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继汉代书法觉醒之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美学进入了自为阶段。书法美学思想蓬勃发展,并达到空前的繁荣,出现了大量的书家、书论,在汉代书法美学思相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美学观点,祟尚自然,追求妍美,并开创了书法品评之风,形成了中国古典书法美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汉代书法开始摆脱文字的实用性,书法艺术开始从广义的书法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汉隶、草书的兴盛;一批书家、书作的出现;汉代书法理论的产生,并开始从自然美的角度来探索书法美,对线条美的追求,“力”的审美追求的提出,强调书法的抒情性,对书法创作规律进行研究等等这些都标志了汉代书法审美的觉醒并走向独立。  相似文献   

3.
同为“南宋书法四大家”中的陆游、范成大,书法的风格迥然不同。陆游书法不仅具有文人气息,更具书家气质,表现出对书法表现力的自觉追求意识;范成大书法则是以致用为尚,他无意为书家,但由于丰富的学养溢于字里行间,书卷气浓郁,独具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4.
同为“南宋书法四大家”中的陆游、范成大,书法的风格迥然不同。陆游书法不仅具有文人气息,更具书家气质,表现出对书法表现力的自觉追求意识;范成大书法则是以致用为尚,他无意为书家,但由于丰富的学养溢于字里行间,书卷气浓郁,独具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5.
“骨”是六朝书论的核心范畴,多指对书法笔力的要求。六朝书论中“骨”论的美学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书法艺术美的根本在于力美。六朝书论中“骨”论的兴盛,缘于汉末魏晋人物品评的风习,也缘于六朝文艺批评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孙过庭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变易思想,在《书谱》的书家论中,从书家性格、心态、年龄与书风等三个层面,深入地分析了书法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而为盛唐书家张扬艺术个性,形成浪漫主义的书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晚明书法好奇之风极盛,书家们喜用奇字,并以研习时人书风为尚。赵宧光《寒山帚谈》针对时俗、时弊,提出了以篆书为尚的崇古思想,以结构、用笔为主的核心论,以自然平实为追求的审美趣尚,对晚明书风的匡正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汉魏六朝书法美学思想受道家和玄学思想的影响,呈现出自身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书法美学思想中的“自然”、“妙意”、“书道”观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书意”、“风骨”、“神采”观则受到玄学思潮的影响,这种影响与汉魏六朝书法艺术和美学思想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书法在明代前期与中后期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前期书风理性唯美,书家艺术个性不彰;后期书风雄强浪漫,书家各逞其能张扬自我。本文借鏊相关文化理论启示,从文化视角探讨明代书法演化的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10.
“正大气象”是指书法艺术所具有的清雅刚健、雄强深厚的精神气度与宽广的审美视域、高远的艺术境界。近年来,“书德”受到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的侵害或污染,加剧了书坛急功近利、追名逐利风气的蔓延。当代书坛出现了种种“怪现状”,书坛部分人“人文性营养不良”,呼吁书法“正大气象”回归。“正大气象”养成与回归需要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抓起,要在学理层面对“正大气象”的审美内涵、特征、养成等方面进行培养;在创作层面,呼吁书法家们形成追求“正大气象”的自觉意识。书法家都要有自觉意识与责任担当,有意识清扫审丑之风,革除媚俗之习,这就有可能真正往去丑扬美、去怪扬正、去俗扬雅的正路上走,从而养成风清气正、高古雅正的书法审美追求,“正大气象”的美好局面就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的书艺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的求真崇实的书法史观、尊雄尚力的书法审美观和求变创新的书法艺术实践观,在晚清书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开创一代书风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三位“尚意”书家的性格为出发点,分析三位书家各自性格在其书法作品中的反映,进而总结“尚意”书风的特点,并简单介绍这种审美取向在书法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国文艺美学应注意诗乐书画各门艺术范畴的融合相通。从这些艺术范畴的产生来看,有着共同的根源;从其表现来看,有着相通相长的艺法;从其实质来看,都有“如其人”的品位;从其审美理想来看,都有“与天合”的倾向。因而书与画同,画与诗通,诗与乐合,同源分流,相得益彰。形成中国特有的一系列艺术范畴。  相似文献   

14.
欧阳询在初唐四家中,以其强烈的美学风格卓然独立。他在继承魏晋六朝书法美学特点的同时,自觉吸收北朝康健爽达的美学风气,形成重法尚意的美学思想。其书作亦表现出质妍互重、骨韵兼并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5.
当代甲骨文书法是甲骨文书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二十多年来 ,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重大影响下 ,当代甲骨文书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本文借助对“接纳”与“进入”这两个概念的实现和未来进展之追踪 ,阐述了当代甲骨文书法非常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旨在说明当代甲骨文书法创作 ,只有首先回归、体验先民集体无意识创造出的商周甲骨文书法 ,继而融入自己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才有可能真正进入甲骨文书法的审美创造 ,实现甲骨文书法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气势与气韵     
中国书法艺术常提到"气",气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在书法创作与形象中常以"气势"、"气韵"等词进行表述,"气势"是书法家对自然抽象摹写与内心世界传达结合的一种书法表现的特殊形式。气韵是书法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互相感知的产物。气韵生动乃书法所求的最佳效果。书法作品的气韵,是书法家品德情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功力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7.
《千字文》是一本简单的蒙学读物,但古代很多书法家都竞相书写《千字文》。历史上有的书法家甚至用毕生的精力来创作一部能流传千古的《千字文》书法作品,这种文化现象可以称之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千字文"现象。历代大家竞书《千字文》基本上是在继承前人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守正出新",促进了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播,同时也促进了《千字文》的传播,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使得文与书法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18.
六朝赋在汉赋成熟的体式的基础上,追求“体物”之妙,即要求赋美丽、写实、巧似。六朝诗歌在这种强势体的影响下,表现出赋的许多特征,铺陈手法的运用、对偶等形式技法的借鉴正是这种倾向的外部体现,究其实质则是诗歌审美趣味向赋的靠近。  相似文献   

19.
明代文人书家文徵明是明代中叶崛起的古典派的先驱。在书法研究方面,他颇受复古文艺观的影响,上接晋唐传统书道,同时力戒明初以来时人书法的流弊,成为明代书坛的中坚。他尤以小楷闻名海内,其书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变革元人软弱秀媚的习气,力求古朴苍劲,以传达魏晋小楷端庄流利、刚健婀娜的气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