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倦怠或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多年从事职业倦怠方面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认为,职业倦怠其实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职业倦怠,是由于职业压力,给人带来的一种身体和心理被耗干、被燃尽的一种感觉。概括而言,职业倦怠就是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疲惫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西方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在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新闻工作者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渐渐会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从而导致个体潜能受到抑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  相似文献   

3.
一、档案馆员职业压力 一当前,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档案馆员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困扰。档案馆员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各种压力,即档案馆员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和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挫折,而体验的一种身心疲惫枯竭的情感状态。所谓压力管理,可分成两部分:第一是针对压力源造成的问题本身去处理;第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的纾解。  相似文献   

4.
正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首次针对职业人由于工作引发的情感枯竭现象提出的理论。198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勒诗明确将其界定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研究明确指出职业倦怠现象易发在助人群体中,而编辑职业是典型的"为人作嫁"的职业,工作任务重、社会责任大、自我期望值高,尤其是从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员工大多数是女性,执著于理想的生活方式,当现实没有给予对等的美好,自我心理又没有及时调适,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压力,从而导致女编辑的职业表现不佳,职业生涯不顺,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职业倦怠(Burnout)一词是美国学者弗登伯格1974年首次提出,是指在职业环境中,由于工作重压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韩霞 《新闻实践》2011,(6):36-38
职业倦怠(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心理枯竭,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消耗殆尽的感觉,一种非正常的行为与心理表现。和教师、医生等许多行业一样,新闻从业人员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如果任由其蔓延,不仅影响记者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更会影响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因此,无论是从关心记者编辑的角度,还是从注重新闻事业发展的角度,都应该积极关注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7.
针对科技查新员职业倦怠现象,从超负荷工作、信息超载、职业角色定位偏差、职业价值动摇与绩效焦虑、其它组织及社会因素等5个方面分析科技查新员职业倦怠的成因;指出查新员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坚定职业价值,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主动抑制职业倦怠;同时,查新管理机构应合理管理查新员工作负荷,建立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引导查新员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采取轮岗等方式积极协助查新员调整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8.
一、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来源于英文Job Burnout,又被翻译为工作倦怠、职业衰竭、职业枯竭等.Burnout的本意是"火烧尽了或燃料烧尽了",后被转义为精疲力竭,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将它引入心理学领域而于1973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代表助人行业(或叫服务行业)中的职业枯竭现象,即那些助人行业的人们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档案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诱因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burn-out)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H.J.弗登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主要是指社会上从事"助人"职业的个体,由于其从事职业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而导致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人们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使其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主要指服务于  相似文献   

11.
如今,记者尤其是基层记者工作强度和职业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已经引起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的关注。基层记者工作压力有哪些?这些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笔者在基层媒体从事记者岗位十多年.现结合自身经历对这些问题作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编辑的职业压力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和工作质量,也直接影响从业队伍的整体建设和未来发展。通过对当前出版业编辑职业压力现状与来源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发现当前编辑的职业压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任务量、工作难度、质检、晋升机会、薪资福利、健康问题等因素是编辑职业压力的重要来源。编辑作为出版行业的主要从业者,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生力军,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和出版单位应高度重视,共同做好编辑职业压力的疏导和调适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淑利 《大观周刊》2012,(19):180-180
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又称为工作压力或职业应激、工作应激),一般是指在幼儿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职业环境中威胁性刺激持续作用而引起的幼儿教师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活动改变的一种紧张状态。适度的职业压力可刺激人奋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能够扩展职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过度的职业压力则会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从而影响到个体身心和职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不是无冕之王,而是新闻民工。"这是工作强度和竞争压力极大的媒体人士经常对彼此开的玩笑话。近年来,随着媒体行业在当今社会日益庞大,媒体人亚健康现象愈加严重,甚至引发早逝、"过劳死"等问题。急速膨胀的从业人数、激烈的市场竞争、连轴转的工作生活,使他们的身心常常处于透支状态。如今,媒体人的工作强度和职业压力大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引起了专家学者和各  相似文献   

15.
《大观周刊》2012,(20):193-193
“职业倦怠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福建省500名新闻传播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当代新闻传播者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等心理健康因素,结果发现:当代新闻传播者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中等偏上;男性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城市来源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乡镇来源者;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健康显著高于记者;身体健康、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和人格特征都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并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针对问题,本文从组织和个体两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期能提高新闻传播者的健康水平,促进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它是近30年来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一般来说,职业倦怠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即人格解体.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否定、冷漠、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服务对象和自己身边的人)、个人成就感降低三方面,目前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许多从业人员都会遇到的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职场人士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8.
在飞速运转的都市生活中,高压工作换取的报酬可以满足人们物质的要求,却很难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快乐。“悠客”指的是另一种生活状态的人。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9.
曹茹 《新闻实践》2011,(6):42-44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有效面对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压力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征,包括情绪衰竭、疏离和职业效能感降低三个方面。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缩写为EX),指从业者过度支出体力与情绪,以至精疲力尽,而且不能放松下来恢复体力与精力。  相似文献   

20.
简丹 《新闻三昧》2013,(3):73-75
今年,是张扬步入职场的第七个年头,在此期间,他曾先后在两家大型企业集团工作过,由于工作能力较突出,前5年内他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职位不断得到提升,从人力资源部小职员升到主管,然后再升到部门经理,30岁时升到高级经理.然而,近两年他一直在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的位子上没有挪过窝,当然薪水也在原地踏步. 如今,张扬感到自己已经遇到了职业瓶颈.今年32岁的他,已经身为人父,养育子女和照顾老人的生活压力扑面而来.职位上升空间有限,工资近年不涨,使得他感到家庭负担在不断加重.新年伊始,部门的高层主管领导换了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让他的工作状态不断下降,不知如何走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