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定比分点向量公式 如图1,设P1(x1,y1)、P2(x2,y2)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  相似文献   

2.
设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是λ,且P(x2,y1),P2(x2,y2),P(x,y),则P1P^→=λPP2^→,即(x-x1,y-y1)=λ(x2-x,y2-y),  相似文献   

3.
有向线段P1P2^-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为x=x1 λx2/1 λ,y=y1 λ2/1 λ(*)它是一个结构整齐、对称,富于数学美的公式。  相似文献   

4.
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科书中介绍的坐标式,即设p1(x1,y1),p2(x2,y2)且点P分p1p2所成的比为λ(λ≠-1),则{xp=x1 λx2/1 λ yp=y1 λy2/1 λ;另一种是向量式,教科书没有提到,即设点P分p1p2所成的比为λ,O为其平面内任一点,  相似文献   

5.
设P1,P2是直线l上的两点,P是l上异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实数λ,使P1P^→=λPP2^→,λ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  相似文献   

6.
对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及其应用大家都很熟悉 ,而对该公式的向量形式及由此衍生出的系列性质和应用的认识则要逊色得多 .本文试对此作一探索 ,以期抛砖引玉 ,使对定比分点公式的理解更趋完善 .定理 1 设P1 、P2是直线l上的两点 ,点P是l上不同于P1 、P2 的任一点 ,且P1 P=λPP2 ,O是此平面内任一点 ,则    OP =OP1 +λOP21 +λ .上式称之为线段定比分点公式的向量形式 .证明 OP=OP1 + P1 P ,①OP =OP2 + P2 P ,②① +② ·λ ,得(1 +λ) OP =OP1 +λOP2 ,∴OP =OP1 +λOP21 +λ .当…  相似文献   

7.
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及其坐标公式应用非常广泛,该公式推导的核心是利用向量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求解起点相同,终点共线的三个向量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可考虑用定比分点向量公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有坐标形式,还有向量形式:  相似文献   

10.
1 知识探究 1) 线段的定比分点 设P1与P2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为直线l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若存在一个实数λ,使得→P1P=λ→PP2,则λ叫做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P点叫做有向线段→P1P2的定比分点.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中关于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比是这样定义的:设P1P2是直线l上的两点,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使→↑P1P=λ→↑PP2,λ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这是平面向量中关于定比分点的一种崭新的定义。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和教学,笔者认为和旧教材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数学中.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x=9x1 λx2)/(1 λ) y=(y1 λy2)/(1 λ)我们都很熟悉,而且在解有关问题时,我们也已习惯去用它.其实,这只是定比分点公式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它的另一表现形式——向量公式,恐怕我们大部分朋友较淡漠,这就是:  相似文献   

13.
设A(x1,y1) ,B(x2 ,y2 ) ,点P(x ,y)分有向线段AB所成的比APPB=λ(λ≠ - 1 ) ,则有 :x =x1+λx21 +λ ,y =y1+λy21 +λ .且当P为内分点时 ,λ >0 ;当P为外分点时 ,λ <0 (λ≠- 1 ) .当P与A重合时 ,λ =0 ;当P与B重合时 ,λ不存在 ,这就是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应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能使许多问题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有着非凡的功效 .1 比较大小例 1 已知a >0 ,b >0 ,0 0 ,则 1 -x =1 - λ1 +λ=11 +λ.于是 a2x+ b21 -…  相似文献   

14.
定义:设P1、P2是直线l上两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使P1P↑→=λPP2↑→,λ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  相似文献   

15.
有向线段P1P和PP2 数量的比叫做点P分P1P2所成的比 ,通常用λ表示这个比值 ,λ =P1PPP2 ,点P叫做P1P2 的定比分点 .若点P为P1P2 的内分点 ,则λ>0 ;若点P为P1P2 的外分点 ,则λ <0且λ≠ - 1;若P与P1重合 ,则λ =0 .我们可根据λ取值的正负来讨论P的位置 ,也可根据P的位置来讨论λ.下面举例说明 .例 1 已知P(3,- 1)、M(6 ,2 )、N(- 3,3) ,直线l过P点且与线段MN相交 ,求直线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解 设l交MN于Q(xq,yq) ,又设l的方程为y+1=k(x- 3) ,λ =NQQM ,由定比分点公式得xq =- 3+6…  相似文献   

16.
“设P1,P2是直线l上的2个点,点P是l上不同于点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使得P1P→=λPP2→,λ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这是高中数学教材第一册(下)给线段定比分点所下的定义.笔者发现,只要对定义中的等式P1P→=λPP2→稍加变形,即可得到一个与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极为相似的向量形式结论.下面以定理的形式给出这一结论,并对其进行空间拓广.  相似文献   

17.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高中《数学》第一册(下 )第 1 0 6页 ) :如果 e1 ,e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 ,那么对于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λ1 ,λ2 ,使 a=λ1 e1+λ2 e2 .(证略 )1 对“定理”的理解( 1 )实数对 ( λ1 ,λ2 )的存在性和惟一性 :平面内任一向量 a均可用给定的一组基底 e1 ,e2 线性表示成 a=λ1 e1 +λ2 e2 ,且这种表示是惟一的 ,其几何意义是任一向量都可沿两个不平行的方向分解为两个向量的和 ,且分解是惟一的 .( 2 )基底的不惟一性 :平面内任意两个向量 ,只要不共线 ,便可作为平面内全体向量的一组基底 .(…  相似文献   

18.
王乃林 《甘肃教育》2007,(9S):47-48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强调解题方法或结果的推广、应用.因为这样既可以产生新的数学思想.又是数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下),用平面向量方法简捷方便地导出了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之一--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即点P(x,y)分P1(x1,y1)、P2(x2,y2)两点的线段所成的比为λ(即P1P=λPP2)时,有  相似文献   

20.
向量代数中,线段的定比分点的表示有坐标表示式和向量表示式,课本上只给出了坐标式,而在解决有关几何问题时,向量式有时是很方便的,下面给出它的表示形式,并举例说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