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著名的淮海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全面突破敌13兵团阵地.敌13兵团司令李弥被我军包围在周楼,后敌投降,但在清点俘虏中唯独不见李弥.  相似文献   

2.
舒云 《新闻世界》2008,(3):46-47
1974年1月19日,人民海军对入侵西沙群岛的南越军舰进行自卫反击,击沉敌护卫舰一艘,击伤敌驱逐舰三艘。毙伤敌100余人。这场以劣胜优的海战,已经成为指导我军海上作战的经典战例。时任海军榆林基地副司令员的魏鸣森老人,披露了此次海战的秘闻。  相似文献   

3.
和丽琨 《云南档案》2009,(10):30-33
<正>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大西南进军,11月15日解放贵阳,30日解放重庆,敌胡宗南集团也在成都地区被我军包围;原计划在西南建立陆上基地的蒋介石,不得不于12月7日宣布流亡,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初期,鉴于我军进入东北的顺利形势,中共中央一度采取了控制东北、独占东北的方针,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将我东北民主联军主力6万余人集中于辽西地区,准备在此与敌"一战解决问题",阻止国民党军进军东北.  相似文献   

5.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需要的物资几乎全部要靠大后方统一筹措,就地取给和取之于敌十分有限。安东市作为战略大后方的最前沿,是整个战略大后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勤保障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安东市在加强防空、交通体系建设的同时,特别关注在战略大后方建设中所遇到的特殊困难,很好地解决了遇到的特殊矛盾,  相似文献   

6.
在我军的军史资料中,有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的讲话》。这是我军最早的摄影家,原四野副参谋长、中将83岁高龄的苏静拍摄的。这幅照片从拍摄到冲出胶卷,洗出照片历时三年余,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曲折故事。 1933年2、3月,红军开始了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法,在大龙坪消灭了国民党第52、59两个师。击毙敌一师长、生俘敌一师长,缴获了一批蒋介石刚从外国进口的新式武器,其中包括一批新式的轻机关枪。这挺轻机关枪在当时是现代化的武器,但红军却不会使用。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在反“围剿”胜利结束后决定办一个机枪训练班,请俘虏的国民党士兵来训练红军,在江西遂川,机枪训练班开学了。苏静时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员(参谋)。他是福建海澄(今龙海)县人,1932年参加红军,此前曾因生活所迫出国到缅甸谋生,在小学教书时学会了照相。苏静参加红军后成为当时红军中唯一会摄影的人。红军从遂川的天主教  相似文献   

7.
在我军的军史资料中,有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讲话》。去年10月26日.上午,在北京由中国新闻学会军事摄影委员会以《传统与现实》为题的我军老、新摄影工作者座谈会上,这张照片的作者、83岁高龄的红军老战士(我军最早的摄影家,原四野副参谋长、中将)苏静向我们讲述了该照片从拍摄到冲出胶卷、洗出照片历时三年余,经历了25000ffi长征的曲折教事。1933年2、3月,红军开始了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法,在大龙评消灭了国民党第52、59两个师,击毙放一师长、生俘敌一…  相似文献   

8.
时间,过去40年了;事迹,却始终难于忘怀。那是1947年的10月,由彭德怀将军率领的第一野战军,于8月15日在米脂沙家店地区歼敌一个整编师,结束了胡宗南部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后,我军转入了反攻。闻名的沙家店战役,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陕北战场的敌我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我军乘胜南下,九、十月间相继收复了延长、延川两县,又回师一举包围了困守清涧县的敌整编76师,两天两晚激战,扫清了县城四周的敌军外围据点,经过强攻,占领了紧贴城西的笔架山,居高临下,俯览清涧全城,瞭如  相似文献   

9.
1955年1月18日的一江山岛战役,是我军首次陆海空诸军(兵)种联合协同渡海登陆作战。战役的胜利,导致了蒋军在美国第七舰队掩护下从浙东海上的战略支点——大陈岛撤逃和浙江沿海所有敌占岛屿的解放。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出的军事记者,参加了此次战役采访。如今,我已离休,回首往事,当年种种激动人心的情景,犹历历在目,使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一、七、二四,热血洒遍北秦庄!(1) 战云密布形势恶,我军挺险走芦荡, 大江南北烽火烈;淮河东西枪炮张, 日寇疯狂大扫荡,此时此情最难忘! 阶级苦来民族恨,决心雪耻从军忙, 鲁艺新兵充前哨,先锋许晴阵前亡!(2) 东平烈士英名远!(3)惨遭敌弹为国殇! 舍己殉难为大众,历经考验响叮当。共产党人是好样,中华民族好儿  相似文献   

11.
林文 《兰台世界》1998,(10):42-43
辽西大捷之后,东北野战军又日夜兼程,穿过辽河,像暴风骤雨一样指向东北国民党军最后的巢穴沈阳. 1948年1O月27日,毛泽东致电林彪、罗荣桓和刘亚楼:"当面敌人解决之后,应以不少于三个纵队的主力兵团,星夜兼程东渡辽河,歼灭海城、牛庄、营口之敌,阻塞敌人海上逃路.如果沈阳敌军正式向营口逃跑,则我军应迅速向海城、营口方向进击."  相似文献   

12.
到了中央身边解放战争打到第二年,我胜敌败的形势更明朗了.1947年11月12日,我军解放战略要地石家庄,华北全境除平绥(远)、平山(海关)两路沿线和太原、保定、安阳等极少数孤立据点外,庆获解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决定晋冀鲁豫解放区和晋察冀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撤销两个中央局,成立中共中央华北局,同时成立华北军区和华北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大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未来的信息作战中,我军将充分依托信息化武器和指挥控制系统,与敌进行广泛的信息网络对抗,即在战区的信息环境中,围绕信息网络进行系统和总体的对抗行动。在信息作战中,军事指挥员准确地了解战场情况,适时地进行指挥决策,并在短时间内完成部署的调整,都需要依靠信息网络的顺畅运转。敌我双方都将采取多种对抗手段和措施,瘫痪对方的信息网络,从而使信息网络系统的对抗与反对抗斗争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14.
周洋 《新闻前哨》2011,(9):63-66
媒介融合引发全球传媒生态的革命性变革,这对中国军队的对外传播与国际形象塑造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媒介融合的发展阶段、概念及内涵引介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军在塑造国际形象时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创新理念"、"打造平台"、"更新策略"三个维度对我军国际形象塑造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抓住媒介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增强我军的软实力,为塑造我军良好的国际形象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在革命的风暴中诞生《雪枫报》的前身是《拂晓报》。《拂晓报》,创刊于1938年9月30日,初为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机关报,在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曾以联系实际、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油印精美称著于敌后。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新四军四师两万多人,遭到国民党顽固派汤恩伯、何柱国二十多万人的围攻。我军奋起反击,与敌转战三个多月,撤出了津浦路西豫皖苏根据地,向路东淮北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钢铁部队传奇系列":《尖刀——中国人民解放军钢铁王牌军征战实录》①②和《利剑——中国人民解放军钢铁王牌军征战实录》①②系列丛书。该套丛书把我军钢铁王牌的铁血雄姿和强大战力展现于世,激情讲述了解放军二十个军的战斗历史、数百英雄壮举和将领们伟大的战争胜敌智慧,内容浓缩一句话——二十个军,数百名将领,上千场战争,既有惊险的战斗故事和征战历程的惊心动魄,也穿插杰出将领的英雄事迹,注重战争  相似文献   

17.
1948年10月15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对国民党在东北的军队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口介石却认为,人民解放军在攻打锦州的战斗中伤亡巨大,已无力连续作战。于是在10月18日携杜聿明飞赴沈阳,研究对策。并于20日命令正在辽西的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向西全力攻击锦州,同时命令锦西、葫芦岛方向的国民党军向北进攻,妄图对锦州地区的我军主力部队形成两路夹击,夺回锦州,获得向关内退却的通道。同时,还下令沈阳方面的敌52军沿中长路南下营口,夺取海上的退路。  相似文献   

18.
他采访过无效的士兵、军官、战斗。如今,他成了被采访者。即使被采访,这个64岁的老头、新华社解放军总分社前社长也不安分,时而从沙发上站起来在屋里一圈圈地走着,边走边谈,每一步仍是标准的75公分——军人的步伐,他不喜欢踱方步。因为他首先是军人,其次才是记者。他迈着军人的步伐转战山东、横渡长江、踏平东海、驰骋朝鲜、登临雪峰、亲赴谅山,用饱蘸豪情壮志的笔,记录下我军逐日寇、打蒋匪、斗美帝、痛歼一切敢于入侵之敌的一幅幅英雄画卷,雕塑了我军指战员为民族解放、为国家安全,赴汤蹈火、精忠报国的一尊尊英雄群像。他,阎吾,以四十多年的军事记者的生涯,换来了“打出来的记者”、“武记者”、“情景记者”的美称。  相似文献   

19.
现代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抗衡占据重要位置.一般而言,两国交兵查禁敌货是抵制敌方经济进攻的普遍策略,它与禁运资敌共同构成对敌经济封锁的两方面.禁运资敌是防禁我方物资外运资敌,而查禁敌货则是防止敌方以其消耗品在我方大肆倾销.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推出一系列查禁敌货政策以应对日货倾销,为集中财力物力支援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刘英 《大观周刊》2012,(48):9-11
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军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革命战争年代,我军为人民打江山、求解放;和平建设年代,我军为人民谋幸福、保平安。我军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