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刘静斐 《大观周刊》2012,(28):18-19
《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是中西悲剧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悲剧”为切入点;探讨两部悲剧《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会娟 《大观周刊》2011,(9):93-93,88
窦娥是《窦娥冤》中最具悲剧形象的人物,她是一个集不幸和反抗为一体的女性,在剧中她被无情的冤杀了,无论是社会的原因,还是她自身性格的两面性,都更深一层的塑造了她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3.
《哈姆雷特》叙事的基本视角毫无疑问是男性的,哈姆雷特的复仇及悲剧性的死亡都在男性的世界中展开。因此,在作品当中,男性是整个悲剧的主旋律,意味着只有男性才能拯救整个世界,女性在整个剧情中只能是男性的辅助部分,对男性起着烘托作用,这种性别偏见的建立也是父权制构建的主要内容。《哈姆雷特》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四大名剧之一,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宣传人主宰宇宙,是万物之本。  相似文献   

4.
符旭 《大观周刊》2012,(1):13-13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元代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分别为西方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代表,都有着相似的主题——复仇.但这两部悲剧在几个方面又表现出鲜明的差异,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意识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梁娜 《大观周刊》2012,(47):45-45,33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和哲学的奠基人。他的《诗学》是西方美学和哲学史上最宝贵的一份遗产。西方的悲剧学说主要起源于古希腊,而古希腊的悲剧学说主要体现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中,他《诗学》中的悲剧论影响了西方悲剧学的发展和演变,为西方“悲剧”这个范畴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剖析悲剧的艺术特征、构成要素、审美意义和价值, 在论悲剧中展开他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范盈盈 《大观周刊》2011,(13):14-15
小说《朗读者》讲述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以及主要人物命运的曲折变化。小说由爱贯穿始终,本文则通过对汉娜生命不同阶段气味的对比,分析了米夏对于汉娜爱情的变化还有汉娜生活态度的变化。当汉娜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时,她散发的是青春生命的新鲜气味,对于生活也充满者信心;当汉娜的爱离她而去的时候,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并且不可遏制地衰老,她的体臭不可避免的散发出来。表明了汉娜爱情的悲剧,生命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余石楠 《大观周刊》2012,(11):17-17
悲剧作为人类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戏剧形式,一直在娓娓叙述着触碰人类灵魂的故事,彰显着情感和理性的冲撞。《哈姆雷特》是欧洲戏剧文学史上崇高的一部悲剧,复仇故事中闪烁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光辉。《赵氏孤儿》是元代作家纪君祥的传世之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悲剧故事,带有浓重的道德教化色彩。本文将具体分析两部作品中揭示的人性秩序与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8.
胡梦楠 《大观周刊》2011,(52):13-13,22
在爱情悲喜剧《远离尘嚣》中,哈代从客观外在环境和主人公内在个性两个方面去刻画他们的悲剧故事。本文试图从决定小说悲剧色彩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即贯穿《远离尘嚣》中的外部环境和其中人物性格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来深层剖析《远离尘嚣》中的悲剧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暗算》好像一匹黑马,在几家电视台播出都创下了不俗的收视率。该剧改编自麦家的同名小说,展现了在特殊战线上默默奉献的一群人的故事。该剧开篇词这样说道:“他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他们没有声音,只有行动;他们没有眼泪,只有悲伤;他们没有传记,只有传说。”剧中三位主角阿炳、黄依依、钱之江最终都以悲剧结局,以美的毁灭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他们的死折射出革命的残酷性,从而达到了肯定美、否定丑的目的。别林斯基在《西方人论选》中将悲剧定义为戏剧中的冠冕,称悲剧为戏剧的最高峰。《暗》剧的这种英雄人物以悲剧结局的尝试也的确使该剧抓住了观众的胃口,受到了各界的好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靳武稳 《大观周刊》2012,(52):93-94
张爱玲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她的小说多以悲剧爱情和婚姻故事为题材,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渲染悲凉的小说氛围,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本文就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成因从她的家庭变故和婚姻感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影响这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翟倩倩 《大观周刊》2011,(13):83-84
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和曹禺的《雷雨》是两部撼动人心的家庭悲剧,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就各剧中的三组主人公(周朴因和卡伯特、周萍和伊本、繁漪和爱比)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形象的异同性来挖掘两部剧作相似家庭悲剧的深层成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为个案,从悲剧这一美学范畴出发,探求悲剧艺术在电影中应蕴含的价值取向。毁灭中审视价值,苦难中升华人性,张艺谋脱离日常生活,借用历史场景绘写弱者以及民族的灾难,唤起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但毋庸讳言,电影中的苦难崇拜、传奇表达,过度的戏剧化冲突,反而是悲剧力量的削弱。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亦真亦假,以假改造真,浸透着曹氏家族历史的一部小说。曹雪芹正是借《红楼梦》中贾府由兴到衰的悲剧,来追忆自己家族在秦淮河边的繁华旧梦。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亦真亦假,以假改造真,浸透着曹氏家族历史的一部小说.曹雪芹正是借《红楼梦》中贾府由 兴到衰的悲剧,来追忆自己家族在秦淮河边的繁华旧梦.  相似文献   

15.
在电影史上,曾有多少男女演员在银幕上如流星般闪过,但英国女演员费雯·丽的名字,相信会让人们一代代的铭记。她的美丽,她的激情,她的传奇,她的悲剧结局。今年7月8日,是她离开人世40周年的日子,她走的那年,年53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高梦尧 《大观周刊》2011,(18):184-184
本文笔者探析墨尤金·奥尼尔两篇剧作《悲悼》和《奇异的插曲》中女主公独具特色的个性形象和悲剧命运。以此来探讨奥尼尔的女性主义意识。勾勒其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整体画面。  相似文献   

17.
《寞娥冤》,一部家喻户晓的悲剧。窦娥的悲剧是由众多的社会因素和性格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这些因素构成了一张她无法挣脱的大网,使悲剧成为必然。冤案的洗刷,却是从档案开始。虽是一部文学作品,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仍有许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演出     
中日联手打造《哈姆雷特》 作为今年大型系列活动《永远的莎士比亚》的重点参演剧目,由北京人艺和日本四季剧团联合打造.浅利庆太执导。人艺当家小生王斑领衔主演的版本《哈姆雷特》将在国庆首先亮相首都剧场.为广大观众呈现一个别样“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9.
西方悲剧形成的历史和我国不同。根据亚里斯多德《诗学》的记载,最初的悲剧跟笑剧萨提洛斯剧相似。这一点,与我国悲剧的起源类似。可是在以后,希腊悲剧“抛弃了简单的情节和滑稽的词句,经过很久才获得庄严的风格。”喜剧性的角色在悲剧中分离出去,专司喜剧。这种情况,到了埃斯库勒斯时代就定型化了。以后的西方悲剧基本上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十分强调“庄严的风格”在剧中的统一。因而连开场时也很少描写“幸福”,而且由“幸福”到“苦难”的变化,一般也是大起大落、突变性的,讲究情感形式的阶段性、层次的分明性、前后对比的…  相似文献   

20.
在《论拉辛》中,拉辛的11部悲剧以及其中的50个戏剧人物被当成一个整体,巴尔特对其进行了文本分析实践,希望从拉辛悲剧的内容与文本的形式分析中,找到拉辛悲剧的总体结构及其产生模式。他利用结构分析法主要分析拉辛悲剧的人物及功能,通过精神分析法主要分析世界的恐惧及受困者。通过双重分析视角,巴尔特试图重新构建一种"拉辛人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