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皂剧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作soapopera,它是指“以家庭问题为题材的广播或电视连续剧”,以家庭妇女为主要观众,以家庭日用品商家为赞助商,以普通家庭生活环境为舞台。有些人认为soap opera这个名字是因为这类连续剧休闲而且冗长,为了节省时间,人们可以边洗泡沫浴边看连续剧而来的。但事实上,最早的肥皂剧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无线电广播中播放的一部长篇广播连续剧,由于当时的赞助商主要是日用清洁剂厂商,其间插播的广告也主要是肥皂广告,于是“肥皂剧”之名由此而生。肥皂剧一般有日间肥皂剧和晚间肥皂剧之分。日间肥皂剧以18~49岁的家庭主妇为观众,每周白天固定播5集。晚间肥皂剧则在黄金时段以每周一集的频率播出。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晚间肥皂剧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除肥皂剧外,常见的剧集还有sitcom-situation comedy(情景喜剧)和drama(情景系列剧)。【相关阅读】阅读下面短文,选择出与短文中划线部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选项。The story is about a young student.She worked very hard1at her lessons.Shewas too busy...  相似文献   

2.
"Soap opera"有一个很形象的中文名字,即"肥皂剧"。Soap opera是一种"以家庭问题为题材的广播节目或电视连续剧",以家庭妇女为主要观众,以家庭日用品商家为赞助商,以普通家庭的生活环境为舞台。  相似文献   

3.
电视连续剧(TV play series)的别称叫“肥皂剧”(soap opera),至今有些国家仍沿用此名称。那么.电视连续剧为什么有这个别称呢?  相似文献   

4.
Unit11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1.—What do you think of soap operas?你觉得连续剧怎么样?—I can Btst and them.(P65)我无法忍受他们。1)soa popera意为"肥皂剧"、"连续剧"。  相似文献   

5.
我们通常会把电视连续剧(TV Play Se- ries)称之为肥皂剧(Soap Opera),你知道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不说不知道,原来这其中还有一个误会呢!  相似文献   

6.
传统幼儿家庭德育以家庭伦理教育为主要价值取向。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领域的增加,在整个德育体系中,公共道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而,以公共道德为核心的幼儿家庭道德教育应成为现代家庭的主要价值取向。从家庭伦理到公共道德的转向,需要家长提高认识,改变教育方法,突破家庭场所的限制,走向社区生活,配合幼儿园全方位地培养幼儿的公共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均重视家庭和家庭建设,西方国家的家庭观体现在家庭伦理、家庭教育、家庭政策与家庭工作中。家庭伦理表现出注重夫妻关系的特点,形成了以自由平等契约为核心的现代家庭伦理。家庭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教育内容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母亲是家庭成员照料和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父亲的参与也越来越多;父母尊重儿童,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注重价值观传递、全面教育和家校合作。在家庭政策与家庭工作方面,由于公领域和私领域、去家庭化和家庭化的争论长期存在,部分国家通过实施家庭友好型或发展型家庭政策强化对家庭的支持,通过家庭社会工作为家庭建设提供具体服务,并倡导家庭志愿服务,使家庭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8.
中国以家庭为题材的古代小说,以《金瓶梅》的出现为界明显分为两个时期:明中叶以前和明中叶以后。明以前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小说。这一时期。家庭环境的描写是被忽略的。它只是作为故事发展设立的点缀而已,因而描写还不充分不完整。家庭人物少,人物关系简单,反映的也只是家庭生活的某一侧面而已。明清时期出现了以《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歧路灯》等为代表的大量的以家庭日常生活为主要描摹对象的章回小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小说。它们在作品数量、家庭关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刻画、写实艺术几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年的数据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初中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引入家庭学习环境变量,采用逐步因果法设立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家庭学习环境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既能够对子女的学业成绩产生显著而稳定的直接影响,还能够以家庭学习环境为中介对子女的学业成绩产生间接的影响,但并非家庭学习环境的所有因素都存在中介效应。基于此,家庭层面应该着力于以良好的亲子关系,有效的亲子沟通为主要目标,进行家庭学习软环境建设和家庭文化资本积累;国家层面应该进一步出台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教育支持政策,对弱势家庭和处境不利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10.
家庭的出现是以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作为基础的,随着人类社会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家庭也必然随之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如果我们将家庭的出现看做是人类人际关系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在家庭出现以后直到工业经济时代行将结束的漫长人类历史发展中,家庭的发展都只是在同一轨道上不断地进行着量变,当这种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家庭的发展必然会产生质的飞跃,家庭的革命是不可避免的,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交替过程中,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家庭革命的出现;家庭形式多样化,家庭功能社会化,家庭内涵感情化,将这些变化与传统的家庭进行对照,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到,家庭的第二次革命已经走向我们,走向人类,在未来,在知识经济时代,家庭将通过第二次革命走向其终结阶段,恩格斯曾经预言,家庭在人类社会的未来将走向消亡,知识经济正在引导家庭向这一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1.
以家庭素质教育的实施原则为切入点,对现在家庭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及开展家庭素质教育谈了六种看法,并对每项原则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19,(9):19-26
社会风险叠加与家庭观念嬗变引发处在危机旋涡之中的"高风险家庭"频现。基于家庭抗逆力理论视角,应对高风险家庭问题的基本模式经历了从"危机外在干预"向"内生动力培育"的转变。在家庭社会工作实务中,为有效应对高风险家庭危机,培育该类家庭之抗逆力,应重塑以正向增能为目标的家庭内部保护因素,建构以资源整合为导向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家庭内外部协同的方式,恢复该类家庭的社会功能,进而促进家庭稳定、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在晚清社会大变迁的背景下,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动。其演变趋向主要表现为家庭规模由大趋小,家庭观念由浓到淡,家庭功能日益削弱等几个方面;相应地,家庭关系如夫妻、父子关系等亦由传统走向了近代。  相似文献   

14.
由案例联想到2008年7月份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开播的22集电视连续剧《名校》,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它以百年名校育慧中学开办英凯理科班作为全剧情节展开的线索和矛盾冲突的焦点,将独生子女教育这一牵动当今中国社会、家庭、教育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呈现于观众面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思索。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当前智能化家庭发展的实际惰况,探讨了智能家庭的标准、家庭智能化主流技术、智能家庭连网的方案选择、智能家庭布线结构的基本组成,以供业内人士参与。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家庭秩序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秩序是基于现代明基础之上的良性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家庭赖以存在并健康发展的规范体系。家庭秩序包括两性婚姻关系。家庭角色关系、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家庭经济关系,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教育、家庭化、家庭道德等内容,建立当代新型的家庭秩序,需要家庭自身的营造、社会家庭之间的示范及互动作用,社会规范体系的运作。家庭秩序与社会秩序有相当的联系,家庭的建立、存在、发展状况,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家庭也由传统走向现代。我国传统的以父子关系为主轴,以“孝”为棱心的传统家庭伦理发生深刻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平等的夫妻关系为中心的现代家庭伦理。在现代家庭伦理建设中,既要发掘蕴含于传统家庭伦理中优良的人文资源,更要与时俱进,对之进行现代价值的再创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重构现代父子伦理和现代夫妻伦理。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家庭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文化是文化在家庭的呈现形态,包括文化的内容和存在方式。家庭文化上与一定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家庭文化往往并不是固定的形态,有时它体现为一种观念、氛围、甚至一种追求。家庭文化是家庭的润滑剂、粘合剂,对建立文明、健康、民族的现代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史学界对陈独秀家庭伦理思想的研究仍是一个空白点,过去的理论研究及传记学作品中虽有涉及此问题的意图,但大多是进行带有贬低意味的着墨描写,缺乏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陈独秀在批判旧的家庭礼教的同时,提倡个人本位,并主张以法制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冲破封建儒教的束缚,追求一种崭新自由的婚姻家庭生活,对中国家庭伦理的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社会,家庭的延续和发展是人们生活的重心,人们处事往往以家庭为本位。这种文化因素的形成得益于父系制家庭的建立,血缘纽带的一直保存和延续,儒家的倡导及设计的孝道和家族制度被整合到统治秩序中,政府的制度设置强化了人们的家庭意识,社会的不流动和地方性限制在外在结构上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家庭的认同。人们的家庭生活以父子关系为主轴,以孝为首,移孝为忠,注重家庭关系的维系,强调祖先崇拜,以传宗接代和光宗耀祖为人生任务。个人对家庭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极力维系家庭延续和兴旺,这成为人们的责任。但是责任是片面的,人们还希望全家和睦,安居乐业,甚至不惜自我牺牲。这种家庭本位观念是以中国文化为形式以农业社会为特征的,实质是个人意识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