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欣赏美、表现美、追求美是人的需要,怎么引导学生对美的需要向健康方向发展?怎么使学生对美的需要得到满足呢?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体育教学是一种蕴含着健与美的教育过程。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感召力是巨大的,体育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教态美、语言美、示范美、组织美、场地器材的布置美等方面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观念。体育教学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环节,应该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并且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是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美,绝不仅仅是外表和形式的,而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复合体。现代体育教学中的美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爱美、健美、创美,从而获得美的仪表、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形体、美的动作,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呢?一、教师要利用自身的表率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首先要求体育教师注意培养自己的体育审美能力,对体育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培养美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并给学生营造优美的教学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陶冶情操、优化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体育教学情感则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映。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进入新世纪的体育教育改革开始向健康体育方向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怎样体现体育的美和享受体育的乐趣,值得我们体育教师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学中涉及美的因素很多,田径运动中所涉及到的美育知识也占有很大一部分。比如跨栏中的节奏美和速度美、标枪中的力量美、中长跑应具备的身体形态美、跑动过程中的节奏美,加上参与该项目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的心灵美教育。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运动中所需要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训练中勇于突破自己的极限,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者所必须具备的。这些因素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未来步入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把“美”的因素融合到体育教学中是广大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在课程中创造和发现美的能力和热情。  相似文献   

7.
胡勇 《考试周刊》2008,(53):162-163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和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考察学生的学习动机,探索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规律,善于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多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将直接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应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越加显得重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使学生成为乐于思考、善于开创思维的人。因此,为社会培养一代具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是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因而,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展望21世纪学校教育的目标,学校体育不仅仅是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技术水平,而且还应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健康发展对体育的要求。对体育教师来说,在体育教学中做到语言美、行为美、示范美,并给学生营造优美的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发展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还应善于利用体育美的特点和体育教学所特有的形式,实施审美教育,用美感来开拓学生的胸襟,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师结合体育教学与训练和创新教育理论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有哪些?现代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创新有何特征?有哪些关系需要处理好?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获得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方式。现代体育教学要紧跟知识经济的步伐,不断体现创新。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体育教学体制正在变革,如何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体制,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如何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又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如何通过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创新,使体育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生活化的平台?体育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才能够胜任教学工作?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环环相扣,需要大批关注体育教育的管理者、教师共同参与,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笔者从理论分析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整理,对这些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新课改深入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学也开始逐渐受到学校以及家长的关注。我国大部分初中院校体育教师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过于注重对学生文化理论课程的培养。教师应当转变自身传统教学观念,运用新的体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红艳 《学周刊C版》2013,(1):172-173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很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我认为还需要体育教师们坚持一定的原则,抓住有利时机,使用好恰当的方法才行。  相似文献   

14.
王正良 《华章》2007,(1):95-96
大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是大学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学会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体育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协调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使其养成良好的终身运动习惯.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而且还应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对体育教师来说,不但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  相似文献   

16.
美育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体育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体育教学将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心灵美、创造美与艺术美和谐通融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持续发展.新课程鼓励教师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积极探寻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美是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前提 一是培养自身的美学素养,体现个性美.体育教师要以自身的个性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获得学生的理解.体育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知心朋友,以真诚的微笑滋养学生的心田,耐心倾听学生的心灵之声,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体育教师应努力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学元素,让体育教学时时绽放美的光芒,努力提升自身的美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一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那么体育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创设适宜学生创新素质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融人到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呢?这是当前每个体育教师都需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体育兴趣是指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心理倾向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保健教育、审美教育、增强体质、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氛围,不断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学习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均衡发展,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发育.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调动学生上体育课进行运动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华伟 《考试周刊》2010,(54):184-185
现代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感受体育运动给人所带来的"美",奠定终身体育思想。因此体育教师需要走出传统,更新自我,学会运用美学原理给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即寓教于"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