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渡溥仪是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时,亲自经手办理的事. ……有一天,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对毛泽东说: "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打败日本并将一批日本战犯战俘和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等人押到了苏联.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这些战俘应该引渡到中国,由你们来审判和处理." 毛泽东立即表态说:"中国迟早要将这批战犯接过来进行审判,只是目前还不能.  相似文献   

2.
何立波 《档案天地》2010,(10):31-34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伪满洲国寿终正寝。伪满垮台后,伪满“皇帝”溥仪的命运如何呢?随着俄罗斯解密档案的公布,揭示了溥仪被苏军俘虏后在苏联远东地区特别监狱中的生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3.
1959年12月4日,抚顺战犯管理所召开第一批特赦大会,当最高人民法院的代表宣布第一个特赦犯人是"爱新觉罗·溥仪"时,溥仪激动地走上台,颤抖着手接过特赦令,失声哭了. 几天后,溥仪回到北京,暂住在他的五妹家.12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园厅接见了第一批特赦人员.周恩来在与溥仪谈话时说:"你小时候当皇帝,后来张勋复辟,这都不是你的责任.以后到东北,那你就有责任了."溥仪听后,连连点头,他认为,周总理对他过去的评价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晚清末代皇帝溥仪连同他的王朝已被历史尘封在故纸堆中.而他鲜为人知的"私塾"轶闻,却让我们见识了少年溥仪的可爱天性.他宛如邻家一位很"淘"的孩子,顽皮中透着率真,嬉闹中常惹事端.  相似文献   

5.
覃哲 《新闻爱好者》2011,(19):52-54
清末留学日本期间(1901年~1906年),是马君武参与报刊舆论宣传工作的一个高潮期,在此期间他译介了大量的西方先进思想并发表了大量的论说,为中国的思想启蒙和革命宣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在留日的5年中,他的思想立场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903年以前,马君武是梁启超麾下一名宣传其"新民学说"的得力干将,而在1903年8月前后,他与维新派断绝了关系,成为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忠实信徒。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马君武留日期间的办报经历、报刊作品及与梁启超的关系来探析其政治立场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1924年,逊帝溥仪离开故宫,他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在其撰写的《紫禁城的黄昏》中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车队向北疾驰,经过景山,穿过出皇城的一个旁门。一向不许平民百姓通过的后门中门此时也不让皇帝的车子通过,这对他来说,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他们显然是要毫不迟疑地告诫‘溥仪先生’,他同他的同胞公民没有任何区别。”1925年10月10日,紫禁城第一次向公民开放。到如今,开放80年来,故宫记载了从皇权当道到公权彰显的过程中,这个社会所经历的焦灼、阵痛,以及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7.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在鹿钟麟的大炮威胁下,11月5日,溥仪告别了这个满清王朝占据260多年的宫廷.从此,他永远地结束了在清宫的皇帝生活,从高高的云端坠落到了凡尘人间,从贵为天子的万岁爷变成一介"平民". 寓居天津 1925年2月24日,在郑孝胥和日本人的策划下,溥仪经北京东交民巷日本使馆,化装成商人,由北京前门车站乘火车匆匆逃往天津,落脚于旧日租界张彪之宅——张园.这天正是旧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溥仪选择这一天,是期盼将来重新回到北京,恢复大清祖宗遗业.1929年张彪去世后,张家派人向溥仪收取租金.无奈,同年7月2日,溥仪被迫迁居乾园(今鞍山道70号).  相似文献   

8.
张宗昌,字效坤,山东掖县人。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他在张作霖的支持下,先后担任了苏皖鲁剿匪总司令、山东军务督办、安国军副总司令兼直鲁联军总司令,不仅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反共反人民的反动军阀,而且是溥仪寄托以复辟希望的重要人物。现从馆藏《溥仪档案》中选发张宗昌与溥仪的来往信函九通,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木华 《档案时空》2003,(3):26-27
1967年,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爱新觉罗·溥仪因病去世。在周恩来总理的关照下,溥仪家族举行了小型悼念仪式,然后将这位末代皇帝跟普通公民一样火化。事后看来,当时在非常时期,处理规格偏低了些,不过大体上还是恰如其分。过分虚弱病态的身体,根源于封建宫廷生活的阴暗。溥仪的病逝,根本病因是肾病久治不愈。基本属于寿终正寝。但当时的政治形势对他心理上的冲击也加速了病情的恶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已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溥仪享有了独家住宅、保姆和较高级别的医疗待遇,他本想整理些文史资料同时进行写作,然而在体检中意外地…  相似文献   

10.
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教师雷金纳德·F·约翰斯顿(中国姓名为庄士敦)先生是苏格兰人,曾获英国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自1898年起。庄士敦历任香港英总督私人秘书、英国租界地威海卫行政长官等职务。他曾遍访中国名山大川,熟悉各地风土人情,还通晓中国历史,对儒、墨、释、老都有研究,是个“中国通”。1919年3月,由李鸿章之子李经迈推荐,经当时的民国总统徐世昌与英国公使馆联络,庄士敦被清王室正式聘为溥仪的英文教师,入宫执教。当时溥仪是十四岁的少年。庄士敦的到来,使清末小朝廷发生了一系列的震荡。因为庄士敦不仅仅教授溥仪英国语言,还向他灌输西方文  相似文献   

11.
溥仪配眼镜     
凡是见过末代皇帝溥仪照片的人都知道溥仪是戴眼镜的.视力不佳就配一副眼镜来矫正,这是一件在今天对我们来讲极为普通的事情.那溥仪当年配眼镜的情况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2.
<正>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辛亥革命后被迫退位。在之后的几年里,溥仪保留着皇帝尊号,依然在紫禁城内维持着小朝廷生活,直到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从那之后,溥仪进入日本大使馆,投靠日本人,开始了流亡生涯。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溥仪先后从天津到营口,后来又辗转从旅顺来到长春。溥仪本人日夜梦想着要复辟帝制,清室旧臣们也盼望着有这一天,并积极地参与其中。他们的骨干分子有郑孝胥、郑垂、罗振玉、罗福葆,以及清室近亲熙洽,蒙古的王爷等一批人都热衷于复辟清朝帝制。此外,还  相似文献   

13.
御用大勋位兰花章颈饰是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溥仪御用的四百余件珍宝中的一件,它因材质和造型的奇特以及特殊的历史价值,而有别于清宫常见的其他项链饰品。笔者通过查找相关档案和文物资料考证,发现这枚勋章项链是溥仪第三次登极时所佩带的,它既承载着溥仪复辟的希望,也见证了伪满历史的全貌。为揭开御用大勋位兰花颈饰背后的历史,笔者对其的辗转经历、伪满时时期勋章的寓意以及沈阳故宫所藏的勋章项链饰品的特征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林谷 《出版参考》2009,(9):22-22
1922年5月,在胡适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颇有趣的事:5月17日他突然接到逊帝溥仪从紫禁城打来的电话,约他到宫里来“谈谈”。这件事很快传了开来,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宫里那帮老臣听说皇上私下见了这位“危险人物”,都气急败坏得“像炸了油锅似的”,而“左派”人士则群起而攻之,痛斥胡适想当“帝者师”,是“民国叛徒”。  相似文献   

15.
北京退休警官史育才一直珍藏着末代皇帝溥仪的遗孀李淑贤寄给他的最后一张贺年片. 李淑贤与史育才的交情始于她和溥仪的姻缘.1962年4月30日,李淑贤与溥仪结了婚.  相似文献   

16.
周宝忠 《档案天地》2006,(5):13-14,21
1932年.溥仪当上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后.“御教习”霍殿阁被授予少将军衔.并担任溥仪的私人武装——宫内府护卫军第三大队队长。这个大队的官兵.大都是投奔霍殿阁而来的沧州籍武师和他的徒弟.人称“霍家军”。日本人早就恨透了霍殿阁.总想寻机除掉他.终于在1937年6月导演了一场所谓的“护军事件”。霍殿阁受到株连,溥仪慑于日本人的压力.不得不按日本人的条件.将霍殿阁及其徒弟全部驱逐出宫内府……  相似文献   

17.
御用大勋位兰花章颈饰的辗转经历 1.溥仪“复辟”成为傀儡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大起大落,充满着传奇色彩。他曾三次登极,又三次被赶下台,正如他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所说:“复仇和复辟的欲望一齐涌到我的心头,不由得心如火烧。”  相似文献   

18.
李达是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也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一位拓荒者。从幻想“实业救国”到马克思主义者1890年10月2日,李达出生于湖南省零陵县一个佃农的家庭里。中学时代,曾怀有“实业救国”的思想,发奋攻读自然科学。1913年他考上留日公费生,到东京第一高等师范学习理科。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国留日学生奋起斗争遭到失败,亡国惨祸迫在眉睫,他痛感“实业救国”的幻梦破灭了,但却找不到出路。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一声惊雷,使他在苦  相似文献   

19.
《我的前半生》是口述历史佳作当代大陆上最出色的口述历史作品,似应系《我的前半生》。其传主废帝溥仪经过十四年的劳改,早已磨尽了棱角,由骄横暴戾变为谦谦君子,笔录者李文达是资深编辑,身为公安部麾下群众出版社的台柱子,他具有翻查各种机密档案的权力以及充足的时间与财力,这一最佳搭档自然酿造出最佳的成品。溥仪蛰居天津张园期间频频同军阀、兵痞、浪人、外籍骗子接触,念念不忘复辟大清帝国,若无他亲口叙述,外人似不可能知道他给流亡满蒙边界的沙俄将军谢米诺夫五万银元企图"犯难举事,反赤复国",给奥国的没落贵族阿克第一千八百银元到欧洲活动复辟。  相似文献   

20.
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炮制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开始了对我国东北人民的殖民统治。日本侵略者在以武力镇压东北人民反抗的同时,于1932年7月25日成立伪满协和会,开展以伪满“建国精神”、“民族协和”为中心的思想宣传,欺骗东北人民,泯灭东北人民反满抗日的思想意识,服从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伪满洲国元首执政溥仪担任伪满协和会名誉总裁。直到1945年8月17日,伴随着伪满洲国的垮台,伪满协和会才随之自动解散。伪满皇帝溥仪兼任伪满协和会名誉总裁时间长达十四年,对于伪满协和会各项职能的发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溥仪伪满协和会名誉总裁的身份,能够进一步揭示伪满头号汉奸溥仪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