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儒,其教育思想对于南宋以后中国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朱熹以“明人伦”作为教育目标,期望通过明人伦,改变当时“风俗日蔽,人才日衰”的状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朱熹高度重视道德教育,他是中国教育史上以《须知》《学则》的形式来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第一人。朱熹把人的教育划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并就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是朱熹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朱熹的读书六法,分别阐述了读书的不同方面,是朱熹教育思想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
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对先秦以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总结和改造,建立了完整的"理学"教育理论体系,其理学教育的中心就是道德教育。本文对朱熹"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两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朱熹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朱熹的人才培养思想以培养圣贤为目标,将教育划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并且主张两个阶段不可分割,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其培养方法主要有立志以坚、居敬致之、格物穷理、致知力行等几个方面。这一思想为宋代文教兴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培养了大量士子。其人才培养思想的"以人为本"核心以及系统的培养方法理论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区别甚多,从进阶上来讲就有很大不同。我国目前的教育进阶,首先是九年义务教育,然后是大学,大学之后还可以进行后续一系列深造。所历时间之长,所涉内容之广,均为古人所不能及。本文依托朱熹《大学章句》,立足古代教育进阶的两阶段——小学和大学,来探讨古人上学时所学习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郭春燕 《教学随笔》2016,(3):151-151
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区别甚多,从进阶上来讲就有很大不同。我国目前的教育进阶,首先是九年义务教育,然后是大学,大学之后还可以进行后续一系列深造。所历时间之长,所涉内容之广,均为古人所不能及。本文依托朱熹《大学章句》,立足古代教育进阶的两阶段——小学和大学,来探讨古人上学时所学习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6.
朱熹     
朱熹(1130—1200)是宋代著名的封建地主阶级哲学家和教育家。封建地主阶级的三纲五常,道德伦理,在朱熹心目中是个永恒不变的“理”。这个“理”又往往有丑的、恶的、假的所谓“人欲”和它对立。所以他要求“存天理,去人欲”,即要求制止违背封建制度的思想和行为。为此,他积极从事教育活动,宣传修己治人之道,以达到“存天理,去人欲”的目的。朱熹把学校分为小学与大学两类。从八岁至十五岁,入小学,“及十有五年……入大学。”小学学的是洒扫,应对、孝悌诚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是培育儿童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规则意识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小学德育整个阶段.《道德与法治》是儿童规则意识培育的教科书,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村在规则意识教育编写理念和编写体例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村分析,发现教村中规则意识教育以安全意识教育、纪律意识教育、秩序意识教育、环保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为主题内容,依据学生生活为中心,以儿童学习活动为轴线,基于儿童视角,凸显童趣性,巧用留白等为特征,根据规则意识教育内容在教村中的主题呈现和特征,进而给出厘清教村内容、落实教村"班本化"、挖掘生活资源、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教学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孩子成人成才,首先要学会做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终极所指。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主张小学主要应让孩子学会做事,大学才重在让他们“明其理”。这种认识是有道理的,我们认为,让小学生学会做人就是以他们的社会生活、学习生活为主线,以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通过与学生生活密…  相似文献   

9.
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以他的哲学理论为基础的。他把道德教育划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不同的阶段和层次,并且指出每个阶段德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也有所不同。他的这一思想在今天仍可以给人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建政 《教学研究》2007,(2):105-107
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以他的哲学理论为基础的.他把道德教育划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不同的阶段和层次,并且指出每个阶段德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也有所不同.他的这一思想在今天仍可以给人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朱熹《四书集注》里,提出了"格物致知论".格物致知论,形式上是朱熹从《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这两句话推演出来的,实质上它是朱熹自己的认识论的核心.朱熹在《大学》"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两句处,注云:此谓知本这四个字是衍文.此谓知之至也,"此句之上,别有阙文,此特其结语耳."因此,特地补写了一章他所认为的阙文,把它作为《大学》传的第五章独立起来.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倩 《教育学报》2007,3(1):89-93
朱熹的“《诗》教”思想,经历了从广泛学习前人成说,到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不断加以琢磨、深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朱熹“《诗》教”思想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博采众说、删繁从简、以诗说《诗》、不断深化这样四个阶段,从而从一个学者、教育家的成长历程的角度,来把握朱熹“《诗》教”思想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较好地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也是小学教育的起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  相似文献   

14.
历来关于《大学》"亲民"与"新民"的争论中,朱熹和王阳明的观点最具代表性。朱熹《大学章句》对《大学》进行补传和注解,并改"亲民"为"新民"。王阳明回归古本《大学》,不同意朱子对《大学》经文的改动,认为应作"亲民"。朱熹和王阳明关于《大学》的今古本之争,反映的是两人不同的哲学思想。大致来说,朱子走的是自上而上的"致君行道"的路线,阳明则是自下而上的"觉民行道"路线。朱子的"新民"突显了士人对民众的教化;而阳明的"亲民"则倾向于对民众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朱熹以传统儒学“学以成人”为教化目标构建了“小学-大学”的教化体系。小学之教立足“事”,重在“涵养”人的良善本性,是“学以成人”的逻辑前提;大学之教立足“理”,重在穷究事物之道理,是“学以成人”的现实保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遵循朱熹“事-理”的逻辑结构,统筹教育内容由“事”到“理”的阶梯性与系统性,坚持教育目标“涵养”“穷理”的阶段性与立德树人的一致性,推进教材体系的层次性与整体性,用朱熹教化体系的智慧增强思政课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比较研究》是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开展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第七项专项研究课题,分两条主线开展研究,为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模式提供理论与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坚持双向衔接"的基本原则,即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促进幼儿顺利过渡.双向衔接是指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互衔接,是"幼小衔接"和"小幼衔接"的结合.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阶段.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在两个阶段的过渡过程中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身心也有很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教师教育"大学化"转型是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假设,将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趋大学化"阶段和"大学化"阶段。"大学化"阶段的教师教育,是被置于大学中的教师教育,而"趋大学化"阶段的教师教育是院校中的教师教育。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与大学化教师教育的本质区别表现在文化氛围、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学术水平上。为此,"趋大学化"的教师教育应该在学科综合化程度、学科学术性积累、学术性与师范性整合以教师教育的定位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教师教育"大学化"转型是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假设,将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趋大学化"阶段和"大学化"阶段。"大学化"阶段的教师教育,是被置于大学中的教师教育,而"趋大学化"阶段的教师教育是院校中的教师教育。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与大学化教师教育的本质区别表现在文化氛围、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学术水平上。为此,"趋大学化"的教师教育应该在学科综合化程度、学科学术性积累、学术性与师范性整合以教师教育的定位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教育部基教司有关负责人指出:电影课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一个重要措施,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验已经在17个省的104所学校中实施。大部分是小学,最近有两所中学、八所幼儿园也参加了这个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