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人爱才、赞才,古人也是这样,只是古人的赞语与今人比起来显得不落俗套,丰富多彩又文雅贴切。八斗之才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曹植的文学才能,为当时和后世所推崇。谢灵运在自负的同时,对曹植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后人因此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夺席之才典出《后汉书·戴凭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喜欢谈经,在正月初一令能够谈经的群臣百  相似文献   

2.
齐夫 《小读者》2010,(1):50-50
“有才”者.无论什么时候都会被人称赞受人敬仰。不过.古代赞人有才的说法远比赵本山春晚小品中的“你太有才了”要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鲁民 《高中生》2013,(8):57-57
有才的人,什么时候都会被人称赞,受人敬仰。不过,古代赞人“有才”的说法远比赵本山小品中的“你太有才了”要丰富多彩而又文雅贴切。本文列举一二,以供读者欣赏。最有才的当属曹植的“八斗之才”。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曹植,字子建,生前被封陈王,死后谥号“思”,故世称陈思王。  相似文献   

4.
一般地说,要写某个古人就必须对其有深入的了解.而事实上,古人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我们只能依照他们遗留下来的著作,或者借助于历史有关记载来想象他们.……  相似文献   

5.
潘影 《小读者》2012,(6):37-37
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出,听不到的情绪。古代诗人却运用种种修辞手法,将愁绪转化为有重量,有长度,有色彩,有音响,有生命的形象,并与诗人的情感结合,构成新的意境,妙言迭出。  相似文献   

6.
在古装戏里,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幌子飘扬,这些幌子制作简单,成本低,即在一根竿上缀布和绸子,并在布绸上写上白的或黑的字,然后再把竿竖立在店前。  相似文献   

7.
《作文》2020,(1):F0003-F0003
早在先秦时代,雪就被写入优美的诗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你知道古人给雪起的“雅称”有多美吗?现在让我们通过诗词来欣赏吗!  相似文献   

8.
<正>今人爱才、赞才,古人也是这样,只是古人的赞语与今人比起来显得不落俗套,丰富多彩又文雅贴切。八斗之才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曹植的文学才能,为当时和后世所推崇。谢灵运在自负的同时,对曹植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后人因此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夺席之才典出《后汉书·戴凭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喜欢谈"经",在正月初一令能够谈经的群臣百  相似文献   

9.
在人与人交往中,如果对方某件事做得很好,或某个方面很突出,很多人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你真有才!”“太有才了!”这当然能表现出赞叹者内心的景仰之情,但如果不分场合、不分事情、不分人物的都这样称赞,那就显得干篇一律,没有新意了。  相似文献   

10.
鲁民 《高中生》2013,(24):57
有才的人,什么时候都会被人称赞,受人敬仰。不过,古代赞人"有才"的说法远比赵本山小品中的"你太有才了"要丰富多彩而又文雅贴切。本文列举一二,以供读者欣赏。最有才的当属曹植的"八斗之才"。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曹植,字子建,生前被封陈王,死后谥号"思",故世称陈思王。他的文学才  相似文献   

11.
金秋十月,水果飘香。我们就近组织孩子到幼儿园门口的水果店里去参观各种水果,让孩子通过看看、闻闻、讲讲、听听,获得更多的感知经验。  相似文献   

12.
人的一生总会生病。如何待病养之,古人留下了许多诗篇,不仅带给我们艺术享受和丰富的文化营养,也让我们学到了养病和益寿的妙丹良方。  相似文献   

13.
古时所称“足衣”,有内外之分,既指鞋,也包括袜。汉代以前的鞋称为“屦”,是用丝、麻、草或皮等材料制成。一般百姓只能穿着草编的屦,即草鞋。草屦也作为丧服或罪人的刑服。比草屦稍好一些的是葛屦,即用葛藤纤维编织的鞋,是一般平民穿着的鞋。  相似文献   

14.
现代间谍为了窃取和传递情报,身携许多高科技装备,比如微型照相机、密码锁等等。古代人为了加密公文或者信件,会采取什么方式呢?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这并不新鲜。可是你曾想过古代人名字的复杂情况吗?《礼记·檀弓上》记载:"幼名,冠字"。是说周代的习俗为: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先取名,男  相似文献   

16.
古人之“坐”和今天大不相同.当时没有坐具,往往是“席地而坐”,两膝着地,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跪”。因而就有了这样的记载:管宁“常坐一木榻,……其榻上当膝处皆穿”。健三国志·魏书·管宁传注坩‘坐行”对我们来说难度很大.那是杂技演员或体操队员的专长。而古代因为“坐”是两膝着地.所以他们“坐行”就简单多了。只要用膝盖在地上移动就能完成。,如:“执羞者坐行而入。”(《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他们不仅“坐行”。而且手中还端有珍馐美味。  相似文献   

17.
韩延明 《教师博览》2010,(10):56-57
《礼记·檀弓上》记载:"幼名,冠字。"说的是周代的习俗: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先取名,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  相似文献   

18.
汉字难以表音,例如,“人、老、平、刀、牛、马”这些字本身没有表示读音的符号;即便是带有声旁的形声字,由于是古今语音的演变,也无法让我们准确地发音,例如同是带声旁“工”的形声字“红、江、扛、缸、杠、仝”,哪一个也不读“工”的音。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想办法给汉字注音。  相似文献   

19.
《老年教育》2008,(5):52-52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者可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提出了要把道德修养、品德仁爱作为养生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20.
吴正芝 《良师》2011,(6):40-40
古往今来有识之士都很重视教子。三国时诸葛亮的诫子书,为后人赞不绝口。其大意是:“君子的行为,应该在静穆中提高自身修养,通过节俭来培养自身的品德。对名利不采取淡漠的态度,就无从确立自己的志向;不能安宁清静,就难以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宁静专心,才干是学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