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滨  朴彦 《新闻爱好者》2011,(12):42-44
日本动漫作品中有着极具类型性的特征印象化技法,被称为"漫符"。以鼻子、眼睛、吐息、汗、泪、数码脸孔等元素构成的日本"漫符"的衍变与发展,也正是日本动漫对文化受容、时代要素以及消费需求所进行回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日本动漫对我国影响深远,一方面,它以其多元化的传播策略掳获了众多"漫迷"的心,另一方面,伴随着日本动漫在我国境内的大量复制与传播,其中所裹挟的各种不良影响,为跨文化传播注入了不和谐的暗涌。对此,应理性对待其跨文化影响,并作出建立动画分级制、打击盗版、管理"动画组"等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
吴斯 《报刊之友》2012,(4):155-156
日本动漫因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国民精神中的核心部分,在大多数日本动漫作品中被反复提及。武士道可以分为"素行-松阴-明治"系谱和"镰仓-战国-叶隐-昭和"系谱,日本动漫在描绘武士道精神时,两者皆有涉及。解读日本动漫中的武士道精神、寻找武士道的源流,可以让我们真正看懂日本动漫、读懂武士道精神,进而更加准确地了解日本。  相似文献   

4.
《视听界》2010,(1):14-14
本刊观察:日本劝漫业影响全世界,被视为发展动漫产业的榜样,但凡事盏极而哀,曾经的风向露出颓势。日本动漫业的危机集中干两点,因行业氛围低迷导致的人才资源流失和网络免费服务对衍生产业的侵蚀。而这两点对于正致力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来说,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漫画出口,一直是日本出版行业赢利的支柱。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多起火灾以及核泄漏。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地震灾情以及灾后重建时,也有很多日本动漫迷们发出疑问:"日本动漫业不会受到影响吧?"日本政府用实际行动给予了坚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刘源 《出版广角》2014,(15):70-71
中国原创漫画期刊从起步时期受到日本、美国等先进动漫国家的影响,一直到民族原创漫画期刊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知音漫客》是我国首个中国原创漫画刊物,其刊行上的周刊式革新和成功地与创作者对接成为《知音漫客》成功的重要因素,使得《知音漫客》成为了中国原创漫画成功刊行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漫友》杂志专注于动漫创作,动漫图书与期刊运营和增值服务,以及数字动漫、手机游戏、衍生产品开发等业务领域。其经营模式稳健,品牌价值高,经过十余年的悉心打造,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动漫产业最具知名度与美誉度的龙头企业。漫友文化高瞻远瞩,脚踏实地,在动漫读物市场发行量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是中国目前最具品牌价值的动漫杂志,在期刊市场表现活跃,正成长为中国原创动漫领域的知名品牌,在亿万青少年群体中拥有强大影响力,在发展壮大企业规模的同时,也较大程度地促进了中国动漫产业的繁荣与发展。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到动漫艺术家、广州漫友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出版人金城先生,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位漫画艺术家的别样风采。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动漫"本身的确是个舶来品,从日本进口而来。但是,"动漫"一词却是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审美意境给出的名字。起先,这种融合了影视语言的绘画艺术创作形式从日本传播过来的时候,标注的是"卡通"的名号。"卡通"这个字眼是根据意大利语的"carton"一词直译而来,原义是指一种厚纸,不过现在大部分人所理解的卡通是指一种夸张并具有象征性的美术绘画技法。  相似文献   

9.
《新闻世界》2013,(8):371-371
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重磅推出的“我最喜爱的中国十大动漫形象”评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数万名漫迷参与了此次活动。经过前期推荐,30个深受漫迷喜爱的经典动漫形象已经出炉,涵盖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动漫代表作,体现了中国原创动漫力量。即日起,评选活动正式进入公众投票阶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动漫市场掀起了一股日漫风潮,大量日本动漫涌入中国,并占据了中国动漫市场的主要位置。而在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提高,被挤压已久的中国动漫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不仅老牌漫画杂志纷纷开发数字出版模式,还出现了许多原创漫画平台,例如快看漫画、有妖气漫画、大角虫漫画等。这些平台的出现和发展为我国的动漫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促进着我国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本文将通过快看漫画分析我国漫画平台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一、世界传媒业发展现状与最新趋势 (一)世界传媒业发展基本现状 据统计,近年来全球传媒行业以每年7%的速度稳步增长.传媒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传媒产业创造的财富,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英国传媒产业约占GDP的5%,每年创造近330亿美元的财富.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定下"文化立国"的产业方针,近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年营业额每年均已超过230万亿日元,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广义动漫产业占日本GDP十几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人的延伸",在动漫传播的过程中,传播媒介的发展延伸了人们感知动漫的能力。漫迷接触漫画的主要形式经历了由纸质媒介到电视媒介再到互联网的变化。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互联网不仅给漫迷提供了海量的动漫信息,也给动漫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传播渠道,而动漫在互联网的传播模式从一开始杂乱无章的动漫网站、动漫论坛传播,发展为依靠社会性媒体进行传播。本文从动漫传播的背景出发,通过分析动漫在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着重分析动漫信息在新浪微博这一社交媒介的传播模式,阐述动漫文化在社交网络上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3.
澳门动漫文化产业协会、濠江青年角色扮演者文化协会和澳门动漫玩具游戏商会联合举办“澳门动漫业界台湾交流之旅”活动,期间将洽商澳门本地漫书出版,推动人才交流和学习展览经验。  相似文献   

14.
澳门动漫文化产业协会、濠江青年角色扮演者文化协会和澳门动漫玩具游戏商会联合举办“澳门动漫业界台湾交流之旅”活动,期间将洽商澳门本地漫书出版,推动人才交流和学习展览经验。  相似文献   

15.
冰雪动漫展近日在哈尔滨市开幕.此次展会是国内首次以冰雪动漫雪雕形象为主,并突出冰雪主题的动漫展会.在展会入场处外,一座经过授权、约4米高的动漫品牌形象雪雕引来漫迷争相合影.冰雪动漫展主会场设立了电子竞技、国产动漫画展示、手游VR(虚拟现实)和国漫Cosplay大赛等多个板块.现场还打造了实景还原特大游乐区,并特开两个大型教室为广大漫迷们设立真人版实景、全息动漫演唱会.  相似文献   

16.
动漫是动画与漫画的合称与缩写。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画和漫画之间联系日趋紧密,两者常被合而为"动漫"。动画和漫画同属于造型艺术的两种艺术形式。两者的结合始于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Tezuka Osamu)将电影分镜头语言融入漫画构图中,并把自己的漫画直接拍摄成动画,开了动漫的先河。而动漫广告是在动画技术和电视广告发展基础上采用漫画形象的又一新生事物.是指在电视广告中运用了动画逐格拍摄的方式,利用动漫形式的广告,是动漫在新的艺术领域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黄丹红 《传媒》2016,(13):54-55
近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年均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日元,在全球播出的动漫片中,有超过60%是由日本制作,动漫产业成为日本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全球市场上,日本动漫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传播,相关动漫俱乐部种类繁多、遍及全世界.日本动漫产业在格局上以动漫电影公司为主导,融入中小型动漫公司的多元化创作机制,实现电影动漫、电视动漫、网络动漫等多种传播渠道的相互补充与促进,以动漫产业发展、动漫产业模式转型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增强日本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可以说,日本动漫海外传播具有非常强的典型性,日本政府给予了全面支持并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而动漫产业作为朝阳产业,也是我国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领域之一.因此,研究日本动漫海外传播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动漫产业的革新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移动端的动漫出版呈现垂直模式,用户群走向全年龄化,内容也更丰富,出现很多小众题材,动漫在形式上从分页漫画转变成条漫漫画。产品时长显著变化,出现憋气番、泡面番等极具地方性特色的产品。盈利方面,通行的做法有行业通用付费、发展软漫、等就免费等模式。垂直模式的另一表征是多领域IP的动画化,如漫改、游改、文改等形式。新时代动漫出版创新的内驱力有新技术、作品原创与深耕IP周边等。  相似文献   

19.
陈吉德  刘天豪 《编辑之友》2023,(11):107-112
受“漫符”工业制作模式、培养和利用受众需求、亚文化特征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日本当代动画形成了独有的一致化、重复化的类型化制播形态。随着动画作品数量的高速增长,类型裂变存在动态的“海夫力克极限”。在此情况下,日本动画创作者通过内发、外发两种途径寻求突围,完成了类型化框架内的多维裂变。日本动画产业界的相关做法对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日本动漫产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动漫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产业体系和巨大的产业规模,不仅对日本国内的文化产业和内容产业影响很大,在国际动漫市场上也拥有极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巨大的影响力。本文以日本动漫产业及产业链的关系、日本动漫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产业规模、日本动漫产业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等为中心,探讨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具有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