”——对人类自由美好生活的想象,肯定人的价值,肯定文学的审美特性,肯定文学的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9.
居其宏先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他主要对于中外歌剧和音乐剧的理论研究与评论。《歌剧美学论纲》是2002年居其宏所写一本对于歌剧美学进行分析的书,其书分为歌剧本性论、歌剧音乐论、歌剧文学论三编,内容对于歌剧的审美有着多方位的展开描写,从歌剧的形式、风格、形象、乐器还有场面等。《歌剧美学论纲》可以说是我国大陆的学者自己独立的编写的第一部论述歌剧理论的专著。  相似文献   

10.
"情"、"味"、"境"是最能体现中国抒情传统文学旨要的核心概念,也是王文生对古典传统研究自始至终所执着追寻与探视的人生审美理想.<中国美学史:情味论的历史发展>是王先生继<论情境>后推出的力作.其最为新颖之处无疑是"以情味之线,牵美学之史".他从中西文化语境纵观中国传统抒情文学并逗引出"情味论",并对"情味论的历史发展"作了交互式的潜在整合、梳理和大胆果敢的纠评与言说,给人以深刻的启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