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永启 《新闻爱好者》2011,(18):118-119
现代词学家龙榆生创办《词学季刊》,将其定位成以词学研究为主的专业性期刊,在确定作者人选、确立与读者取得沟通方式的编辑思想主导下,推出"创刊号",实现他的编辑意旨;而后着力搞好编辑与作者间的协作,以利于期刊的持续发展;为读者着想,争取读者参与到期刊编辑工作中来。《词学季刊》的出版,为词学研究期刊编辑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词学专家龙榆生在词学衰微不振的背景下创办《词学季刊》,其目的是要联动词坛,流布新知,重振旧学,使传统词学在发展的困境中顺利完成现代转型。在刊物创办中,龙榆生编撰结合、邀约名家、联通互动的编辑传播策略,使得《词学季刊》在传统词学的传播构建上独具面目。其具有时代感的创刊理念和富有现代特色的编辑传播策略,对于今天小众化专业期刊的编辑出版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编辑系统中,编辑作为期刊、作者、读者的代言人,具有三重身份。本文认为,期刊代言人与期刊社的和谐共振是期刊出版科学发展的动力保障;作者代言人与作者的和谐共振是期刊出版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读者代言人与读者的和谐共振是期刊出版科学发展的动力前提。  相似文献   

4.
编后话     
今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在中国科协、各有关方面和第二届理事会的领导和关怀与广大的读者和作者的支持下,《编辑学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除编辑了4期《学报》之外,还出版了一期增刊—《科技期刊编辑格式标准化专辑》。这些工作如能为读者和作者有所稗益,则将是本刊的最大的荣幸。  相似文献   

5.
山西人民出版仕编辑出版的《编创之友》(季刊),将于1982年正式在内部征订发行。《编创之友》是一个以编辑和作者为读者对象的刊物,内容包括党中央对出版工作和创作活动的有关指示精神,编创工作的新鲜经验和业务研究性的文章,社会科学各个学术领域的发展和争鸣的概况,以及有助于编辑和作者开阔眼界,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是一代文学宗师。他又是伟大的编辑家。他主办的《莽原》、《未名》、《语丝》、《奔流》、《译文》等刊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期刊出版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鲁迅先生作期刊编辑期间,显示了他对读者,对作者乃至对社会负责的高尚编辑道德,为后世期刊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5,(6)
编辑与编辑工作断想杨勇自从大学教师岗位上转做《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编辑工作以来,虽只有十几个年头,却也饱尝了其中的酸刮苦辣。编辑工作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崇高的事业。编辑将作者创作的精神文化“半成品”精化为社会需要的“精品”,读者从而吸取有益的“营养”,...  相似文献   

8.
《文学季刊》和《水星》是30年代北平文坛上重要的文学刊物。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现代文学和期刊史研究中并未得到充分重视。两刊诞生后在当时复杂的文坛上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支持左联却并不多为人知。本文将从两刊与左联机关刊物的关系、编辑的左倾、有意为之的京派味及茅盾对于两刊超乎寻常的关注等方面分析《文学季刊》、《水星》与左翼的办刊倾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作者、读者群体分布特点和交叉学科期刊评价体系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新兴交叉领域科技期刊的发展困境。阐述了凝聚专家、编辑、作者、读者对于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重要作用,并从增强专家在参与办刊过程中的归属感、满足感、主体意识,提升编辑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尊重、挖掘和培养青年作者,多层次服务读者等方面,分享了《大数据》期刊的办刊经验和人才凝聚策略,以期为科技期刊人才凝聚力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读者是期刊的上帝,读者供养了编辑。”这句话所强调的自然是读者对于期刊的重要性。一份期刊的成败从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读者数量的多少,这对于期刊的经营来说是不错的。然而,当民国时期从事过期刊编辑的人提起这句话时,却隐匿着编辑为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而使期刊走向庸俗化的不良倾向。对于出版巨人胡愈之来说,编辑出版期刊是他一生出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建国初期创办《新华月报》外,胡愈之的办刊活动主要集中于1914年到1949年的30多年间,曾先后主编、创办《东方杂志》、《世界知识》、《月报》、《风下》等10多种期刊,产生过巨大的社会影响。作为一个深谙办刊之道而又富于社会责任感的编辑大家,胡愈之不  相似文献   

11.
《编辑散论与编排技巧》一书已经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开始发行。这部书,共分10辑86节,以及编著者《后记》。第一辑为“编辑概说”,作者从“编辑”一词初出自《南史·刘苞传》,说到马克思主编《莱茜报》,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和《新湖南》等,旁征博引,纵论“编辑有学”,编者应“通晓杂学,成为杂家”。最后一辑“编余漫笔”,是作者以随笔小品的形式写下的12篇随感录。作者结合自己报海生涯的笔耕实践,从编辑角度提出了新闻采写应注意的问题。如“直言与讳笔”一节,作者从刘知几要求史家“以实录直书为贵”,“不掩恶,不虚美”,“无所阿容”,谈到新闻报道也要敢于秉笔直书,触及时弊,娓娓道来,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读者与作者互动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陶范 《编辑学报》2010,22(3):198-199
读者与作者的互动能提升读者和作者素养,相互启发思维,促进科技创新;影响编辑观念,树立读者本位观;实现论文价值和期刊效益,完成传播使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研究读者与作者的互动也可完善学术传播的互动理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编辑学报》《编辑之友》《中国编辑》《出版科学》《科技与出版》《现代出版》这六种期刊在2010—2016年所刊载的编辑学论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我国编辑学研究中的作者构成、研究阵地、选题特点及取得的进展等。研究发现:2010—2016年期刊载文量呈现下降趋势;论文分布呈现地区差异;论文研究方法亟待改善;编辑学研究以个体研究为主;多个学科对编辑学予以关注;杂志社、出版机构和高校及高校研究院是编辑学研究的主阵地;"编辑""选题策划"成为研究热点,编辑实务在编辑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编辑学理论研究趋于沉寂,编辑家史料研究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14.
肖超 《出版与印刷》2019,(1):32-37, 38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编辑学报》等13种编辑出版类期刊的高被引论文进行了数据分析和阐述。研究发现:编辑出版类期刊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在《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5种期刊,刊发高被引论文较多的年份均在2000年后,高被引论文作者多为科技期刊编辑。发表在期刊第1—6期的高被引论文较多,且呈递减趋势,而发表在期刊第7—12期的高被引论文较少。编辑出版类期刊高被引论文最关注科技期刊、期刊编辑、数字出版三大研究主题,不同编辑出版类期刊高被引论文研究主题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以编辑出版学为研究角度,以首都图书馆收藏的《万象》杂志作为基础史料,从编辑理念的转变、栏目的设置及其特点两个方面对上海沦陷时期《万象》期刊编辑特色进行分析研究。以期通过分析使编辑工作者能更好地继承传统期刊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6.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期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活动,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期刊是向社会、向企业传播文化的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创造具有独造性的智力产品的人。作者的思想、学识和风格决定了期刊的质量和价值,而编辑则根据期刊的宗旨,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书刊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稿件,编辑对作者的稿件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了可以传播和保存的刊物。作者提供的稿件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作品;而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在读者群传播、交流,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决定了作者的命运,所以编辑的支持和帮助对作者很重要,作者可以根据编辑所提供的读者信息、出版信息,制订和修改自己的撰稿计划。另一方面,编辑...  相似文献   

17.
孙艺倩  李伟  金东 《编辑学报》2015,27(4):363-364
医学期刊编辑、读者、作者是学术交流舞台的主体,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编辑作为联系读者和作者的纽带,应坚持“为读者办刊”的理念,在深入了解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保证期刊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同时要不断强化对作者的培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并帮助作者产出优秀的成果,提高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提供优质内容作为核心竞争力,以传播优秀学术成果为办刊宗旨,加强与作者、读者的沟通,打造思政期刊品牌,方能在出版业竞争激烈的当下走得更远。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科发展史中,曾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学术期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其中的典型,它为传播学术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期刊的高水平发展离不开编辑人员的辛勤劳动。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为例,探讨思政期刊  相似文献   

19.
期刊是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载体,与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期刊质量决定于编辑、作者和读者的共同提高,所以期刊的质量应由作者、读者、编辑的素质等多种因素来决定,而其中编辑的素质尤为重要。想办好刊物,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骆淑莉  沈莹 《编辑学报》2012,24(2):198-199
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出版正在向数字化出版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激情决定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质谱学报》为例,说明在科技期刊创新发展中,富有激情的编辑思维活跃、目光敏锐:在期刊选题、期刊宣传、网络集成创新方面大有作为;在编辑的服务意识方面,能从多角度分析、考虑问题,为作者和读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从而稳定刊物的作者群和读者群。认为对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激情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