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叶青 《兰台世界》2012,(15):38-39
道光元年李榕纂修之《华岳志》为现存有关华山最为完备的志书,可据此研究华山道教渊源及重要人物、道教生态保护理念、道教的养生之法、华山的儒家文化、华山道教旅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美萍 《兰台世界》2015,(5):122-123
武当道教音乐是教义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道教音乐在唐宋达到鼎盛,至明代普遍势微,历代诗词文献中均保留大量明代道教音乐活动记载。武当道乐广泛群众基础与影响力是道乐发展颓势中一枝独秀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3.
武当道教音乐是教义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道教音乐在唐宋达到鼎盛,至明代普遍势微,历代诗词文献中均保留大量明代道教音乐活动记载。武当道乐广泛群众基础与影响力是道乐发展颓势中一枝独秀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4.
宋人王灼作于绍兴年间的《碧鸡漫志》是一部系统讨论音乐文学理论问题的专著。由于涉及的领域广泛,《碧鸡漫志》成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戏曲、词学、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献①。但是,现在通行的《碧鸡漫志》的各种版本,在文献上存在不少的重大讹误。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  相似文献   

5.
《夷坚志》中有关宋代江西地区道教发展的记载颇多。本文即通过这些资料分析了该时代道教在江西地区流布的范围,主要的活动形式以及对民众的影响。同时联系《夷坚志》中其他内容对道教在江西尤为盛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宋书》 1、卷二十《乐志》:“宾出入奏《肃成乐》歌词二章。”按:“成”字,《南齐书·乐志》、《乐府诗集》并作“咸”。《隋书·音乐志》:“从官出入,宋元徽三年仪注,奏《肃咸乐》”。由此知“成”字误,当作“咸”。 2、卷二十《乐志》:“皇帝还东壁受福酒奏《嘉时》之乐舞词。”按:“时”字,《乐府诗集》作“胙”。《隋书·音乐志》:“皇帝钦福酒,宋  相似文献   

7.
刘元明 《兰台世界》2015,(6):135-136
华彦钧及其《二泉映月》可谓与贝多芬及其《命运》齐名,盖因华彦钧沧桑的音乐人生和《二泉映月》的神奇曲艺。华彦钧双目失明之后,生活凄凉,为生计在街头卖唱。他人穷志不穷,性格坚毅,用音乐控诉旧社会,赢得了劳苦大众的尊重。  相似文献   

8.
《文子》一书,二十多年以前在道教经典中和在先秦诸子中的地位,可以说-在九天之上,-在九地之下.至1973年定州西汉墓出土了《文子》残本,它作为思想史的著作才得到人们的重视.《文子》从魏晋时代起,一直受到道教学者的重视.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置崇玄学,规定"习《老子》、《庄子》、《文子》、《列子》,亦曰道举"(《新唐书·选举志》),其学问成了选拔人才的科目.天宝元年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改《文子》为《通玄真经》,名列《道德真经》、《南华真经》之后,为道教的第三大经典,因而此后出现了不少注本.但是在道教之外,《文子》一书几乎没有任何地位.这同班固在《汉书·艺文志》的《文子》书目下注的"似依托者也"一句话不无关系,但也同今本《文子》一书的复杂情况有关.以往学者们一方面由于见到的资料有限,一方面由于思想方法方面的原因,对《文子》一书一些问题的处理显然是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年少时初学道教音乐,成年后浪迹街头,挖掘市井音乐形式,最终实现了中国道教音乐和传统民间音乐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道教灵验记》是一部典型的道教文学作品。现留存的十五卷本和《云笈七签》六卷本存在一定差异,而且后者有部分作品是他人增补,非杜光庭原作。《云笈》本可辑补佚文,并可以借此窥探全本《道教灵验记》的原貌。《道教灵验记》成书于杜光庭乞游成都以后、依仕王蜀之前的隐居期间,并非一般以为的前蜀时期。基于此,其成书背景和编撰目的也与《王氏神仙传》、《墉城集仙录》等仙道类作品有所不同。另外, 《道教灵验记》文辞优美,叙事婉转,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参考》2012,(Z1):29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1月9日,光明日报出版社举办了"故事中的文化,影像里的中国"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展示了光明日报出版社在民俗民族文化出版领域的开拓性成果,涉猎大型图书《中国节日志》200卷、《中国白族村落影像文化志》(60卷)  相似文献   

12.
陆修静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道士,他一生潜心修道,在长期的宗教实践活动中,对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以及传教等方面,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针对当时卷帙浩繁的道教经籍书文,编纂了我国第一部道教目录著作《三洞经书目录》,以其"三洞"分类法为基本原则,对后世道教目录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为我国的道教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元代文学艺术大观园中增添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品种,这就是道教戏剧。顾名思义,道教戏剧就是以道教活动为题材、以道教的基本宗旨——修炼成仙或隐居乐道为主导思想的戏剧。 过去,学术界尚未有人使用“道教戏剧”这个概念,但类似的概念却早已有之。明人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将元戏分为十二科,其第一科叫做“神仙道化”,第二科叫做“隐居乐道”。从内容上看,朱权分类中的一、二两科基本上属于道教的,故而我们以“道教戏剧”概称之。 道教戏剧的发端当在元代以前,但其鼎盛时期毫无疑问是在元代。据钟嗣成《录鬼簿》所载,元杂剧至少有400种,就其题目、正名来看,属于道教戏剧一类的至少有40种,约占元杂剧总数的十分之  相似文献   

14.
论元代道教典籍的抄写与刊刻——以仙传和宫观山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道教典籍数量众多,仅收入《道藏》的道教仙传和宫观山志就有30多种。尽管印刷技术得到长足发展,手抄的道教典籍仍然存在。元代道教典籍的刊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道藏》本道教典籍的刊刻,一是单行本道教典籍的刊刻。  相似文献   

15.
郑玄注《尚书·禹贡》每每引用"地理志",此"地理志"与《汉书·地理志》记载并非完全一致,不合之处却可得到西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的印证,当为《东观汉记》之地理志。《东观汉记》地理志编纂于桓帝前期,此后马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官,郑玄游学关中,在融门下七年,得以采地理志注《禹贡》。文本比勘显示出《东观汉记》地理志处于《汉书·地理志》与《续汉书·郡国志》之间,当为《郡国志》的直接文献来源。  相似文献   

16.
张琨 《大观周刊》2012,(16):142-142
《云笈七笺》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官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保存了大量道教词汇语料,在书证滞后方面对《汉语大词典》有较多的语例补充。  相似文献   

17.
史正志于乾道五年(1169)编撰的《乾道建康志》,吴琚、朱舜庸于庆元六年(1200)编撰的《庆元建康续志》,是南宋年间的两部官修建康府志,均为十卷。史正志、吴琚曾知建康府,二志均编撰于其任职期间。因内容简略、体例陈旧,且由于《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等志书的陆续撰成,故二志流传不广,并最终散佚。《乾道》《庆元》二志主要由《疆域志》《山川志》《城阙志》《祠祀志》等卷目构成,较为传统,虽有政事、武卫、文籍等内容之记载,但并未独立成卷,亦不够完备,与其后成书的《景定建康志》差距明显。但因二志均系官修府志,亦对建康府基本资料有所整理保存,故《景定建康志》修撰之时,对其征引颇多,因此,《乾道》《庆元》二志当是《景定建康志》编撰的重要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8.
在南宋初以迄清初之际的五百余年时间里,以杨时无锡讲学旧址为载体的东林书院,经历了创建、重建、拆毁与复建的命运,成为明末清初东林学人"累积性"地编撰刊刻《东林书院志》的重要情愫。明末清初《东林书院志》的编纂与出版经历了从"穷搜肃谘"到"捐赀经理"的漫长过程,相继编撰出刘元珍、严瑴、高世泰和高廷珍等四稿《东林书院志》,东林学人的修志事业先后持续了一百余年。康熙初年"前明遗贤"严瑴为了《东林书院志》的撰修事业耗尽余生,所撰《东林书院志》与高世泰续志最终"合体"成为雍正二十二卷本《东林书院志》的雏体。由于明末清初特殊的政治生态,不仅《东林书院志》的修志刊刻历史曲折漫长,参与修志的大部分东林学人之生平事迹亦散佚不详,这种"文化异象"在中国古代书籍出版活动中十分罕见,反映的当是传统社会时期地方士人保存、编撰与出版地方典籍之艰难历史的一个面相。  相似文献   

19.
谈德颜 《出版史料》2011,(1):126-128
我国编研的"三大志"(《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之一的《中国植物志》,历经四十五年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终于在2004年胜利完成。  相似文献   

20.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09,31(7):F0002-F0002
分门史志通典治原之书 十五卷 目录一卷 佚名辑 宋刻本 是书辑《史记》、《前汉书》、《后汉书》、《晋书》、《隋书》、《新唐书》、《新五代史》七史中的食货志、礼志、乐志、选举志、百官志(或表)、艺文志(或经籍志)、兵志、刑法志、祭祀志、舆服志、律志、、历志、五行志、天文志、地理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