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京市六一中学近几年来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坚持国际化的办学方向,把“创新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人才”作为办学宗旨,以“优质、特色、精品、示范”为办学目标,促进学校办学模式、教育模式的创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校的内涵特色发展。国际化办学已成为学校重要的办学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2.
再谈"1233"办学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实现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创新,就要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为模式创新提供前提。依靠行业组织和行业研究会办学.保持院校与行业的有效沟通,形成“校企互动”的办学机制是实现高职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按照“重视基础、拓宽口径、强化技能”的原则,搭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三级教学平台,是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教学模式的核心。建设以“双师型”队伍为主体,“理论型”队伍为基础,“技能型”队伍为辅助,协调发展的三支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保障,为教育模式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就业率看"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通过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与办学模式的相关性分析,对“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五位一体办学模式与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五位一体”办学模式对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十年来,关于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以下简称“办学特色”)问题日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在理论上,主要集中在对两个问题的研究:一是关于“办出各自的特色”内涵的研究,二是关于“办学特色”创建的研究。但对研究中的有些见  相似文献   

5.
探索学校与行业、社会联合办学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尚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根据我国国情,通过“三改一补”来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是我国发展高职教育的特点,面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个新的教育类型以及我院是由“三改一补”学校改制过来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就必须打破以学校为本位的办学模式。基于这种认识,学院首先提出牢固树立扎根于社会办学的思想,探索学校与行业、社会联合办学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的途径,寻求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是旅游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在教育中要体现出“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办学特点,用“职业本位、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整个教学活动,树立全球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特色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走“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高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素质教育实践办学特色为立论基点,论述了中小学素质教育如何以“科学与人文教育相统一”为运作特色,为基础教育创新的多种实践模式运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论"五位一体"办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位一体”办学模式是指高职教育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校企紧密合作,实现“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一体化,从而促进教学、科研质量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本文阐述了“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核心理念与基本内涵,分析了“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区域特征与保障机制,论述了“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托行业办学是一种“适应”模式,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依托行业办学模式的建立,需要地方政府全面统筹,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0.
刘欣 《教育导刊》2002,(8S):86-89
高职教育作为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应着眼人才类型特征、职业岗位需求、教育功能发挥“三大”要素,确立技术特色的主体定位,并着力构建集团化、国际化、个性化“三大”互动平台,探寻特色办学的多元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群)是一个专业技术性、团队协作性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并且教学必须与信息类企业紧密合作的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融"工作项目研发、职业技能训练、应用技术创新"为一体的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当今高职学生实际特点和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和探索性的要求,我们确立了适合高职学生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推广"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管理,逐步建立与"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弹性教学管理,课题组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群)弹性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任苏民 《教育研究》2012,(3):130-134
叶圣陶是20世纪我国卓越的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76个春秋,形成了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的教育思想。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文化特质,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创新性、民族性、大众性。它从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出发,批判扬弃传统教育思想,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的文化精神和基本原理;它将其文化精神和基本原理具体贯彻和体现在德育、教学、教师发展、语文教育等实践领域,总结和提炼丰富的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智慧。  相似文献   

13.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对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引发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的主、客体关系等方面深刻变革,改变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使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向导。作为教学模式转型的执行者,教师必须重塑自身角色,适时自觉地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应用现代技术能力,把握和跟踪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的研究,以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需要,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教育创新思想的提出,深刻地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是江泽民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和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深化对教育创新问题认识的逻辑必然。其内容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制度与体制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等。江泽民教育创新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创新理论,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实践性、时代性和主体性特征,是指导我们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古代教育思想的总结,它系统地论述了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师教学等内容,其中精华是关于教学原则的理论,在当今语文教育中,仍然有许多值得继承、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三老"语文教育"工具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先武 《教育学报》2007,3(3):54-59
“工具论”是“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工具性”的制约,走进了科学化、技术化的误区,并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然而,语文界至今仍有人把“三老”的教育理论视为圭臬,对于片面强调工具性所产生的弊端缺乏认真的反思。这将给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造成极大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7.
结合连续三年对任职教育院校学员进行组训带教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教员导师制"、"学员小组施训制"、"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跟踪制"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组训模式,对组训过程中具体的实施方法给予详细阐述,突出"三位一体"训练模式注重发挥教员、学员主观能动性和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功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教育研究的科学方向之一。介绍先进的教学模式是为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样式,是为学校教育做科学化的实践性诠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江苏省洋思中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新教学模式,值得借鉴。可借此模式的建构阐释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转变。  相似文献   

19.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深入推进我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有效地拉动专业、学科、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建设,增强学校办学实力,促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的达成度;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拓宽"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平台、培养途径和培养方式方法,把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延伸到课堂教学平台、实验实训平台和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以外的无限时空间中去。要深入地推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必须采用有效措施使"产学研"合作教育由"单向合作育人"进入"互动合作育人"的深层次阶段。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功能观的转变,顾明远先生首次明确提出了"现代教育"这个学术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教育现代化"思想体系。顾明远先生认为,"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具有平等性、终身性、生产性、个性性、多样性、信息化、开放性、科学性等基本特征。"教育现代化"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换的过程,其核心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时,必须处理好"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正确对待外国教育思想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