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论者将《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记念”作反语解释,即释为“不能忘却”,虽于题目说得过去,但于文意却有所不合。 鲁迅在这篇文章一开头就写道:“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开宗明义地肯定了本文是为记念而写。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为了“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我倒要将他们忘  相似文献   

2.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创作于1938年11月。诗人以饱蘸血泪的笔触,倾诉了他那一腔刻骨铭心的爱国热忱。整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意象深重独特,诗绪忧郁深沉,感情强烈真挚,读来感人肺腑,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我爱这土地》读来给人沉重之感,且忧郁之绪贯穿始终。“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字里行间流露着伤心,透出悲愤,可以说忧郁是本诗的特点之一,同时也是艾青抗战时期诗歌的特点之一。艾青这一时期的其他诗篇可为佐证,…  相似文献   

3.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发现》)一九二五年闻一多先生留美归来,目睹五卅运动后中国的黑暗现状,他发出了这痛苦的呼喊.他曾是一个“极端的唯美主义者”,吟咏过“死”,赞叹过“爱”,歌颂过“色彩”.但是,正如他给友人信中说的“现实的生活时时刻刻把我从诗境拉到尘境来”,虚幻的诗境和黑暗的尘境是极端矛盾的.祖国在召唤他,他回来了,然而却失望了.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内黑暗现实激起了他的愤懑.“如花的祖国”被糟踏成“一沟绝望的死水”,满眼是寂无人烟的“荒村”和“满城都是鬼”的北京城.诗人在痛苦悲愤中寻找出路:是置身书斋不管窗外风雨呢,还是应当冲破牢笼有所作为?是贪图个人享乐,还是关心人民的疾苦?诗人开始关注人民遭受的灾难,关心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梦见孔明     
“怎么可以!诸葛亮怎么可以死呢!”带着昨晚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后遗留下的满脑子的悲愤和遗憾,我睁开了疲惫的双眼。原以为,四大名著中,《红楼》最悲,可没想到一部《三国》,竞赚取了我如此之多的眼泪。尤其是昨晚上演的“秋风五丈原”,更是让我悲愤不已。我穿好衣服,收拾好房间,打开了卧室的  相似文献   

5.
蚊子将小作者害得够惨的了,于是便有了《给蚊子的一封信》,可是虽然“义愤填膺”,小作者却依然幽默不减。有趣有趣!那既悲愤又生动的“控诉”,让大拇哥也记住了蚊子的“罪行”。哼!这家伙确实可恶,不消灭它怎可善罢甘休!了个“音知天“舞却猾头富第的惨大拇哥点评挨千刀的臭蚊子:你又长肥了吧芽你一定不记得我了,可我却忘不了你选就是你,害得我每天晚上如临大敌,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喏,就拿昨晚来说吧。我刚进入梦乡,你就唱着“嗡嗡进行曲”从窗户缝钻进我的房间。一听到这声音,我精神为之一“振”,立刻从床上一跃而起。因为我知道,一旦进…  相似文献   

6.
儒家倡导“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国”这个层次却不易入,于是历代许多爱国志士就会产生报国无门的悲愤。辛弃疾的《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虽是为祝寿而作,但因寿翁韩元吉也志在恢复,所以辛弃疾与之英雄相惜,痛感虽为“经纶手”却均遭闲置;同时把韩元吉比作历代名相,期望与之重整乾坤,再度建功立业。在这首词中,有急切报国的热情,也有报国无门的悲愤,构成了悲壮苍凉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台湾糖。甜津津,甜在嘴里痛在心。甲午年,起纠纷,鸭绿江中浪滚滚,中日一战我军败,从此台湾归日本。”孩提时期,每每祖父不元悲怆地念叨起这首30年代小学课本里的民谣时,总能给我一种莫名的触动。在甲午一百二十周年之际,作为一位历史教师来审视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于无比痛心之中更有一深感悲愤之处:明明是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竟然被日本粉饰成一场“文明”对“野蛮”的战争。之所以如此,要从当时国际社会所确定的“文明”与“野蛮”的标准讲起。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写作是一种燃烧。作为许多习作的第一个读者,最让我感到兴奋的,莫过于在作品中看到了“火”,看到了燃烧。燃烧是用爱和恨作原料的。燃烧中闪现的是一种人类精神在这世上,还有苦难和不平时时都在发生。可悲的是,不少人选择了逃避,选择了熟视无睹,甚或打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公理来。有时候,我真不忍心告知少男少女关于大人们的精神真相,生怕因此而惊扰了他们美丽的花季之梦。令我振奋的是,有一部分小作者已经开始关注诸如此类的问题。从他们的作品中,我读到了悲愤的呐喊、勇敢的批判、真情的呼唤、求实的思考,对于…  相似文献   

9.
千里走单骑     
《新作文》2006,(Z2)
“是的,我确实喜欢面具戏,那是因为我发现了隐藏在面具下的真正面孔,就是我自己。欢乐的背后,我咬牙忍耐着,悲愤起舞的同时,我却在伤心流泪……”——《千里走单骑》  相似文献   

10.
弹琴和补靴库勒克是德国的大钢琴家,有一次被富翁白林克请去吃饭。白林克过去是个鞋匠。进餐完毕,主人要求客人弹支曲子,库勒克只好从命。不久,钢琴家也回请白林克来吃饭。饭后,他捧出一双旧靴来。富翁感到很奇怪,库勒克说“:上次你请我,是为了听曲子;今天我请你,是为了补靴子。”谁的代表作现代美术大师毕加索听说法西斯德国炸毁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悲愤之余,创作了著名立体主义作品《格尔尼卡》。在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毕加索站在门口,给每一个进入艺术馆的德国军人一张《格尔尼卡》复制品。德国军官说“:这是您的代表作吗?”“不,”毕…  相似文献   

11.
那寒梅 《青海教育》2005,(12):24-25
人教本高级中学语第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通过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我们学习和阅读了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通过学习,我们更深刻地体验到了鲁迅先生“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的这种无法忘却的悲愤。我们更深的领悟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虽然此时的鲁迅先生更为孤独,  相似文献   

12.
《灯》是巴金的散文集《废园外》的一篇,它写于1942年2月。那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亡国论”在“国统区”内甚嚣尘上。巴金客居的桂林,更时时受到敌机炮火的袭击。这使作者极其悲愤。他说:“这些天来,笼罩在太平洋上的暗云紧紧地压住我的心,一定是它做了火种。我听够了叹息和疑问的询问,我看够了报纸上那些可怕的标题。我的心反抗着.我的信念坚执着。我怀疑过‘将来’么?我相信恶势力的胜利么?我愿意在侵略者下面低头么?不,这不可能。我的心始终反抗。因此它燃烧起来了。”于是在“一个寒冷的夜里”,编成了《废国外》这本集子,它贯穿着一个信念:正义最后一定会胜  相似文献   

13.
我拜读过当代女作家铁凝写的《一千张糖纸》,文中的故事曾深深地吸引了我。故事中,“我”和世香为了得到表姑答应给他们的电动狗,不惜用了整个暑假的时间去收集一千张糖纸。而当表姑告诉他们“我是逗着你们玩的”时,“我”和世香的眼里充满了悲愤和绝望。当“我”长大了,每逢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经过长时间的情感酝酿,艺术构思,而写成的一篇内容形式完美统一的沉痛祭文,战斗檄文。讲授《记念》,注意了根据内容形式辩证统一原则,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原文关键语句、写作方法,分析思想内容;扣住思想内容,分析写作方法和关键语句的表现力量。具体方法是;以讲解讲清典故、难句,以讲述带过一般内容,为提出问题打好基础;以问题突出重点,启发学生独立思维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对有的重点,用几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本文只简谈启发学生分析课文的尝试。一、引导学生按课文顺序分析思想内容。分析第一部分: 1、“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年青的作家”,“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表明鲁迅一直没有忘记,不能忘记柔石等人,为什么又说“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是对“忘却”的深刻阐释。在“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的情况下,“将悲哀摆脱”,表明还要留下愤怒来激扬斗志,“轻松一下”就是要轻装上阵,以利战斗。  相似文献   

15.
艾青是我国卓越的现、当代诗人。过去,他紧握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来的芦笛,吹奏出了“一曲曲深情的歌,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歌唱这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仍以这支特殊的芦笛,吹奏出了和以往一样主旋律的新时代的歌声。从这歌声中,我们发现了艾青的诗神。  相似文献   

16.
本文未以传统的“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转而侧重从哲学角度来揭示中国古典诗歌多重意蕴的可能性。主要以西方存在主义的“边缘情境”理论为主要工具,并依据文学的“复义”原理,来分析曾植“绝境感”的精神状态,探寻其悲愤的深层根源——对生命价值的叩间及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7.
我家住在颐和园附近,颐和园优美的景致,璀璨的文化,在我渴求的目光中,显得那么完美,那么神圣。上中国近代历史课时,老师千篇一律地讲着“打仗——失败——签约”,这似乎已是固定的模式,使人感到压抑、悲愤、屈辱。有时,老师也偶尔穿插一些小故事。记得有一次,老师用满怀悲愤的语调说:“当时,中国危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慈禧太后竟然挪用每年海军经  相似文献   

18.
曾经有一个帖子在网上流传很广:一对热恋的大学生,男孩向女孩历数了自己的若干缺点:穷、脾气不好、甚至“好色”……女孩听完后却不改初衷,依然柔情万种。最后,男孩说了一句话,女孩听完后悲愤不已,扬长而去。这句石破天惊的话就是:“我四级没过”。直接与学位、就业挂钩,甚至成  相似文献   

19.
听《窦娥冤》中窦娥悲愤地问,“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我的心也为之感到悲愤;看窦娥哀怨地发出“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和“六月飞霜”的誓愿,我的心也为之感到哀怨。但在窦娥咬牙切齿,许下“三年不见甘霖”的誓愿时,我心中有的只是不解,有的只是疑惑。窦娥在去刑场的路上,在自己性命不保的情况下,仍想着她的婆婆,怕婆婆看到她披枷戴锁赴法场会伤心,可见窦娥心地善良,孝敬婆婆。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窦娥竟然会发出“大旱三年”这等毒誓,若只为证明她是清白的,那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就已足够,为何还…  相似文献   

20.
周纯漪 《考试周刊》2009,(24):36-37
本文从美国宗教文化发展的角度来剖析“Puritan”一词的汉语翻译。本文认为“Puritan”被汉语翻译成“清教徒”真正体现了“Puritan”这一词产生的内涵。从美国宗教文化发展来研究“Puritan”这一词的产生,汉语的“清”这个字负载着三种意思:1.划清界限2.清白3.清苦。这三种意思恰当地反映了“Putitan”这一词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添加文化的因素可使译文真正地忠实于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