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错误的一组是【】A.凋(diāo)谢似(sì)的谭柘(tuò)寺B.梧(wú)桐落蕊(ruǐ)廿(niàn)四桥C.驯(xún)鸽混(hún)沌潜(qiǎn)意识D.歧(qí)韵著(zhù)衣一椽(chuán)破屋二、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深沉的地方。即“一叶知秋”,意指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后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B.北方人念陈字,总老像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平声和仄声,泛指由平仄… 相似文献
2.
质疑一:"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到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很显然,该句主语应该是"我",才能"赶到""赶上",发出"来"这一动作。所以,应该删去"的",以保证主谓短语的搭配。此其一。其二,"饱尝一尝"不妥。"饱尝"的常用义项有两个:①"充分的品尝",②"长期经受或体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而"尝一尝"是"浅尝""体验体验"的意思。这样看来,"饱尝一尝"就是"饱尝一回"和"尝一尝" 相似文献
3.
质疑一:“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到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作为一个平民秋士,其独具魅力的语言也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一.感情浓郁的语言.《故都的秋》无论叙事还是写景都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比如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如果改为住在一椽破屋里,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坐在院子里,看得到……虽然内容大致不差,但改句只客观描摹,不含感情;而原文则主观色彩浓厚,作者不仅在描摹秋,而且在欣赏秋,带有自在的逍遥、悠闲之态,浓浓的欣赏、陶醉之情.类似的句子还有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改句:槐树叶底,日光一丝一丝地漏下来,破壁腰中,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盛开着)等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故都的秋》是集中体现郁达夫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和艺术特色的一篇散文,其思想内涵深刻而悠远,极富人文色彩与平民意识;其艺术表现手法别具一格,低沉而细腻. 相似文献
6.
《故都的秋》是现代文学大师郁达夫先生创作的艺术精品,格调高雅,感情细腻,意味隽永。对这篇佳作开展品读教学,也是帮助学生进入文章审美情境的不错选择。一、品语言文字之佳语言是承载文学情感和意蕴的基石,欣赏文学作品必须从感受语言开始。首先,《故都的秋》通过灵活运用艺术化了的口语句式,形成了舒缓有致的行文节奏, 相似文献
7.
8.
9.
师: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妖娆,冬有冬的庄重,而秋,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情去诠释心中的秋。今天,我们携手步入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来品味他笔下那独有的“故都秋味”。 (板书课题:故都的秋 郁达夫 ) 〔点评:以简洁的导语,引导学生“入境”。〕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读提示”和注释 (1)简要地介绍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 生 (1):郁达夫是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他的小说代表作有《沉沦》《薄奠》等;他的散文以游记著称…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那个时代,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的阴影 相似文献
11.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的名篇,抓住故都的秋的三个特点“清”、“净”、“悲凉”.通过对故都之秋的洗练优美的描写.赞美了故都的秋色特有的美。郁达夫先生用细腻的笔触勾勒了故都的景色又带有悲凉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眷恋、热爱故都的真挚感情。从中也流露了作者伤感、落寞的情怀。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 相似文献
12.
张海波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6(11):146-147
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①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②了解郁达夫及其作品。1.2能力目标: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诵读,加强语感。②培养在阅读中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意蕴,并作适当归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一篇意味隽永、感情浓厚、文化底蕴深厚的写景抒情美文。作者选择故都的平常之景入文,在细描细绘的五幅清秋美景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情趣,流露了深沉的忧思和落寞之情。鉴赏此文的着眼点应放在情景交融写法上。一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二是学习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4.
肖家芸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1998,(3)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肖家芸时间:1997年8月4日地点:秦皇岛海关学校会堂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一篇自读课文《故都的秋》(板书课题、作者)请大家齐读两遍课题,揣摩揣摩,这个题目告诉了你什么。生:(齐读两遍,一生举手)这个题目点明了所写内容。师:能从语法... 相似文献
15.
《故都的秋》是一篇感情淳厚、质皆美的散名篇。作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和眷恋故都之秩的真情,也流露出忧郁的心境。细腻、独特的感受,忧郁而灵性的情怀,在郁达夫这篇散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透过郁达夫的字,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旧时代知识分子对于社会、个人遭际的苦涩的品味,也可以把那份独特的情思在我们的内心中加以细细地体验,寻求一种其鸱。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想
《故都的秋》作为现代散文名篇,意味隽永,文辞优美。但由于本文的写作离今天已经久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蕴和情感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应适时对作者情况和背景进行介绍,并提示学生诵读,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抒情散文的选材特点;(2)理解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叙事散文,是一篇经典文章.但由于经典往往距离学生生活实际遥远,学生领悟其实质有一定难度.再加上本文是名篇,对我这个尚无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来说,教学压力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领会课文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培养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2、通过意象分析,体会作者笔下故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